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纳木错流域不同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本研究以纳木错流域为案例区,综合分析2000年以来各乡镇人口、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率、社会福利等特征,通过构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出发,探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构建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研究认为,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投资拉动,个体发展能力很弱,尤其是新吉乡和保吉乡,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以及公共投资的减少,区域经济发展速率下降很快。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农户参与旅游业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
(一)纳木错流域资源环境状况 1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2
二、区域总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2
三、乡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析 4
四、镇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 6
五、流域产业结构特征 7
六、结论 8
致谢 9
西藏纳木错流域生态不同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纳木错流域资源环境状况
纳木错流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又是西藏三大圣湖,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价值。为了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提出的“良好湖泊”建设目标,本研究探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变化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等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对区域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高原湖泊区构建韧性社区的可行性及主要途径,为区域生态保育工程实施及污染源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为未来保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
纳木错流域,(E89°30′~E91°25′,N30°00′~N31°10′),行政区划上包括当雄县纳木湖乡,班戈县新吉、德庆、保吉三个乡镇和青龙、尼玛乡部分行政村,总面积10998km2。
基于社会经济调查和区域综合发展的独特性,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调查重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注产业、农户和社区三个层面,首先依据纳木错流域综合区划选择班戈县新吉乡、德庆镇、保吉乡以及当雄县纳木湖乡为重点调查乡镇,其次对班戈县青龙乡、尼玛乡部分属于纳木错流域的行政村和放牧点进行调查,共调查农户354户,其中德庆镇82户,新吉乡58户,保吉乡64户,青龙乡27户,尼玛乡34户,当雄县纳木湖乡89户。同时,为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潜力,调查纳木错旅游发展及相关产业规模,包括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旅游产品、游客满意度、游客期望值等,为区域产业发展、农牧民收入提高和经济综合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国内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市场高度垄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传统动力弱化而新动力生成的转换期,可以预计,重工业大省增速下滑,资源型城市出现负增长,这种趋势可能会在一定时期持续;东部地区率先复苏,部分省份新兴产业已有了引领经济发展的迹象。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实施,将构建新的增长带和增长极,未来有望形成“4+3”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质上就是正确地选择西藏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其发展数量和规模,使之承担起西藏区域分工的任务,协调各产业之间在数量和比例上的关系;在原有主导产业因条件发生变化,优势被削弱的情况下,使新的主导产业接续上来,保证西藏区域经济系统的正常新陈代谢,使西藏区域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势头。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本研究的重点是收集、归纳、整理纳木错流域各个行政村不同时段人口、经济、产业及农户基础数据,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及主要特征,总结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率、社会福利等特征,通过构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出发探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构建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
二、区域总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高潮而有了快速发展,四乡镇内社会经济发展速率和空间分异较大,主要表现为随着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快速腾飞,纳木湖乡经济发展速率、规模等都有了快速提升,各乡镇近五年来经济收入如表21.
表21 纳木错流域各乡镇20122016年总收入(万元)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平均增长速率%
德庆镇
2466.63
3602.74
3490.87
3405.26
3937.03
9.80
保吉乡
1072.8
1153.43
1942.38
2140.33
2421.15
17.68
新吉乡
2288.7
2408.24
3060
3360.28
3820.35
10.79
纳木湖乡
5381.91
7851.77
8962.9
13071.54
14428.99
21.80
流域合计
11210.04
15016.18
17456.15
21977.41
24607.52
17.03
数据来源:各乡镇的20122016年统计报表
从表21可以看出,20122016年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年平均增长速率达17.03%,远高于同期内国家平均增长速率。从各乡镇内部差异看,纳木湖乡社会经济发展最快,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80%,其次为保吉乡,年平均增长率为17.68%,增长最慢的是德庆镇和新吉乡,这与两镇距离纳木错核心景区较远、镇域内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的投资较少有关。
从各个乡镇内部年度增长看,2012年以来,流域内各乡镇年度增长波动很大(表22),这主要是因为四乡镇全部是投资拉动型经济,一旦该年度有较大投资,则该乡镇经济会有快速腾飞,一旦大型投资结束或者投资力度放缓,则该乡镇的经济增长速率就会快速下跌。如班戈县德庆镇,20122013年是黑阿公路(那曲到阿里公路)改造的主要年份,德庆镇作为黑阿公路沿线的主要节点,随着该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德庆镇也迎来了城镇建设改造的高峰,在这两年内完成了镇域内路面硬化、镇办公条件改善等投资项目,两年内镇域内社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35%以上。然而,随着镇域基础设施及公路建设的完成,镇内投资力度快速下降,因此到2014、2015年,该镇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几乎成为负增长;同样,2014年是保吉乡镇域改造的主要年份,年度经济增长速率达到68.40%,而其前一年的增长速率仅为7.52%,同样,随着改造的完成,镇域经济年度增长速率又回落到10.19%;纳木湖乡具有同样特征,在区域内基础设施改造的高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以上,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经济增长速度马上回落到10.38%。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这种增长速度一方面反映了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另一方面也预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增长来源、经济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图21),未来发展中亟待确立流域主导产业,增加乡镇自身发展能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
