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政策对上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摘要: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我国在05年年底,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在06年,国资委发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正在快速推动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本文选取了在14年公布股权激励政策的公司,用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代表上市公司绩效分析股权激励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来实证研究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政策对上市公司绩效产生一定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
(二)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3
1、 股权激励的特征 3
2、 股权激励定量研究 3
3、 关于股权激励模式的细化分析 3
4、 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 3
5、 对我国已实行的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影响效果分析 3
(三) 小结 4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4
(一)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分析 4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行业分布分析 4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现状分析 5
1、获取物不同 5
2、收益和承担的风险不同 6
3、激励对象的投资和受到的约束程度不一样 6
(四)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 6
四、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6
(一)数据来源 6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7
1、因变量 7
2、自变量 7
(三)模型假设 7
(四)实证分析 7
五、结论与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股权激励政策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内企业将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而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想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建立一批世界著名的企业,必须实行人才竞争战略,只有配备一流人才,并且合理、效率较高地使用人才,这样才可以拥有竞争优势。如何吸引、引进、激励和留住人才已成为中国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股权激励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使股东价值增值,并且让员工对企业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员工因此会发挥出更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更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国外的研究更注重的是股权激励与投资、效率这些方面,但是国内更侧重研究的是我国特殊的市场分析并且会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同时他们将股权激励政策放置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一特定背景下研究。
到目前为止,股权激励已经实施了10年整,2015年我国有557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出台,而上市公司目前主流的激励方式有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在发展的10年间,股权激励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就我国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说明,建立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股权激励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刺激上市公司绩效,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根据相关结论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比而言,国内股权激励方面情况较复杂,主要原因是我国现今的资本市场还没有能够发展健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建立更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本文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分类进行了文献综述。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Jensen和Meckling(1976)较早就开始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这两者间的关系,同时他们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说”。他们认为,管理层持股这件事会让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趋同起来,因此管理人持股对公司绩效应该产生正相关影响。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管理者持股比例比较低时,管理者会通过自己拥有的特权追求利益方面的好处,因此不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Larker(1983)、Brickly和Lease(198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在对外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后,会让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得到比正常水平要高的回报,从而使公司绩效得到提升。Mehran(1995) 在文献中选了153家19791980年的制造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得到的股票所占比例越高,公司的绩效越好,说明股权激励的实施越有效。Hall和Liebman(1998) 在文献中选取了386家来自于19801994年间的公司进行研究。作者发现在此期间,公司绩效会随着管理层报酬的增加而提高,这两者之间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股票数量和价格的变动。Kedia和Mozumdar(2002)研究了19951998年期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主要用报酬率来评价公司绩效来进行研究,对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股权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公司绩效。
Fama和Jensen(1983)从公司股份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分散化机会的角度对股权激励方案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研究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时,市场上这家公司的股票的流动性就会降低,因此导致投资者的分散化机会也减少了。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会提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但相对来说投资者获得的风险收益也会增加,而股票流动性降低会导致公司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所以融资成本的增加说明股权激励政策和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因而得出结论:股权激励政策会降低公司绩效,因为当公司的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提高时,此时就会产生管理者防御现象,这些管理人员会利用自己手中较大的控制权以及外界对他们较低的约束度来谋求个人利益,因此忽略甚至对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产生损害,股权激励产生了负作用。DeAngelo(1986)的研究证实了Fama和Jensen提出的管理层防御效应这一结论,即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越少,公司的运作就会变得越低效,公司的绩效就越不好。Ohad Kadany和Jun Yang(2006)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管理层持有的股票期权越多时,他们人为操纵股价使股价变动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动机就变得越强烈,并且当股票价格越高,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得出结论,股权激励降低了公司业绩。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的特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
(二)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3
1、 股权激励的特征 3
2、 股权激励定量研究 3
3、 关于股权激励模式的细化分析 3
4、 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 3
5、 对我国已实行的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影响效果分析 3
(三) 小结 4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4
(一)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分析 4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行业分布分析 4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现状分析 5
1、获取物不同 5
2、收益和承担的风险不同 6
3、激励对象的投资和受到的约束程度不一样 6
(四)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 6
四、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6
(一)数据来源 6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7
1、因变量 7
2、自变量 7
(三)模型假设 7
(四)实证分析 7
五、结论与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股权激励政策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内企业将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而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想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建立一批世界著名的企业,必须实行人才竞争战略,只有配备一流人才,并且合理、效率较高地使用人才,这样才可以拥有竞争优势。如何吸引、引进、激励和留住人才已成为中国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股权激励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使股东价值增值,并且让员工对企业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员工因此会发挥出更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更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国外的研究更注重的是股权激励与投资、效率这些方面,但是国内更侧重研究的是我国特殊的市场分析并且会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同时他们将股权激励政策放置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一特定背景下研究。
到目前为止,股权激励已经实施了10年整,2015年我国有557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出台,而上市公司目前主流的激励方式有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在发展的10年间,股权激励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就我国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说明,建立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股权激励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刺激上市公司绩效,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根据相关结论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比而言,国内股权激励方面情况较复杂,主要原因是我国现今的资本市场还没有能够发展健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建立更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本文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分类进行了文献综述。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Jensen和Meckling(1976)较早就开始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这两者间的关系,同时他们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说”。他们认为,管理层持股这件事会让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趋同起来,因此管理人持股对公司绩效应该产生正相关影响。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管理者持股比例比较低时,管理者会通过自己拥有的特权追求利益方面的好处,因此不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Larker(1983)、Brickly和Lease(198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在对外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后,会让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得到比正常水平要高的回报,从而使公司绩效得到提升。Mehran(1995) 在文献中选了153家19791980年的制造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得到的股票所占比例越高,公司的绩效越好,说明股权激励的实施越有效。Hall和Liebman(1998) 在文献中选取了386家来自于19801994年间的公司进行研究。作者发现在此期间,公司绩效会随着管理层报酬的增加而提高,这两者之间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股票数量和价格的变动。Kedia和Mozumdar(2002)研究了19951998年期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主要用报酬率来评价公司绩效来进行研究,对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股权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公司绩效。
Fama和Jensen(1983)从公司股份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分散化机会的角度对股权激励方案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研究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时,市场上这家公司的股票的流动性就会降低,因此导致投资者的分散化机会也减少了。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会提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但相对来说投资者获得的风险收益也会增加,而股票流动性降低会导致公司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所以融资成本的增加说明股权激励政策和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因而得出结论:股权激励政策会降低公司绩效,因为当公司的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提高时,此时就会产生管理者防御现象,这些管理人员会利用自己手中较大的控制权以及外界对他们较低的约束度来谋求个人利益,因此忽略甚至对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产生损害,股权激励产生了负作用。DeAngelo(1986)的研究证实了Fama和Jensen提出的管理层防御效应这一结论,即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越少,公司的运作就会变得越低效,公司的绩效就越不好。Ohad Kadany和Jun Yang(2006)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管理层持有的股票期权越多时,他们人为操纵股价使股价变动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动机就变得越强烈,并且当股票价格越高,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得出结论,股权激励降低了公司业绩。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的特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