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20200101191226]
伴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口益深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学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焦点课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南通市为研究对象对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协整方法对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对外贸易对南通市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南通市的对外贸易发展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明晰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符合南通区域经济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
目 录
1 引言1
2 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1
2.1 南通市经济发展现状1
2.2 南通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
3 南通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7
3.1 样本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7
3.2 平稳性检验9
3.3 协整检验10
3.4 误差修正模型11
3.5 Granger因果检验12
4 南通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因素13
4.1 出口贸易依赖外资企业的支撑,抗风险能力较弱13
4.2 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传统出口竞争优势相对弱化14
4.3 劳动力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14
4.4 贸易摩擦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15
5 促进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对策15
5.1 建立反应灵敏、应对积极的高效工作管理机制15
5.2 加快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化解出口压力16
5.3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为出口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16
5.4 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规避贸易风险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自亚当·斯密提出“剩余产品出路学说”之后,大多数学者就将对外贸易引入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发展到后期更是将对外贸易与消费、投资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1]。南通市也不遗余力的发展对外贸易,以带动经济增长。入世以来南通市对外贸易整体走势呈现出速度节节攀升,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南通市进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32.33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298.1亿美元,年均递增20.33%。2013年南通市外贸出口额212.8亿美元,增长率为13.3%,增幅高于全省12.5个百分点;进口额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增幅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0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从这些数字中能够看出,南通市对外贸易增长较为迅速,且进口贸易增幅较出口贸易增长更大。同时,2013年南通市生产总值为5038.89亿元,相比于2001年增长了6.3倍。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两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到底如何,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成为了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南通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发展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南通市未来将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促进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入WTO以来,南通市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得到提升,外向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南通市经济总量不断激增,经济增长率多年一直保持在10%以上,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从对外贸易方面来看,南通市的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优,贸易方式逐渐多样化,市场结构实现多元化,形成了新的开放型对外贸易格局。
2.1 南通市经济发展现状
2.1.1 深化体制改革,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南通市是首批中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在融合江海开发和内外开放的基础上增加创新优势,构建出了新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表1为南通市2001~201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以及各自的增长率变化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至2013年间,南通市的GDP由809.3亿元上升至5038.9亿元,增长了约6.2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四;同期,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且人均GDP也有了大幅提高,由10078元增至69050元,增长率在多年亦保持在10%以上。尽管南通市经济总量规模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在个别时期也存在明显的波动,如2008年,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都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到了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及复杂形势,2009年南通市以“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为工作主线,危中抢机、难中攀高,使得南通市经济总体实现了复苏回暖的发展趋势[3]。
表 1 1996~2013年南通市GDP、GDP增长率、人均GDP及人均GDP增长率
年份 GDP 人均GDP
总额(亿元) 增长率(%) 总额(元) 增长率(%)
2001 809.3 10.1 10078 10.2
2002 887.3 11.1 11356 10.9
2003 1006.7 13.4 12924 13.7
2004 1226.1 15.6 15806 15.5
2005 1472.1 15.4 19979 15.3
2006 1788.4 15.7 24545 16.0
2007 2163.7 16.2 29991 16.5
2008 2593.1 13.3 36199 13.8
2009 2872.8 14.0 40231 14.3
2010 3465.7 13.0 48083 11.9
2011 4080.2 12.1 56005 10.9
2012 4558.7 11.8 62506 11.7
2013 5038.9 11.8 69050 11.7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2.1.2 产业结构优化,呈“二、三、一”比例特征
虽然南通市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但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封闭的大环境下,南通市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在长时间内,基本呈现出以农村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即第一产业在南通市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则非常缓慢[4]。但入世后,南通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产业间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收入差异,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后,劳动力又转向第三产业。社会资本的分布重心也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资本与劳动力两大要素在产业之间经历了转移、适应过程,使得三大产业的相对占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大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在上升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
从产业结构上看,南通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已达到相当规模,占GDP总量近93.2%,其中第二产业发展更为迅速。从产值比重上看,2002~2013年这八年间南通市的产业结构特点较为显著,呈现出“二、三、一”的比例特征,逐渐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第一产业围绕服务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传统农业正在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化,加快推进城镇化、非农化进程。整体表明,第一产业的走势一直呈递减状态,这一趋势在2005年国家汇改后尤为明显。第二产业占比稳定保持在5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与第二产业比重的差距逐年缩小,2013年达到最高值41.1%,同期第二产业占比52%,差值为历史新低。由此得出结论,第二产业是促进南通市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减少,第三产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发展潜力巨大,根据钱纳里提出的标准工业化转换模式理论可以得出,南通市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从三大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及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而可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伴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口益深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学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焦点课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南通市为研究对象对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协整方法对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对外贸易对南通市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南通市的对外贸易发展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明晰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符合南通区域经济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
