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及发展前景分析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及发展前景分析[20200428201351]
摘要:随着ECFA的签订,两岸的农产品贸易也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研究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的问题,有利于推进两岸农业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本文首先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来分析两岸的竞争程度,在研究互补方面主要分析基本要素的互补和出口市场的互补从而探讨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基础。接着对ECFA进行简要的概述,在ECFA这个大背景下对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ECFA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性,尤其对于台湾来说ECFA令台湾的农业发展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竞争方面,大陆比台湾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两岸在出口产品以及出口市场上的相似度随着ECFA的签署而上升。在互补方面,两岸有着先天性的基础,两岸尤其在市场和劳动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互补前景。所以,本文认为两岸应以互补为主,竞争为辅的原则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引言 2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1.研究目标 2
2.研究内容 2
3.研究方法 3
(三)文献回顾 3
1.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3
2.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二、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4
(一)出口相似度分析 4
1.两岸农产品贸易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4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6
三、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6
(一)基本生产要素的互补 7
(二)农产品市场的互补 8
四、ECFA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8
(一)ECFA简介 8
1.签署背景 8
2.ECFA 概念 9
3.ECFA 意义 9
(二)建立ECFA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9
1.ECFA对大陆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影响 11
2.ECFA对台湾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影响 12
五、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 14
(一)通过EGFA实现两岸持农业持续合作 14
(二)两岸持续深化农产品贸易的措施 14
1.互补合作降低农产品成本 14
2.减少贸易壁垄,实现两岸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14
3.逐渐取消限制措施 ,实现农业贸易投资的便利 14
4.实行农产品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15
(三)总结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及发展前景分析
指导老师 王艳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签署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的签订为两岸未来的发展前景开劈了新的道路。ECFA的签署给两岸的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就目前协议的实施来看,涉及的范围还比较的狭小,所以,为了两岸贸易的全面发展,两岸也将继续展开后续商谈。两岸在ECFA的后续谈判或者相关的单项协议协商中必然会不断推进两岸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对等开放农产品市场不仅仅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势趋,也是促进两岸双赢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步骤。
基于两岸特殊的政治关系,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在政治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的内贸,但是由于目前的特殊情况了,两岸的贸易依然是按照国际的贸易标准,这体现出其独特性。因而研究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问题是对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对目前的国际经济具有现实性的指导作用。在两岸签署并履行ECFA的新背景下,两岸间的交流合作将趋于制度化、合法化。
另外,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仅能够使两岸的经贸合作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同时也能够拓宽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度,尤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更能够促进两岸贸易的往来自由化实现区域的资源合理配置。
因此,本文在研究两岸农业合作问题时该与时俱进,会更具有现实意义。两岸同属WTO成员,农业开放是必然。同时,两岸农业合作,增强双方竞争力也是大势所趋。在后续谈判也会继续涉及两岸农业合作问题。通过对两岸农业持续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探索利用ECFA的后续谈判持续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路径,对未来两岸农业合作具有前瞻性,从而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和ECFA的后续谈判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两岸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探讨两岸农业合作方向是以互补为主还是以竞争为主,从而探讨在ECFA下海峡两岸农产品的发展前景。
2.研究内容
首先,通过数据对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在两岸农产品竞争性方面主要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通过两岸的出口产品相似度和出口的市场结构来分析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海峡两岸农产品的互补性方面分析两岸基本要素上的互补以及产品市场和产品种类的互补。
其次,介绍了ECFA的签署背景和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阅读祖国大陆和台湾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额来分析当前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趋势。再结合ECFA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尤其在大陆对台湾增加了18中农产品的零关税后,比较2010年前后两岸农产品品种的进出口额,得出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双方实现了哪些 经济效益。
最后,本文基于ECFA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结果对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前景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让两岸未来的合作充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指通过收集阅读其他学者的文章,整理总结出作者的观点,从而获取本论文的大方向,有利于把握正确方向,通过对其他学者的学习,汲取精华再结合自己的思想总结。本文
在研究过程中,借阅大量的中外文文献,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相关理论研究的演进。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把握了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前沿。同时,也引用了其他作者的文献。总之,本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完成的。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研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将运用这种方法。其中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来分析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三)文献回顾
1.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①互补性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互利性是成员国能不能组成某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必要条件。
