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劳动报酬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本文以我国1987-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职工劳动报酬之间的关联。在文章开始,第一章节主要赘述了国内外其他前辈对FDI对于职工劳动报酬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第二章节主要阐释了FDI在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引入现状,以及我国职工平均劳动报酬的现状。在本文第三章节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做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职工劳动报酬的模型设定,运用Eviews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的成果说明,FDI与职工劳动报酬确实存在线性相关联系,FDI对我国职工劳动报酬存在一些正面影响。在文末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协调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政策,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理念,坚持改革开放。
Key words:FDI;Labor remuneration;Time series data;Regression analysis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
第二章 我国FDI与职工平均工资现状分析 4
2.1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4
2.2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现状分析 8
第三章 我国FDI对职工平均工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15
3.1研究方法 15
3.2变量选择与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15
3.3描述性统计分析 16
3.4回归分析 17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21
4.1研究结论 21
4.2政策建议 21
结束语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接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下文简称FDI)范畴就不停地在扩大。FDI,也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的投资活动。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5年112月,全国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加11.8%;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同比增加6.4%。仅在12月当月,全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就达到了2927家[1]。2003年,流入我国的FDI初次逾越了美国,代替美国成为了全球年度FDI流入最多的国家。由此可见,FDI已经大量涌入我国,外商投资也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于FDI对劳动报酬的影响早已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学者们探讨、研究的热点。FDI自其流入开始,就对我国经济、生活各方面产生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成长,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随之增加,但另一方面,有差别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等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工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的扩大。这些外商投资企业 是否就真的支付了比国内一些企业更高的工资呢?外商直接投资的存在是否影响了我国国内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吸引FDI是否是我国国内职工收入差距扩大的“催化剂”?所有的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1.2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已经有一大批国内外的学者在关注、研究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报酬的影响这一论题,不同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众说纷纭。纵观国内外学者们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总结出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2.1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东道国劳动报酬的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这一方面较具有代表性的是Feenstra和Hanson(1997)对美国在墨西哥的进行的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2],Matsuoka(2002)对于泰国的研究[3],Lipsey和Sjoholm(2004)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研究[4],以上学者的研究均是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外资企业确实向职工提供了比各国国内企业更为高昂的劳动报酬,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的大多是技能熟练的职工,这无形之中就拉大了成熟职工和非成熟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得出的是FDI的流入会同时促进FDI东道国和跨国公司母国对于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并加大东道国贫富差距的结论。
李玉亭(2014)在基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中发现,FDI造成了熟练职工与不熟练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其研究表明FDI虽然可以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熟练的技术来提高相对熟练劳动者的工资,但也正因此进一步拉大了熟练职工与非熟练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5]。
钟晓君,刘徳学(2013)在服务业FDI对广东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广东生产性的服务行业职工实际劳动报酬水平, 却降低了消费性的服务行业职工实际劳动报酬水平。由此可见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但不利于缩小广东各个服务行业的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差距[5]。
毛其淋,许家云(2014)通过对典型事实的研究发现,自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就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企业内职工工资差距也逐步扩大,而外向型FDI就是导致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7]。
戴小勇,成力为(2014)以我国1999—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使得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了4.8%,而且外资企业生产率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就越明显[8]。
此外,王宋涛,朱鹏鹏(2015)利用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9];叶晓,陈晓华,周禄松(2014)创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 2002—2011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10];乔木,李广泳,高淑娟(2015)进行的实证研究均发现FDI对于不同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1]。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
1.2.2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流入地区或者行业的劳动报酬水平的影响
Yaohui Zhao(2001)以中国为例,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相关工资的难题。采取了1996年5345例国有企业,以及188个外商投资企业的数据例子,实证分析成果表明外资企业确能比国内企业支出更高的工资,且不同的教育背景上,工资溢价分配也不一[12]。
武秀娟(2012)在使用湖北省和其十二个地级市的FDI及其工资等数据进行了研究,回归分析了FDI对于湖北省的工资效应后,确定了FDI对于湖北省职工劳动报酬的正向影响[13]。
孙文远,卢锐(2010)通过江苏省和省沿江八市的1995至2007年 FDI 与劳动报酬等相关数据,对江苏省FDI的工资效应来做了回归分析,成果也证实了FDI江苏省平均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表明FDI在江苏省范围具有积极的工资效应[14]。
张志明,崔志明(2015)通过研究行业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周全地分析了服务业FDI、服务贸易对于我国服务业职工工资高度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对服务业职工工资高度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的直接影响[15]。
