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日趋严重,调整农户灌溉技术的使用和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有助于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压力。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239份农户调查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承受风险能力、灌溉成本、农业收入以及政府政策宣传都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政府政策宣传影响最明显。因此,政府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扶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不断完善节水灌溉的推广体系,有助于提高农户节水灌溉的认知程度,提高农户积极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现状 2
(二)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
二、模型构建 3
(一)假说模型构建 3
(二)研究思路 3
(三)假说模型变量选择 4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4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4
(二)样本统计描述 5
1、农户个体特征 5
2、农户生产特征 5
3、政府政策宣传 6
4、农户水资源稀缺性认知 6
四、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7
(一)模型设定 7
(一)样本的科学性检验 7
1、信度检验 7
2、效度检验 8
3、因子分析 8
(二)模型拟合及适配度检验 8
1、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8
2、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 8
(三)模型结果分析 9
1、农户个体特征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 9
2、农户生产特征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 9
3、政府政策宣传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 9
五、讨论与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调查问卷 13
目录
图1 农户节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灌溉技术认知影响因素假说模型 3
图2 基于结构方程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影响因素的思路 4
图3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8
目录
表1 假说模型变量 4
表2 调查地点及有效问卷数量 4
表3 农户个体特征样本统计 5
表4 农户生产特征样本统计 5
表5 政府政策宣传样本统计 6
表6 农户水资源稀缺性认知样本统计 6
表7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问卷的信度系数 7
表8 可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8
表9 因子分析结果 8
表10 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 8
表11 结构方程模型变量回归结果 9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农林经济管理132班学生 罗文哲
引言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许多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都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制约因素,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的制约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解决农业用水浪费是关键。而我国农业用水浪费表现在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低。由于农户对灌溉方式的选择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少关注农业用水的用水效率及环境效益,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华北地区,大水漫灌成为农民首选的灌溉方式,长期的漫灌导致地下水过度开采,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地表下沉、地下水枯竭问题。
因此,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是我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灌溉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各地区先后发展节水灌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同时,各地在推行节水灌溉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农户是否愿意接受节水灌溉这一新技术,在使用新技术提高了灌溉成本,但收益能否提高都是农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面临的风险。另外农户的灌溉面积、政府补贴金额、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以及其他要素对农户是否选择节水灌溉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此,本文基于2016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23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因素。旨在为研究农户是否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同时为节水灌溉技术更有效的推广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相关章节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三部分分别为模型构建和样本描述,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结果,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现状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仅有明显的节水效果,还能增加作物收益。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展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大幅增加,但高效节水技术的利用率却不高(韩青,2004)。在2012年颁布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然而在2009年仅有13.5%(周玉玺等,2014)。从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呈现西快东慢、中部迟缓的现象。在西部地区膜下滴灌已经大面积应用于粮食作物上,而在中部地区仅限于经济作物,在东南部地区,节水灌溉装备技术相对滞后,大部分经济作物浇水还依靠地表水或降雨维持(张贺增等,2015)。也有研究发现,即使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最终设备资金投入与获得收益不成正比,减弱了农户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李贺静等,2016)。由此看出,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地区间差异较大,整体利用效率较低,农户参与性有待提高,研究农户对该技术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更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使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现状 2
(二)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
二、模型构建 3
(一)假说模型构建 3
(二)研究思路 3
(三)假说模型变量选择 4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4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4
(二)样本统计描述 5
1、农户个体特征 5
2、农户生产特征 5
3、政府政策宣传 6
4、农户水资源稀缺性认知 6
四、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7
(一)模型设定 7
(一)样本的科学性检验 7
1、信度检验 7
2、效度检验 8
3、因子分析 8
(二)模型拟合及适配度检验 8
1、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8
2、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 8
(三)模型结果分析 9
1、农户个体特征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 9
2、农户生产特征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 9
3、政府政策宣传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影响 9
五、讨论与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调查问卷 13
目录
图1 农户节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灌溉技术认知影响因素假说模型 3
图2 基于结构方程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影响因素的思路 4
图3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8
目录
表1 假说模型变量 4
表2 调查地点及有效问卷数量 4
表3 农户个体特征样本统计 5
表4 农户生产特征样本统计 5
表5 政府政策宣传样本统计 6
表6 农户水资源稀缺性认知样本统计 6
表7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问卷的信度系数 7
表8 可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8
表9 因子分析结果 8
表10 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 8
表11 结构方程模型变量回归结果 9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农林经济管理132班学生 罗文哲
引言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许多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都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制约因素,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的制约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解决农业用水浪费是关键。而我国农业用水浪费表现在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低。由于农户对灌溉方式的选择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少关注农业用水的用水效率及环境效益,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华北地区,大水漫灌成为农民首选的灌溉方式,长期的漫灌导致地下水过度开采,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地表下沉、地下水枯竭问题。
因此,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是我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灌溉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各地区先后发展节水灌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同时,各地在推行节水灌溉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农户是否愿意接受节水灌溉这一新技术,在使用新技术提高了灌溉成本,但收益能否提高都是农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面临的风险。另外农户的灌溉面积、政府补贴金额、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以及其他要素对农户是否选择节水灌溉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此,本文基于2016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23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因素。旨在为研究农户是否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同时为节水灌溉技术更有效的推广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相关章节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三部分分别为模型构建和样本描述,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结果,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现状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仅有明显的节水效果,还能增加作物收益。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展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大幅增加,但高效节水技术的利用率却不高(韩青,2004)。在2012年颁布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然而在2009年仅有13.5%(周玉玺等,2014)。从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呈现西快东慢、中部迟缓的现象。在西部地区膜下滴灌已经大面积应用于粮食作物上,而在中部地区仅限于经济作物,在东南部地区,节水灌溉装备技术相对滞后,大部分经济作物浇水还依靠地表水或降雨维持(张贺增等,2015)。也有研究发现,即使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最终设备资金投入与获得收益不成正比,减弱了农户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李贺静等,2016)。由此看出,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地区间差异较大,整体利用效率较低,农户参与性有待提高,研究农户对该技术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更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