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附件)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随之兴起,并迅速流行起来。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以第三方支付、P2P以及金融机构线上平台等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在人们生活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新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在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要好好的抓住机遇,努力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在吸取经验的同时不断的改革创新。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和中间业务所受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两点,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积极应对措施,不仅能够让商业商业银行认清当前局势,还能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目 录
一、前言 1
(一)选题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互联网金融的概况 4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4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4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7
(一) 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7
(二)挤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8
(三)冲击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9
(四)瓜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 9
(五)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9
四、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机遇 11
(一)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 11
(二) 促使我国金融监管的与时俱进 11
(三)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体验感 11
(四) 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创新 12
(五)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 12
五、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3
(一) 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 13
(二) 重视客户体验,创新经营模式 13
(三)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 13
(四)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
现代金融业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以商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具有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它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是两个对立面,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但是随着现代金融的不断发展,逐渐看到的是两者的相结合,取长补短,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的产物让传统金融更具有发展力。
(二)选题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比较成功,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加以利用,以鼓励商业银行的积极发展。
第二,本文在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上来分析其成功之处,有针对性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现实中具有一定意义。
第三,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必然会促进其自身的创新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又会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互为创新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的不断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互联网金融最早源于国外,它的出现比国内要早得多,所以,国外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我国要丰硕许多,并且已经有了较好的的实践基础。我们可以在国外的这些方面的研究上下点功夫,努力钻研,找到适合我国的发展路径。
Gurley Shaw(1960)认为金融业的创新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金融中介机构。由于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的增加,所以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而对金融监管越宽松,就越能够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从而越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创新。
Davis(2001)认为贷款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中介形式——贷款组织者,这和以往的形式有所不同。贷款组织者能够全面的把信息很好的集中起来,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对应的匹配,这样就在市场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使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Lin?et?al(2009)和Klafft(2008)这两位学者一致认为,大多数互联网贷款人不具有专业的素养,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门槛,所以容易引起高风险网络贷款,并且一旦发生风险,这个网络贷款难以在控制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这个
问题,国外的网络贷款公司也有了应对的措施,成立了贷款机构,主要是对贷款人进行具体指导,以此来降低贷款的违约率。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帮助,贷款人可以提供贷款担保,正是因为有了担保,所以在一定程度下能够大大的减少贷款违约率。Hadlock(2002)、James?Denis(2003)和Mihov则和上述学者的观点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当一些公司对银行发出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会让公司提供资信证明和一些财务方面的资料。但是大多数公司认为,它们对贷款的需求很急迫,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很难知道银行对它们的态度。而银行考虑到发放的贷款所引起的风险,他们会适当的调高利率,这就会使得借款人产生抗拒。而网络贷款平台的出现,让他们通过市场比较和较低的交易成本,将优惠利率扩大到更多的贷款人,因此这一模式受到大家的欢迎。
Schenone(2004)、Freedman?et?al(2008)这两位学者主要是针对P2P金融模式进行研究与深层分析,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得到众多顾客的青睐,是因为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它的贷款利率要更低,所以在贷款成本这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优势。Chircu和Kau?man(2000),Sunday?Telegraph(2006)这三位学者和上述的学者观点大致相同,他们认为网贷平台的出现,不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贷款发放,而且与在银行贷款相比,他们可能能够获得更低的利率,所以网贷平台的出现把银行不重视的长尾客户集中在了一起。
Rainer?Bo?hme和Stefanie?Po?tzsch(2010)主要研究的是人们进行网络贷款时关于信用风险的控制这个问题。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降低贷款中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一般对贷款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抵押贷款的话要求相对比较低;如果贷款人没有抵押,只凭信用担保的话,那就对信用方面看得很重,得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三年及以上)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过道德风险。
Hengetal(2007)认为,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和对流动性的强烈需求也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2.国内研究状况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是个新兴产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刚开始并不突出,近些年其影响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关于它引起的监管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今说到余额宝、微信支付,上到政府下到百姓,没有人不谈论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得到了重视。