Ozlem Onaran以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制造业为例,研究了职工工资与全球化、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出口强度的增加导致了土耳其和墨西哥的制造业工资份额的下降,但对于韩国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发现,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积极期望在三个国家中也没有实现[16]。
Key words:FDI;Labor remuneration;Time series data;Regression analysis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
第二章 我国FDI与职工平均工资现状分析 4
2.1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4
2.2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现状分析 8
第三章 我国FDI对职工平均工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15
3.1研究方法 15
3.2变量选择与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15
3.3描述性统计分析 16
3.4回归分析 17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21
4.1研究结论 21
4.2政策建议 21
结束语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接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下文简称FDI)范畴就不停地在扩大。FDI,也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的投资活动。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5年112月,全国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加11.8%;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同比增加6.4%。仅在12月当月,全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就达到了2927家[1]。2003年,流入我国的FDI初次逾越了美国,代替美国成为了全球年度FDI流入最多的国家。由此可见,FDI已经大量涌入我国,外商投资也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于FDI对劳动报酬的影响早已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学者们探讨、研究的热点。FDI自其流入开始,就对我国经济、生活各方面产生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成长,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随之增加,但另一方面,有差别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等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工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的扩大。这些外商投资企业 是否就真的支付了比国内一些企业更高的工资呢?外商直接投资的存在是否影响了我国国内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吸引FDI是否是我国国内职工收入差距扩大的“催化剂”?所有的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1.2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已经有一大批国内外的学者在关注、研究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报酬的影响这一论题,不同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众说纷纭。纵观国内外学者们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总结出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2.1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东道国劳动报酬的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这一方面较具有代表性的是Feenstra和Hanson(1997)对美国在墨西哥的进行的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2],Matsuoka(2002)对于泰国的研究[3],Lipsey和Sjoholm(2004)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研究[4],以上学者的研究均是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外资企业确实向职工提供了比各国国内企业更为高昂的劳动报酬,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的大多是技能熟练的职工,这无形之中就拉大了成熟职工和非成熟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得出的是FDI的流入会同时促进FDI东道国和跨国公司母国对于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并加大东道国贫富差距的结论。
李玉亭(2014)在基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中发现,FDI造成了熟练职工与不熟练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其研究表明FDI虽然可以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熟练的技术来提高相对熟练劳动者的工资,但也正因此进一步拉大了熟练职工与非熟练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5]。
钟晓君,刘徳学(2013)在服务业FDI对广东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广东生产性的服务行业职工实际劳动报酬水平, 却降低了消费性的服务行业职工实际劳动报酬水平。由此可见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但不利于缩小广东各个服务行业的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差距[5]。
毛其淋,许家云(2014)通过对典型事实的研究发现,自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就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企业内职工工资差距也逐步扩大,而外向型FDI就是导致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7]。
戴小勇,成力为(2014)以我国1999—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使得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了4.8%,而且外资企业生产率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就越明显[8]。
此外,王宋涛,朱鹏鹏(2015)利用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9];叶晓,陈晓华,周禄松(2014)创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 2002—2011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10];乔木,李广泳,高淑娟(2015)进行的实证研究均发现FDI对于不同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1]。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
1.2.2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流入地区或者行业的劳动报酬水平的影响
Yaohui Zhao(2001)以中国为例,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相关工资的难题。采取了1996年5345例国有企业,以及188个外商投资企业的数据例子,实证分析成果表明外资企业确能比国内企业支出更高的工资,且不同的教育背景上,工资溢价分配也不一[12]。
武秀娟(2012)在使用湖北省和其十二个地级市的FDI及其工资等数据进行了研究,回归分析了FDI对于湖北省的工资效应后,确定了FDI对于湖北省职工劳动报酬的正向影响[13]。
孙文远,卢锐(2010)通过江苏省和省沿江八市的1995至2007年 FDI 与劳动报酬等相关数据,对江苏省FDI的工资效应来做了回归分析,成果也证实了FDI江苏省平均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表明FDI在江苏省范围具有积极的工资效应[14]。
张志明,崔志明(2015)通过研究行业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周全地分析了服务业FDI、服务贸易对于我国服务业职工工资高度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对服务业职工工资高度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的直接影响[15]。
Ozlem Onaran以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制造业为例,研究了职工工资与全球化、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出口强度的增加导致了土耳其和墨西哥的制造业工资份额的下降,但对于韩国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发现,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积极期望在三个国家中也没有实现[1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