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视角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经历着快速的升级。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2007—2016年《江苏统计年鉴》整理所得数据,运用ELES模型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及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十三个行政区结构性特征。本文发现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各个类别的消费支出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居住类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2006-2015年度江苏农村居民的八项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地域特征,且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模型构建4
(一)理论模型与方法4
1.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4
2.聚类分析方法5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指标5
(三)描述性统计6
1.20062015年江苏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变动状况6
2.2015年江苏省13地区消费支出状况7
四、实证分析8
(一)基于ELES模型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8
1.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8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9
3.需求收入弹性分析9
(二)江苏省13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聚类分析11
五、讨论与总结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目录
表1:2006—2015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状况6
表2:2015年江苏13地区消费支出情况 7
表3:江苏农村居民ELES模型估计结果9
表4:2006201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9
表5:2006201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10
表6:江苏省13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类 11
表7:不同类别地区农村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均值比较12
目录
图1:2006201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变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趋势 6
图2:2015年江苏省13地区各类别消费支出状况 7
图3 2015江苏省13地区各类别消费占比状况 8
图4:20062015江苏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变动趋势 10
图5:江苏省13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树状图 11
图6:江苏省行政地图13
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视角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但“三农”问题依旧是重中之重,2015年底,中国农村人口60346万,占总人口的43.9%。所以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居民消费结构是在经济结构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拉动内需引导居民消费,进而实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农村居民消费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如果没有农村居民没有迈入小康,那么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消费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节,保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而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15年末江苏省总人口达到7976.3万人,农村居民为2670.47万人,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5%。毋庸置疑,1978年以来,江苏省农村农业发展势头好,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江苏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深入研究消费结构问题,从而正确把握农村居民消费情况和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缩小城乡二元化,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较为全面对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各个类别商品或服务的MPC、需求收入弹性等数据,从而整体上研究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在运用ELES模型分析之前,按2015年的价格水平为基准对2006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数据进行了调整,消除了各年价格不同的影响,也使得计算和分析的结果更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同时引入聚类分析,将江苏13个行政区分类并对比分析消费的结构性特征。
那么居民收入的提高,会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怎样具体的影响呢?从数据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消费支出也在发生相应的增长,居民收入绝对量的增加提升了消费支出的绝对量。江苏农村居民消费是否存在地域特征?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与分析对消费结构与收入相关理论阐述。第三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模型设定与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实证分析,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估计边际消费倾向,计算需求收入弹性以及将江苏13个地区聚类对比分析消费的结构性特征。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讨论与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研究综述
收入分配主要有两种含义,并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最终消费的增减:一是收入在居民部门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分配,表现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区域间或城乡间居民群体的收入差距,可通过基尼系数表示。在这一含义下,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被认为应是一个“劫富济贫”的过程,即通过缩小居民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方式,通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可以扩大居民消费率。已有的关于收入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包括绝对收入理论、广义生命周期理论、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均得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或者在多数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袁志刚等,2002)。经典的消费函数理论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结构理论进行探索,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Edward(1868)第一次提出家庭消费结构支出分类法。Eriedman(1957)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Eriedman认为: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及瞬时收入,持久收入决定消费,而消费则不会对收入的短期变动有较大反应,消费相比于收入更加平滑。与此同时,西方学者开始使用数量经济的方法着手研究消费结构。R.Stone(1954)第一次提出LES模型,而Luch(1973)在LES模型基础上提出了ELES模型,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以及商品的价格。Matthew Rabin(1998)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偏好的特点。Steven Barnett、Ray Brooks(2010)研究表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消费以及消费结构演化。消费决定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Genovait? Liobikien?(2013)通过研究1995—2007年欧盟15个成员国家庭消费支出在不同时期的增长,认为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变部分受到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并且不同消费类别有不同的环境影响。国外学者对于消费的研究大多是测度能源消费对环境影响,Farhat Yusuf(2010)研究中国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和消费结构差异,利用2005年的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发现在这些消费者的年龄分布、教育水平、家庭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收入、支出模式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率存在较大差异。而Dexun WU,Xuemei ZHANG(2016)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三个类别包括食物和衣服的比例在农民的消费结构将呈下降趋势,而住房的比例,交通工具,和其他五个类别是一个上升趋势;在农民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显著受到城市化的影响、食品支出受到影响并不显著,并提出提高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的一系列政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模型构建4