在互联网金融的渠道方面,姚文平(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从资金的融通到销售,并且在众多行业领域有所应用,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想要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站住脚跟,企业必须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不应该局限
目 录
一、前言 1
(一)选题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互联网金融的概况 4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4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4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7
(一) 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7
(二)挤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8
(三)冲击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9
(四)瓜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 9
(五)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9
四、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机遇 11
(一)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 11
(二) 促使我国金融监管的与时俱进 11
(三)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体验感 11
(四) 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创新 12
(五)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 12
五、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3
(一) 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 13
(二) 重视客户体验,创新经营模式 13
(三)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 13
(四)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
现代金融业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以商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具有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它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是两个对立面,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但是随着现代金融的不断发展,逐渐看到的是两者的相结合,取长补短,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的产物让传统金融更具有发展力。
(二)选题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比较成功,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加以利用,以鼓励商业银行的积极发展。
第二,本文在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上来分析其成功之处,有针对性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现实中具有一定意义。
第三,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必然会促进其自身的创新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又会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互为创新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的不断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互联网金融最早源于国外,它的出现比国内要早得多,所以,国外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我国要丰硕许多,并且已经有了较好的的实践基础。我们可以在国外的这些方面的研究上下点功夫,努力钻研,找到适合我国的发展路径。
Gurley Shaw(1960)认为金融业的创新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金融中介机构。由于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的增加,所以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而对金融监管越宽松,就越能够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从而越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创新。
Davis(2001)认为贷款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中介形式——贷款组织者,这和以往的形式有所不同。贷款组织者能够全面的把信息很好的集中起来,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对应的匹配,这样就在市场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使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Lin?et?al(2009)和Klafft(2008)这两位学者一致认为,大多数互联网贷款人不具有专业的素养,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门槛,所以容易引起高风险网络贷款,并且一旦发生风险,这个网络贷款难以在控制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这个
问题,国外的网络贷款公司也有了应对的措施,成立了贷款机构,主要是对贷款人进行具体指导,以此来降低贷款的违约率。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帮助,贷款人可以提供贷款担保,正是因为有了担保,所以在一定程度下能够大大的减少贷款违约率。Hadlock(2002)、James?Denis(2003)和Mihov则和上述学者的观点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当一些公司对银行发出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会让公司提供资信证明和一些财务方面的资料。但是大多数公司认为,它们对贷款的需求很急迫,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很难知道银行对它们的态度。而银行考虑到发放的贷款所引起的风险,他们会适当的调高利率,这就会使得借款人产生抗拒。而网络贷款平台的出现,让他们通过市场比较和较低的交易成本,将优惠利率扩大到更多的贷款人,因此这一模式受到大家的欢迎。
Schenone(2004)、Freedman?et?al(2008)这两位学者主要是针对P2P金融模式进行研究与深层分析,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得到众多顾客的青睐,是因为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它的贷款利率要更低,所以在贷款成本这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优势。Chircu和Kau?man(2000),Sunday?Telegraph(2006)这三位学者和上述的学者观点大致相同,他们认为网贷平台的出现,不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贷款发放,而且与在银行贷款相比,他们可能能够获得更低的利率,所以网贷平台的出现把银行不重视的长尾客户集中在了一起。
Rainer?Bo?hme和Stefanie?Po?tzsch(2010)主要研究的是人们进行网络贷款时关于信用风险的控制这个问题。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降低贷款中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一般对贷款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抵押贷款的话要求相对比较低;如果贷款人没有抵押,只凭信用担保的话,那就对信用方面看得很重,得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三年及以上)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过道德风险。
Hengetal(2007)认为,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和对流动性的强烈需求也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2.国内研究状况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是个新兴产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刚开始并不突出,近些年其影响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关于它引起的监管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今说到余额宝、微信支付,上到政府下到百姓,没有人不谈论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得到了重视。
在互联网金融的渠道方面,姚文平(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从资金的融通到销售,并且在众多行业领域有所应用,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想要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站住脚跟,企业必须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不应该局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