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并且也反映出大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但是在通过对大学生的行为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大学生消费行为中是理性消费还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多数用于情感消费和交际消费普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还有一对一的谈话等方法调查分析得出,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这也应该成为大学生需要正确面对的问题。所以只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论文通过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经过分析并寻找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其原由引导其进行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onsumer behavior;Private colleges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3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 主要研究方法 3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
2.2 理论基础 4
3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3.1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 7
3.2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8
3.2.1 “理性消费”占主导地位。 8
3.2.2 大学生“消费两极化”严重 9
3.2.3大学生消费过于欲望化。 10
3.3 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0
4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12
4.1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4.2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因素 12
4.3 广告媒体的作用因素 13
5 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对策 14
5.1 家庭角度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确引导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4
5.2 个人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4
5.3 社会角度给与正确的引导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附录 19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正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期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大致可以归属以下特点:一方面这一类大学生由于自身和外在的各种原因对消费有着有着旺盛的需求, 另一方面却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盲目,缺乏理性消费思想不成熟没有理财意识畸形的消费结构不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陕西高校大学生消费研究有着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1.1.1 研究目的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消费观,这些不同的消费观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正确地把握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这也应该成为大学生正确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西安部分高校的学生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学生有着先进的消费观念,但同时又与资金来源的局限相矛盾,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他们的消费状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了解了西安大学生的消费现,掌握其消费行为的特征,认为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打工机会,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其消费观念的教育和理财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本论文通过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经过分析并寻找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从而达到以为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和观念提供可行的建议的目的。
1.1.2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的持续增长,商品的日益丰富,大学生消费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认识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综合因素,并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然后提出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国外或者国内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的特点、变迁易受社会、家庭、学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关于消费行为学和消费的心理学这一门科目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早已出现。社会学家凡勃伦最早从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1899年出版的《有限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及它的社会含义,认为人们对服装,服饰。住宅等物品的过度消费,大多数源于对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以及消费物品和价格变动的关系。之后在2008年《消费者行为学》中,韦恩.D.霍伊尔(Wayne Hoyer)德波拉.J.买可以尼斯指出:消费者行为不仅仅包含有型的产品,还包括服务,活动和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Sicyon Shim(2005)认为,大学时期有着与其他时期不同的发展特征,社会实践以及交往会发生一些风险性行为。他调查美国大学生产酒类产品的过度消费,会对大学生自身健康等生产一系列问题。弗里德曼(Freedman,1978)在评价Serif(1935)的著名从众实验—游动效应(auto kinetic effect)时认为在缺乏现实考虑的情况下,消费行为是具有的个性化以及从众性,大学校园里绝大多数的青年,他们追新求异,走在时代前沿,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二大因素。群体是具有某此共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群体引力下形成的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潮汐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2.消费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其左右。碰到感兴趣的商品或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刺激时,缺乏必要的考虑就很容易购买,随意性比较强。综上所述,我们对消费理解和把握,是为了更好的研究消费行为。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陈琳(2007)认为消费行为中情感消费和交际消费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希望在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积极寻求社会认同感、群体归属感。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交际性消费。而且很多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马芙玲(2004)宋刚(2007)等人提出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影响消费行为,大学生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经济方面的因素减少了,对消费品购买和更新速度加快。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onsumer behavior;Private colleges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3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 主要研究方法 3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
2.2 理论基础 4
3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3.1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 7
3.2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8
3.2.1 “理性消费”占主导地位。 8
3.2.2 大学生“消费两极化”严重 9
3.2.3大学生消费过于欲望化。 10
3.3 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0
4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12
4.1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4.2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因素 12
4.3 广告媒体的作用因素 13
5 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对策 14
5.1 家庭角度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确引导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4
5.2 个人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4
5.3 社会角度给与正确的引导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附录 19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正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期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大致可以归属以下特点:一方面这一类大学生由于自身和外在的各种原因对消费有着有着旺盛的需求, 另一方面却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盲目,缺乏理性消费思想不成熟没有理财意识畸形的消费结构不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陕西高校大学生消费研究有着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1.1.1 研究目的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消费观,这些不同的消费观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正确地把握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这也应该成为大学生正确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西安部分高校的学生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学生有着先进的消费观念,但同时又与资金来源的局限相矛盾,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他们的消费状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了解了西安大学生的消费现,掌握其消费行为的特征,认为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打工机会,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其消费观念的教育和理财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本论文通过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经过分析并寻找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从而达到以为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和观念提供可行的建议的目的。
1.1.2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的持续增长,商品的日益丰富,大学生消费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认识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综合因素,并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然后提出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国外或者国内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的特点、变迁易受社会、家庭、学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关于消费行为学和消费的心理学这一门科目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早已出现。社会学家凡勃伦最早从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1899年出版的《有限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及它的社会含义,认为人们对服装,服饰。住宅等物品的过度消费,大多数源于对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以及消费物品和价格变动的关系。之后在2008年《消费者行为学》中,韦恩.D.霍伊尔(Wayne Hoyer)德波拉.J.买可以尼斯指出:消费者行为不仅仅包含有型的产品,还包括服务,活动和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Sicyon Shim(2005)认为,大学时期有着与其他时期不同的发展特征,社会实践以及交往会发生一些风险性行为。他调查美国大学生产酒类产品的过度消费,会对大学生自身健康等生产一系列问题。弗里德曼(Freedman,1978)在评价Serif(1935)的著名从众实验—游动效应(auto kinetic effect)时认为在缺乏现实考虑的情况下,消费行为是具有的个性化以及从众性,大学校园里绝大多数的青年,他们追新求异,走在时代前沿,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二大因素。群体是具有某此共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群体引力下形成的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潮汐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2.消费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其左右。碰到感兴趣的商品或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刺激时,缺乏必要的考虑就很容易购买,随意性比较强。综上所述,我们对消费理解和把握,是为了更好的研究消费行为。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陈琳(2007)认为消费行为中情感消费和交际消费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希望在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积极寻求社会认同感、群体归属感。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交际性消费。而且很多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马芙玲(2004)宋刚(2007)等人提出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影响消费行为,大学生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经济方面的因素减少了,对消费品购买和更新速度加快。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