(一)理论模型与方法4
1.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4
2.聚类分析方法5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指标5
(三)描述性统计6
1.20062015年江苏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变动状况6
2.2015年江苏省13地区消费支出状况7
四、实证分析8
(一)基于ELES模型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8
1.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8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9
3.需求收入弹性分析9
(二)江苏省13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聚类分析11
五、讨论与总结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目录
表1:2006—2015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状况6
表2:2015年江苏13地区消费支出情况 7
表3:江苏农村居民ELES模型估计结果9
表4:2006201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9
表5:2006201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10
表6:江苏省13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类 11
表7:不同类别地区农村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均值比较12
目录
图1:2006201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变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趋势 6
图2:2015年江苏省13地区各类别消费支出状况 7
图3 2015江苏省13地区各类别消费占比状况 8
图4:20062015江苏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变动趋势 10
图5:江苏省13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树状图 11
图6:江苏省行政地图13
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视角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但“三农”问题依旧是重中之重,2015年底,中国农村人口60346万,占总人口的43.9%。所以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居民消费结构是在经济结构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拉动内需引导居民消费,进而实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农村居民消费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如果没有农村居民没有迈入小康,那么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消费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节,保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而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15年末江苏省总人口达到7976.3万人,农村居民为2670.47万人,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5%。毋庸置疑,1978年以来,江苏省农村农业发展势头好,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江苏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深入研究消费结构问题,从而正确把握农村居民消费情况和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缩小城乡二元化,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较为全面对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各个类别商品或服务的MPC、需求收入弹性等数据,从而整体上研究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在运用ELES模型分析之前,按2015年的价格水平为基准对2006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数据进行了调整,消除了各年价格不同的影响,也使得计算和分析的结果更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同时引入聚类分析,将江苏13个行政区分类并对比分析消费的结构性特征。
那么居民收入的提高,会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怎样具体的影响呢?从数据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消费支出也在发生相应的增长,居民收入绝对量的增加提升了消费支出的绝对量。江苏农村居民消费是否存在地域特征?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与分析对消费结构与收入相关理论阐述。第三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模型设定与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实证分析,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估计边际消费倾向,计算需求收入弹性以及将江苏13个地区聚类对比分析消费的结构性特征。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讨论与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研究综述
收入分配主要有两种含义,并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最终消费的增减:一是收入在居民部门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分配,表现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区域间或城乡间居民群体的收入差距,可通过基尼系数表示。在这一含义下,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被认为应是一个“劫富济贫”的过程,即通过缩小居民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方式,通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可以扩大居民消费率。已有的关于收入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包括绝对收入理论、广义生命周期理论、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均得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或者在多数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袁志刚等,2002)。经典的消费函数理论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结构理论进行探索,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Edward(1868)第一次提出家庭消费结构支出分类法。Eriedman(1957)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Eriedman认为: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及瞬时收入,持久收入决定消费,而消费则不会对收入的短期变动有较大反应,消费相比于收入更加平滑。与此同时,西方学者开始使用数量经济的方法着手研究消费结构。R.Stone(1954)第一次提出LES模型,而Luch(1973)在LES模型基础上提出了ELES模型,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以及商品的价格。Matthew Rabin(1998)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偏好的特点。Steven Barnett、Ray Brooks(2010)研究表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消费以及消费结构演化。消费决定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Genovait? Liobikien?(2013)通过研究1995—2007年欧盟15个成员国家庭消费支出在不同时期的增长,认为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变部分受到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并且不同消费类别有不同的环境影响。国外学者对于消费的研究大多是测度能源消费对环境影响,Farhat Yusuf(2010)研究中国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和消费结构差异,利用2005年的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发现在这些消费者的年龄分布、教育水平、家庭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收入、支出模式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率存在较大差异。而Dexun WU,Xuemei ZHANG(2016)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三个类别包括食物和衣服的比例在农民的消费结构将呈下降趋势,而住房的比例,交通工具,和其他五个类别是一个上升趋势;在农民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显著受到城市化的影响、食品支出受到影响并不显著,并提出提高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的一系列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