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的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且占主要地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推进以及深入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我国中小银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带来了巨大挑战。利率广义上为资金的价格并且由市场来决定,由此也给商业银行营造了好多自由操作的空间。但是利率的管制政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限制性,中小银行由于资金量较少、客户基础微薄、吸收储蓄的能力也相对较弱等问题使其发展一直落后于大型银行,并且在短期内也将会给中小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而利率市场化在有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银行带来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小视。本文介绍了利率市场化概念以及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所了解到的市场化改革具体内容,通过分析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银行的现今发展状况以及对比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同时针对性提出优劣影响中的应对措施。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影响,措施
目 录
1 引言 1
2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1
3 国内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
3.1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3
3.2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4
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5
5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产生的影响 7
5.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产生的有利影响 7
5.2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 8
6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银行的经营发展策略11
6.1 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 11
6.2 拓展中间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 11
6.3 引进并培养专业化的中小银行金融人才 12
6.4 加强中小银行的业务监管水平 13
6.5 集中力量发展潜质中小企业客户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图1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2016年) 6
图2 我国5家上市中小银行净利息/营业收入(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152016年)7
图3 我国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2016年) 10
表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4
1 引言
2013年人民银行公布在本年的7月20日开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全面放开,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深程度的序幕由此拉开。银行的盈利模式以及传统的经营模式在潜移默化中都被愈渐加深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着。然而在此过程中中小银行要面对日渐紧迫的挑战,所以只有中小银行不断去顺应这一潮流的变化,不断加快其经营模式的转型步调,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那么才能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小银行的业务能力和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为自身赢得足够的发展空间。本文就利率市场化给我国中小银行带来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利率作为资金的交易价格,是衡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间变量。英国著名的货币理论学家劳伦斯哈里斯曾说:“利率是联系货币市场与实际市场的变量[1]。”由此可见,利率的重要程度也不足为奇,正是因为利率的重要性,才使得利率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再到逐渐放宽管制,最后走向市场化的特殊途径。
在如今社会形势下,金融成为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利率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引起学者重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大背景趋势下,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必然。
通常而言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不再进行直接限制利率而是货币当局通过间接的市场调节方式对市场利率进行调控,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的利率水平变化来进行自我调节。市场供求对利率的市场化至关重要,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说就是金融机构掌控了利率的决策权,对利率的决策起到主导作用。利率水平是否要进行自我调节取决于资金流动状况和金融市场动态,这一情况主要由金融机构来判断。在此过程中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把货币市场的利率作中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金融交易的主体拥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是指资金的结余与资金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一种资金交易活动。其中金融交易的主体可以对资金的交易数额、交易的标价、交易最后偿还期现以及担保的方式等详细的条款内容进行研讨争论,具体的途径可以通过招标或者双方面对面具体交流,除此之外资金的供求双方也可以事先了解调查每个客户的资产状况和信用等级并以此来进行选择。
第二,由市场自愿选择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以及风险结构。同平常生活中任意的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会出现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但是有一点不一样的是,资金的交易价格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上存在差异以及在如何避免风险上存在区别。当前的利率管理平台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以及风险结构方面做到准确的科学预算。恰好相反的是,金融交易双方有权针对其中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期限和风险以及具体的利率水平形成统一意见,在合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数量、期限、风险等典型结构方面提供巨大优势。
第三,金融资产的权利受到政府或者中央银行的间接控制。当然利率市场化不代表政府放弃了对金融进行控制,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与一国央行的金融调控并不矛盾。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央银行把优化资金的配置当做目标,依赖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调整以及窗口指导等间接方式对利率施加影响。一旦在金融调控机制出现局部失灵的状况下,可以适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和一定程度的窗口指导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调控,但是该间接手段不适宜过分使用,防止扰乱金融市场的运行次序。
利率市场化是利率体制和利率的决定机制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的不断开展下,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由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控制的利率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与此相反,货币管理当局直接干涉的因素越来越小,所以整个利率市场水准越来越接近于资金供求的均衡利率。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一般而言,具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初级和高级阶段。其中初级阶段表现为从严厉的全面管制到局部管制,等同于利率由趋于稳定到上下变化,忽视利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基于市场利率的金融产品的品种以及数量增加,这为进一步的放松利率管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高级阶段是指对国内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以及限制的解除,以实现国内利率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目标。并且,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截然不同,导致各国的限制条件因素也不同,因此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会出现差别化,并不一定都会出现以上两个阶段的进程。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分阶段分步骤的一个长期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