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环境规制与FDI的历史和现状分析2
2.1 我国环境规制的制度演进和现状分析2
2.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
3 污染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7
4 实证框架 10
4.1 实证模型10
4.2 数据来源 12
4.3 模型估计方法13
4.4 模型估计结果 13
4.5 地区差异的比较分析16
5 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17
6 结论及政策建议18
结论22
致谢23
参考文献24
图1 2000-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
图2 2000-2011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
图3 (2011年)主要来源国外商直接投资7
图4 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途径关系18
表1 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2011年)4
表2 2006-2010年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5
表3 33个来源国的FDI统计6
表4 样本变量基本统计特征12
表5 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关系13
表6 各地区模型估计结果16
表7 GDP、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17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加的频繁,各国的经济生活都逐渐注重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面。因此,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关系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
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商直接投资现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地发展。然而,外资的大量流入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今我国的空气、土壤和水都受到了严重污染,“雾霾”已经成为大家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人们都担心中国会成为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避难所”,不断涌入的外资会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关注焦点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完善环境规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既使得我国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又能实现外商直接投资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对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有人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增加,从而使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也有人认为环境规制加强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行为,逐步提高自身的控污技术与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自身的利益增加,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不大,对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是一个国家的GDP、工资水平、规模经济水平、外资的集聚效应、市场化程度和基础设施等。中国政府在应对环境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我国的环境规制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命令与控制政策,经济激励政策,信息手段和公众参与政策。目前,中国的环境规制水平正逐渐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如何根据中国自身国情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已受到了学术界普遍关注。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以外商直接投资滞后项、污染物排放量(这里主要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来表示)、职工工资水平、资本存量、GDP为主要解释变量,增加了技术密集度、贸易开放程度、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化率这四个控制变量,来研究我国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2 环境规制与FDI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2.1 我国环境规制的制度演进和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环境规制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环境规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命令与控制政策,经济激励政策,信息手段和公众参与政策。[10]
1、命令与控制政策。也被称为行政规制政策或者是法律规制政策。此种政策主要是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是行政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确定环境规制的目标和标准,如果企业违反规定,政府就会给予其相应的惩罚。命令与控制政策有许多种,主要包括1973年的“三同时”政策,1979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9年的限期治理制度,2004年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等。
2、经济激励政策。这种政策是基于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反馈来为企业提供经济激励,而不是像命令与控制政策那样,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治污水平和技术,这种政策主要是引导企业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减排的目标。经济激励政策主要包括:1979年排污收费制度,1982年补贴政策,1983年生态环境补偿费,1984年押金返还制度,1996年对污染企业的贷款限制等等。
3、信息手段与公众参与政策。这种环境规制政策主要是通过公开企业信息或者是产品相关环境信息,结合了市场功能、立法执法体系和公众参与这三者对一些污染企业进行监督,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这种政策主要包括1995年ISO14000,1995年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003年自愿性环境协议,2004年环境听证制度等。
我国环境规制现状: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已经有所完善。保证了在立法层面上,我国对环境的管制可以有法可依,环境规制水平也越来越强。我国的环保机关,监察机构和监测站工作人员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环境监管力度在不断地加强。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也在不断增加。
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环境规制水平是不断加强的,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是地方政府又领导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那么,环境规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各地方政府能否有动力进行环境管制。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晋升激励和财政分权,往往以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盲目地吸引吸引外资。[10]
2.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2.1 外商直接投资的整体状况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在迅速增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在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并且到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首次突破了900亿美元。虽然2009年较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有下降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呈上升趋势的。如图1显示了2000-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
非金属矿采选业 5.6 6.58 6.34 4.52 4.13
医药制造业 7.3 7.82 7.63 7.76 7.94
(2)
1 引言1
2 环境规制与FDI的历史和现状分析2
2.1 我国环境规制的制度演进和现状分析2
2.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
3 污染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7
4 实证框架 10
4.1 实证模型10
4.2 数据来源 12
4.3 模型估计方法13
4.4 模型估计结果 13
4.5 地区差异的比较分析16
5 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17
6 结论及政策建议18
结论22
致谢23
参考文献24
图1 2000-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
图2 2000-2011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
图3 (2011年)主要来源国外商直接投资7
图4 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途径关系18
表1 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2011年)4
表2 2006-2010年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5
表3 33个来源国的FDI统计6
表4 样本变量基本统计特征12
表5 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关系13
表6 各地区模型估计结果16
表7 GDP、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17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加的频繁,各国的经济生活都逐渐注重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面。因此,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关系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
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商直接投资现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地发展。然而,外资的大量流入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今我国的空气、土壤和水都受到了严重污染,“雾霾”已经成为大家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人们都担心中国会成为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避难所”,不断涌入的外资会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关注焦点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完善环境规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既使得我国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又能实现外商直接投资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对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有人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增加,从而使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也有人认为环境规制加强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行为,逐步提高自身的控污技术与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自身的利益增加,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不大,对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是一个国家的GDP、工资水平、规模经济水平、外资的集聚效应、市场化程度和基础设施等。中国政府在应对环境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我国的环境规制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命令与控制政策,经济激励政策,信息手段和公众参与政策。目前,中国的环境规制水平正逐渐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如何根据中国自身国情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已受到了学术界普遍关注。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以外商直接投资滞后项、污染物排放量(这里主要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来表示)、职工工资水平、资本存量、GDP为主要解释变量,增加了技术密集度、贸易开放程度、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化率这四个控制变量,来研究我国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2 环境规制与FDI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2.1 我国环境规制的制度演进和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环境规制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环境规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命令与控制政策,经济激励政策,信息手段和公众参与政策。[10]
1、命令与控制政策。也被称为行政规制政策或者是法律规制政策。此种政策主要是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是行政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确定环境规制的目标和标准,如果企业违反规定,政府就会给予其相应的惩罚。命令与控制政策有许多种,主要包括1973年的“三同时”政策,1979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9年的限期治理制度,2004年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等。
2、经济激励政策。这种政策是基于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反馈来为企业提供经济激励,而不是像命令与控制政策那样,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治污水平和技术,这种政策主要是引导企业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减排的目标。经济激励政策主要包括:1979年排污收费制度,1982年补贴政策,1983年生态环境补偿费,1984年押金返还制度,1996年对污染企业的贷款限制等等。
3、信息手段与公众参与政策。这种环境规制政策主要是通过公开企业信息或者是产品相关环境信息,结合了市场功能、立法执法体系和公众参与这三者对一些污染企业进行监督,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这种政策主要包括1995年ISO14000,1995年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003年自愿性环境协议,2004年环境听证制度等。
我国环境规制现状: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已经有所完善。保证了在立法层面上,我国对环境的管制可以有法可依,环境规制水平也越来越强。我国的环保机关,监察机构和监测站工作人员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环境监管力度在不断地加强。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也在不断增加。
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环境规制水平是不断加强的,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是地方政府又领导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那么,环境规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各地方政府能否有动力进行环境管制。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晋升激励和财政分权,往往以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盲目地吸引吸引外资。[10]
2.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2.1 外商直接投资的整体状况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在迅速增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在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并且到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首次突破了900亿美元。虽然2009年较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有下降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呈上升趋势的。如图1显示了2000-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
非金属矿采选业 5.6 6.58 6.34 4.52 4.13
医药制造业 7.3 7.82 7.63 7.76 7.94
(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