目 录
1 引言1
2 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1
2.1 南通市经济发展现状1
2.2 南通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
3 南通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7
3.1 样本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7
3.2 平稳性检验9
3.3 协整检验10
3.4 误差修正模型11
3.5 Granger因果检验12
4 南通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因素13
4.1 出口贸易依赖外资企业的支撑,抗风险能力较弱13
4.2 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传统出口竞争优势相对弱化14
4.3 劳动力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14
4.4 贸易摩擦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15
5 促进南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对策15
5.1 建立反应灵敏、应对积极的高效工作管理机制15
5.2 加快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化解出口压力16
5.3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为出口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16
5.4 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规避贸易风险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自亚当·斯密提出“剩余产品出路学说”之后,大多数学者就将对外贸易引入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发展到后期更是将对外贸易与消费、投资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1]。南通市也不遗余力的发展对外贸易,以带动经济增长。入世以来南通市对外贸易整体走势呈现出速度节节攀升,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南通市进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32.33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298.1亿美元,年均递增20.33%。2013年南通市外贸出口额212.8亿美元,增长率为13.3%,增幅高于全省12.5个百分点;进口额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增幅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0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从这些数字中能够看出,南通市对外贸易增长较为迅速,且进口贸易增幅较出口贸易增长更大。同时,2013年南通市生产总值为5038.89亿元,相比于2001年增长了6.3倍。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两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到底如何,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成为了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南通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发展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南通市未来将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促进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南通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入WTO以来,南通市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得到提升,外向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南通市经济总量不断激增,经济增长率多年一直保持在10%以上,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从对外贸易方面来看,南通市的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优,贸易方式逐渐多样化,市场结构实现多元化,形成了新的开放型对外贸易格局。
2.1 南通市经济发展现状
2.1.1 深化体制改革,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南通市是首批中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在融合江海开发和内外开放的基础上增加创新优势,构建出了新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表1为南通市2001~201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以及各自的增长率变化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至2013年间,南通市的GDP由809.3亿元上升至5038.9亿元,增长了约6.2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四;同期,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且人均GDP也有了大幅提高,由10078元增至69050元,增长率在多年亦保持在10%以上。尽管南通市经济总量规模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在个别时期也存在明显的波动,如2008年,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都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到了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及复杂形势,2009年南通市以“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为工作主线,危中抢机、难中攀高,使得南通市经济总体实现了复苏回暖的发展趋势[3]。
表 1 1996~2013年南通市GDP、GDP增长率、人均GDP及人均GDP增长率
年份 GDP 人均GDP
总额(亿元) 增长率(%) 总额(元) 增长率(%)
2001 809.3 10.1 10078 10.2
2002 887.3 11.1 11356 10.9
2003 1006.7 13.4 12924 13.7
2004 1226.1 15.6 15806 15.5
2005 1472.1 15.4 19979 15.3
2006 1788.4 15.7 24545 16.0
2007 2163.7 16.2 29991 16.5
2008 2593.1 13.3 36199 13.8
2009 2872.8 14.0 40231 14.3
2010 3465.7 13.0 48083 11.9
2011 4080.2 12.1 56005 10.9
2012 4558.7 11.8 62506 11.7
2013 5038.9 11.8 69050 11.7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2.1.2 产业结构优化,呈“二、三、一”比例特征
虽然南通市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但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封闭的大环境下,南通市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在长时间内,基本呈现出以农村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即第一产业在南通市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则非常缓慢[4]。但入世后,南通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产业间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收入差异,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后,劳动力又转向第三产业。社会资本的分布重心也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资本与劳动力两大要素在产业之间经历了转移、适应过程,使得三大产业的相对占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大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在上升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
从产业结构上看,南通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已达到相当规模,占GDP总量近93.2%,其中第二产业发展更为迅速。从产值比重上看,2002~2013年这八年间南通市的产业结构特点较为显著,呈现出“二、三、一”的比例特征,逐渐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第一产业围绕服务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传统农业正在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化,加快推进城镇化、非农化进程。整体表明,第一产业的走势一直呈递减状态,这一趋势在2005年国家汇改后尤为明显。第二产业占比稳定保持在5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与第二产业比重的差距逐年缩小,2013年达到最高值41.1%,同期第二产业占比52%,差值为历史新低。由此得出结论,第二产业是促进南通市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减少,第三产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发展潜力巨大,根据钱纳里提出的标准工业化转换模式理论可以得出,南通市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从三大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及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而可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