对于互补关系的定义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如果甲国的强项是乙国的弱项,甲国的弱项是乙国的强项,那么这两个国家就处于互补关系(关志雄,2002)。另外一种则认为如果一方集中出口的商品与另一方集中进口的商品相吻合那么两国的贸易就具有互补性(于津平,2003)。但是,总体的思想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各自发挥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各自的社会福利。
陈晓波(2006)在研究台湾与晋江的农业关系时,认为台湾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将其高精尖技术成功应用到农业生产上面,掌握了高效的现代化生产要素,因而拥有丰富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要素,但台湾的市场接近饱和而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而晋江仍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向现代农业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晋江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好可以与台湾互补。因此,这种劳动力和市场要素的互补性是台湾与晋江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基础。
②竞争性与区域经济合作
早在1817 年,大卫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只要国家间商品的成本存在着差异,就会有贸易的发生;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双方拥有各自比较优势产品,就会产生区域合作。到了20 世纪50年代,Viner(1950)认为竞争性强的国家间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大。
竞争性强的情况下是否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大,张海森,李宗植(2005)在研究杭州与南京两种相邻城市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发现,作为同事长江三角洲经济的一员,两城市在很多方面发展的都和相似;在产业方面,更是具有相同的趋势,存在很大的竞争性。这就要求两市得通过更高层次的合作来降低两市的过度竞争,提高合作双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当前,由于各种政治问题,海峡两岸的贸易合作也备受关注。郑军(2004)研究发现,从20 世纪90年代台湾开始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而中国大陆进行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的情况下,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上了新的台阶。这样台湾与大陆的高科技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必然存在高度的竞争,因此通过整合两地的资源,加强两岸的合作对双方都有积极的影响。
2.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王微微(2007)把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拓宽要素的供给来源、促进世界贸易的总量增长、扩大市场需求规模、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国民收入扩张的传导效应。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能够取得以上的效应,而且还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强两地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等。
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上,唐宜红(2007)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增长效应模型也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经济合作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而合作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对于本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对于中国而言,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加入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盟合作,对于自身的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具有很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ECFA的签订,两岸的农产品贸易也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研究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的问题,有利于推进两岸农业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本文首先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来分析两岸的竞争程度,在研究互补方面主要分析基本要素的互补和出口市场的互补从而探讨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基础。接着对ECFA进行简要的概述,在ECFA这个大背景下对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ECFA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性,尤其对于台湾来说ECFA令台湾的农业发展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竞争方面,大陆比台湾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两岸在出口产品以及出口市场上的相似度随着ECFA的签署而上升。在互补方面,两岸有着先天性的基础,两岸尤其在市场和劳动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互补前景。所以,本文认为两岸应以互补为主,竞争为辅的原则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引言 2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1.研究目标 2
2.研究内容 2
3.研究方法 3
(三)文献回顾 3
1.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3
2.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二、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4
(一)出口相似度分析 4
1.两岸农产品贸易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4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6
三、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6
(一)基本生产要素的互补 7
(二)农产品市场的互补 8
四、ECFA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8
(一)ECFA简介 8
1.签署背景 8
2.ECFA 概念 9
3.ECFA 意义 9
(二)建立ECFA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9
1.ECFA对大陆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影响 11
2.ECFA对台湾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影响 12
五、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 14
(一)通过EGFA实现两岸持农业持续合作 14
(二)两岸持续深化农产品贸易的措施 14
1.互补合作降低农产品成本 14
2.减少贸易壁垄,实现两岸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14
3.逐渐取消限制措施 ,实现农业贸易投资的便利 14
4.实行农产品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15
(三)总结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及发展前景分析
指导老师 王艳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签署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的签订为两岸未来的发展前景开劈了新的道路。ECFA的签署给两岸的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就目前协议的实施来看,涉及的范围还比较的狭小,所以,为了两岸贸易的全面发展,两岸也将继续展开后续商谈。两岸在ECFA的后续谈判或者相关的单项协议协商中必然会不断推进两岸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对等开放农产品市场不仅仅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势趋,也是促进两岸双赢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步骤。
