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贷款行业发展研究

P2P网络贷款是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的当下的代表性产业,提供了新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但是其也乱象丛生,引发了很多问题。本文以网贷之家的三份统计数据为依据(分别是按时间排序数据、按平台类型汇总数据、各平台具体数据)对过去行业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发展趋势,行业内的集中与竞争程度进行了描述分析,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AS EG,参照各平台多个指标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将主要的网贷平台进行了归类,并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本文最后根据研究过程,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行业发展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 引言1
二、 文献综述2
(一)国内外的研究概况2
1.P2P网络贷款的模式研究2
2.P2P网络贷款的风险研究3
三、行业概览3
(一)2014年四个季度趋势分析3
(二)2015年第一季度数据展现4
1.时间序列4
2.平台背景4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4
(四)小结5
四、平台聚类分析5
(一)数据清理5
(二)维度分析6
(三)聚类分析7
(四)结果分析8
(五)小结9
五、总结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我国P2P网络贷款行业发展研究
引言
在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发展的2014年里,P2P网络贷款平台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同时,“跑路”问题也频频发生。成交额从2013年的10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528亿元,增幅高达138.94%,统计到的运营平台数量也已超过1600家,如考虑难以统计进入的平台,可能将超过2000家;同时,问题平台的累积数量从92家增长到了367家,增加了298.91%。2014年4个季度中,P2P网贷的利率水平相较2012、2013年度表现出了回落,如图1。

图1
2015年对P2P行业来说是更为重要的一年,无论是市场还是监管部门都已经蓄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待发。平台融资方面,各大投资集团纷纷注资P2P行业,许多老平台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而一些新平台也完成了天价A轮融资。特别地,各地国资背景的企业也相继插足P2P,也预示着2015年P2P行业将转为竞争十分激烈的红海。监管方面,2015年3月11日,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紧急召集各地相关监管部门以及P2P借贷行业的代表企业举行了闭门会议,对P2P网络贷款行业的管理条例和监管细则展开了探讨。通过此次会议,已经产生了一份比较完整的P2P监管文件,内容包括最低注册资本、杠杆监管、禁止开展债权转让以及单笔融资项目资金上限的规定。
由此可见,国内P2P行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并且也逐步走向正规化。然而,相关的行业研究却数量不多,且多数为对于监管方面的泛泛而谈,缺乏定量的分析。本文意在分析国内P2P行业格局和平台类型,结合相关数据,对国内P2P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作一定的分析。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P2P网络贷款的模式研究
在结合具体案例方面,孔非凡、江玲(2013)以宜信公司为例指出了其模式中的优点与弊端。其模式切断了借贷双方的关系,通过将风险集中到宜信公司降低了借贷交易本身的风险,因此其保证金制度是为了弥补自身运营中所存在的风险。该模式最大的问题其将自己运营过程中的一切程序以民法中的相关概念(如债权移转、借贷)加以认定,有逃避法律规范的嫌疑,其自身风险巨大。张玉梅(2010)以拍拍贷为例总结了其信用评级模式的特点,其携手身份网并依托“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推出权威身份认证方式,此外还引入社会化因素进行评级,例如参考会员之间的互评和用户在会员圈内的活跃程度。
外国的研究者也对国外的大型P2P机构进行了研究。Thomas Mayer(2007)指出Prosper模式相对于Zopa的模式区别在于,它让借款人公开阐明其身份背景和借款目的,并且将借款人按名誉信用分组。Arvind Ashta和Djamchid Assadi(2010)研究了美国KIVA模式的独特性,其模式包含的特点有非盈利性、国际化运营、依托发展中国家当地MFI(Microfinance Institution)。
2.P2P网络贷款的风险研究
孔非凡、江玲(2013)研究发现,无论是拍拍贷的本金保障计划,还是宜信的风险保障金,都不满足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这些风险都将由贷款人承担。 刘丽丽(2013)总结了多起P2P网贷平台卷款跑路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交易中使用的中间账户资金缺乏监管,在时间差和合同条款未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中间账户资金沉淀引起的道德风险是存在的。姜岩(2014)在研究神经网络模型时指出大多数P2P网络信贷的借款利率在10%至15%之间,加上平台的账户管理费、手续费、担保费等,借款人实际承担的综合利率接近20%,高利率增加了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三、行业概览
(一)2014年四个季度趋势分析
引言中提及了综合利率在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在2014年四个季度中,相对应的,P2P贷款的成交量在加速上升。也可以看到,网络贷款的推广广度也在大幅提高,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都在以较高的速率上升。这样的增长态势充分说明中国具有发展P2P的环境,并且市场和投资人对于这种互联网金融是抱有迫切的需求的。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四季度成交量上升至接近一千亿元,投资人数也增加至90万人以上。

图2
另一方面,由于P2P正蓬勃发展,不少人希望趁机进入行业,因此平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但是由于目前配套的监管细则和行业规范尚未出台,问题平台的暴露也愈演愈烈,其占比也在逐步提高。总平台数量相比2013年,2014年全年增加了775家,问题平台数量则增加了275家,可见问题发生速度比新平台的增加速度更加惊人,其中主要有跑路、提现困难、停业和少数诈骗现象,提现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
运营平台数量以及问题平台数量
时间
2014年Q1
2014年Q2
2014年Q3
2014年Q4
运营平台数量(家)
1023
1184
1438
1575
当期问题平台数量(家)
2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