(一)纳木错流域资源环境状况 1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2
二、区域总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2
三、乡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析 4
四、镇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 6
五、流域产业结构特征 7
六、结论 8
致谢 9
西藏纳木错流域生态不同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纳木错流域资源环境状况
纳木错流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又是西藏三大圣湖,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价值。为了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提出的“良好湖泊”建设目标,本研究探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变化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等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对区域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高原湖泊区构建韧性社区的可行性及主要途径,为区域生态保育工程实施及污染源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为未来保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
纳木错流域,(E89°30′~E91°25′,N30°00′~N31°10′),行政区划上包括当雄县纳木湖乡,班戈县新吉、德庆、保吉三个乡镇和青龙、尼玛乡部分行政村,总面积10998km2。
基于社会经济调查和区域综合发展的独特性,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调查重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注产业、农户和社区三个层面,首先依据纳木错流域综合区划选择班戈县新吉乡、德庆镇、保吉乡以及当雄县纳木湖乡为重点调查乡镇,其次对班戈县青龙乡、尼玛乡部分属于纳木错流域的行政村和放牧点进行调查,共调查农户354户,其中德庆镇82户,新吉乡58户,保吉乡64户,青龙乡27户,尼玛乡34户,当雄县纳木湖乡89户。同时,为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潜力,调查纳木错旅游发展及相关产业规模,包括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旅游产品、游客满意度、游客期望值等,为区域产业发展、农牧民收入提高和经济综合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国内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市场高度垄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传统动力弱化而新动力生成的转换期,可以预计,重工业大省增速下滑,资源型城市出现负增长,这种趋势可能会在一定时期持续;东部地区率先复苏,部分省份新兴产业已有了引领经济发展的迹象。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实施,将构建新的增长带和增长极,未来有望形成“4+3”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质上就是正确地选择西藏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其发展数量和规模,使之承担起西藏区域分工的任务,协调各产业之间在数量和比例上的关系;在原有主导产业因条件发生变化,优势被削弱的情况下,使新的主导产业接续上来,保证西藏区域经济系统的正常新陈代谢,使西藏区域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势头。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本研究的重点是收集、归纳、整理纳木错流域各个行政村不同时段人口、经济、产业及农户基础数据,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及主要特征,总结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率、社会福利等特征,通过构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出发探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构建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
二、区域总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高潮而有了快速发展,四乡镇内社会经济发展速率和空间分异较大,主要表现为随着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快速腾飞,纳木湖乡经济发展速率、规模等都有了快速提升,各乡镇近五年来经济收入如表21.
表21 纳木错流域各乡镇20122016年总收入(万元)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平均增长速率%
德庆镇
2466.63
3602.74
3490.87
3405.26
3937.03
9.80
保吉乡
1072.8
1153.43
1942.38
2140.33
2421.15
17.68
新吉乡
2288.7
2408.24
3060
3360.28
3820.35
10.79
纳木湖乡
5381.91
7851.77
8962.9
13071.54
14428.99
21.80
流域合计
11210.04
15016.18
17456.15
21977.41
24607.52
17.03
数据来源:各乡镇的20122016年统计报表
从表21可以看出,20122016年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年平均增长速率达17.03%,远高于同期内国家平均增长速率。从各乡镇内部差异看,纳木湖乡社会经济发展最快,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80%,其次为保吉乡,年平均增长率为17.68%,增长最慢的是德庆镇和新吉乡,这与两镇距离纳木错核心景区较远、镇域内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的投资较少有关。
从各个乡镇内部年度增长看,2012年以来,流域内各乡镇年度增长波动很大(表22),这主要是因为四乡镇全部是投资拉动型经济,一旦该年度有较大投资,则该乡镇经济会有快速腾飞,一旦大型投资结束或者投资力度放缓,则该乡镇的经济增长速率就会快速下跌。如班戈县德庆镇,20122013年是黑阿公路(那曲到阿里公路)改造的主要年份,德庆镇作为黑阿公路沿线的主要节点,随着该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德庆镇也迎来了城镇建设改造的高峰,在这两年内完成了镇域内路面硬化、镇办公条件改善等投资项目,两年内镇域内社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35%以上。然而,随着镇域基础设施及公路建设的完成,镇内投资力度快速下降,因此到2014、2015年,该镇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几乎成为负增长;同样,2014年是保吉乡镇域改造的主要年份,年度经济增长速率达到68.40%,而其前一年的增长速率仅为7.52%,同样,随着改造的完成,镇域经济年度增长速率又回落到10.19%;纳木湖乡具有同样特征,在区域内基础设施改造的高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以上,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经济增长速度马上回落到10.38%。纳木错流域社会经济这种增长速度一方面反映了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另一方面也预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增长来源、经济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图21),未来发展中亟待确立流域主导产业,增加乡镇自身发展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