基于两岸特殊的政治关系,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在政治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的内贸,但是由于目前的特殊情况了,两岸的贸易依然是按照国际的贸易标准,这体现出其独特性。因而研究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问题是对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对目前的国际经济具有现实性的指导作用。在两岸签署并履行ECFA的新背景下,两岸间的交流合作将趋于制度化、合法化。
另外,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仅能够使两岸的经贸合作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同时也能够拓宽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度,尤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更能够促进两岸贸易的往来自由化实现区域的资源合理配置。
因此,本文在研究两岸农业合作问题时该与时俱进,会更具有现实意义。两岸同属WTO成员,农业开放是必然。同时,两岸农业合作,增强双方竞争力也是大势所趋。在后续谈判也会继续涉及两岸农业合作问题。通过对两岸农业持续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探索利用ECFA的后续谈判持续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路径,对未来两岸农业合作具有前瞻性,从而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和ECFA的后续谈判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两岸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探讨两岸农业合作方向是以互补为主还是以竞争为主,从而探讨在ECFA下海峡两岸农产品的发展前景。
2.研究内容
首先,通过数据对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在两岸农产品竞争性方面主要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通过两岸的出口产品相似度和出口的市场结构来分析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海峡两岸农产品的互补性方面分析两岸基本要素上的互补以及产品市场和产品种类的互补。
其次,介绍了ECFA的签署背景和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阅读祖国大陆和台湾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额来分析当前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趋势。再结合ECFA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尤其在大陆对台湾增加了18中农产品的零关税后,比较2010年前后两岸农产品品种的进出口额,得出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双方实现了哪些 经济效益。
最后,本文基于ECFA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结果对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前景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让两岸未来的合作充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指通过收集阅读其他学者的文章,整理总结出作者的观点,从而获取本论文的大方向,有利于把握正确方向,通过对其他学者的学习,汲取精华再结合自己的思想总结。本文
在研究过程中,借阅大量的中外文文献,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相关理论研究的演进。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把握了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前沿。同时,也引用了其他作者的文献。总之,本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完成的。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研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将运用这种方法。其中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来分析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三)文献回顾
1.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①互补性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互利性是成员国能不能组成某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必要条件。
对于互补关系的定义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如果甲国的强项是乙国的弱项,甲国的弱项是乙国的强项,那么这两个国家就处于互补关系(关志雄,2002)。另外一种则认为如果一方集中出口的商品与另一方集中进口的商品相吻合那么两国的贸易就具有互补性(于津平,2003)。但是,总体的思想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各自发挥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各自的社会福利。
陈晓波(2006)在研究台湾与晋江的农业关系时,认为台湾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将其高精尖技术成功应用到农业生产上面,掌握了高效的现代化生产要素,因而拥有丰富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要素,但台湾的市场接近饱和而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而晋江仍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向现代农业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晋江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好可以与台湾互补。因此,这种劳动力和市场要素的互补性是台湾与晋江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基础。
②竞争性与区域经济合作
早在1817 年,大卫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只要国家间商品的成本存在着差异,就会有贸易的发生;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双方拥有各自比较优势产品,就会产生区域合作。到了20 世纪50年代,Viner(1950)认为竞争性强的国家间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大。
竞争性强的情况下是否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大,张海森,李宗植(2005)在研究杭州与南京两种相邻城市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发现,作为同事长江三角洲经济的一员,两城市在很多方面发展的都和相似;在产业方面,更是具有相同的趋势,存在很大的竞争性。这就要求两市得通过更高层次的合作来降低两市的过度竞争,提高合作双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当前,由于各种政治问题,海峡两岸的贸易合作也备受关注。郑军(2004)研究发现,从20 世纪90年代台湾开始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而中国大陆进行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的情况下,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上了新的台阶。这样台湾与大陆的高科技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必然存在高度的竞争,因此通过整合两地的资源,加强两岸的合作对双方都有积极的影响。
2.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王微微(2007)把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拓宽要素的供给来源、促进世界贸易的总量增长、扩大市场需求规模、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国民收入扩张的传导效应。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能够取得以上的效应,而且还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强两地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等。
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上,唐宜红(2007)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增长效应模型也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经济合作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而合作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对于本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对于中国而言,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加入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盟合作,对于自身的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具有很大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