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拘留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摘 要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对刑事拘留制度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规定,通常是指在侦查中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为了防止出现一些严重的后果,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现行犯或者有重大嫌疑的人暂时性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我国的法律对于刑事拘留制度规定的并不完善,因此其在司法实践中会有很多不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完善,本文将从四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是我国刑事拘留的概述。通过分析我国刑事拘留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可以更好的发展我国刑事拘留制度,让刑事拘留更适用于我国的法律现状。第二部分则是则是简述我国刑事拘留的功能及现状,同时也对法国刑事拘留改革作出分析。刑事拘留的功能能够有效的保障刑罚权的实施。通过对我国刑事拘留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刑事拘留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第三部分为刑事拘留存在的问题,包括适用范围、期限、立法等方面,分析其本身的问题,追根溯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是完善刑事拘留制度。通过对其立法、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完善,可以更好的适用刑事拘留制度。也可以协调拘留与逮捕以及强化对我国刑事拘留的监督制约,建立有效的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刑事拘留制度,使其能够更好的适用。通过对刑事拘留制度的概述、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等方面分析,我们才能发挥刑事拘留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保证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述 2
1.1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念 2
1.2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特征 2
第二章 我国刑事拘留的功能、现状及借鉴 4
2.1我国刑事拘留的功能 4
2.2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现状 4
2.3法国刑事拘留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反思 5
第三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存在的问题 6
3.1错误理解刑事拘留条件 6
3.2刑事拘留的期限被延长 7
3.3刑事拘留对象被扩大 7
3.4刑事拘留适用程序缺乏监督制约 7
第四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完善 8
4.1刑事拘留适用对象的重新定位 8
4.2完善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监督机制 9
4.3完善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刑事赔偿制度 9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引 言
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拘留的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拘留通常被定义为侦查机关在进行侦查工作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现行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逃跑、毁灭证据、或者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及他人安全而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临时性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的一种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维护我国的法律环境,在我国目前的刑事案件中被普遍适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法律现状来看,刑事拘留制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在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包括刑事拘留的对象被不当扩大和对象错误、拘留的期限经常存在被延长的现象及缺乏对刑事拘留的监督制约等问题,而错误理解拘留的功能、缺少拘留的实质条件是其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由于法律对此制度规定的较为粗糙,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很多犯罪嫌疑人都遇到先被刑事拘留而后又变成其他的强制措施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经常在这期间内受到侵害,等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本文的研究存在强烈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刑事拘留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显露无疑。通过对刑事拘留概述、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完善刑事拘留制度,从而使得刑事拘留更适用于中国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述
1.1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念
国际法律对刑事拘留做出了这样的表述:“拘留表现的是一种人身强制行为,包括警察或者任何公民个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扭送、捉拿等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及其他紧急行为,它区别于羁押,羁押是一种关押、拘禁的状态;也不同于监禁,监禁是在对罪犯作出有罪判决后在监狱中对其执行剥夺自由刑。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刑事拘留制度,而是在清朝末期对律法进行修改时才慢慢出现并确立的,”清朝末年之前一般是逮捕和羁押制度在刑事案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现有角度来看,我国对刑事拘留的研究并没有深入的探讨,主要可以从刑事拘留的定义及对其的概述可以看出,法律并没有对其目的、功能、性质作出详细的规定。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仅仅规定了刑事拘留的几种适用情形和刑事拘留的程序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刑事拘留的定义。该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形有以下七种:一是可以对正在为犯罪做准备的、或者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在实施犯罪行为后被他人发现的行为人进行刑事拘留;二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被在场的人或者被害人指认的,可以对其实行刑事拘留;三是在行为人的周围或者行为人的住所处发现他的犯罪证据的,可以适用刑事拘留;四是对犯罪后企图通过自杀、逃跑来逃避法律责任的还有在逃的实施刑事拘留;五是对可能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来毁灭证据、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行为人实施刑事拘留;六是对于犯罪嫌疑人不提供真实姓名、住址,伪造基本信息,身份不明的可以适用刑事拘留;七是对于有可能危害社会和公众安全的犯罪嫌疑人,例如有很多次作案行为、伙同别人作案或者四处作案的,可以对其适用刑事拘留。
随着我国法律改革的不断继续,对刑事拘留的规定也逐渐明朗起来。目前我国法学界根据司法实践对刑事拘留的概念做了简明的概述。我国法学界将刑事拘留定义为一种暂时性的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通常是指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侦查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暂时性剥夺其人身自由的行为。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能够顺利进行。
1.2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特征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临时的、暂时的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紧急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了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实施刑事拘留的几种情形。刑事拘留的实施是可以防止现实危害的发生及损害后果的扩大。
临时性。这是因为刑事拘留是有期限的。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刑事拘留的期限通常为三天,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申请延长一到四天,最多仅可以延长到三十天。“刑事拘留期限的临时性对减轻损害程度有很大作用,可以减少犯罪嫌疑人因错误的刑事拘留而受到的损害,防止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性。刑事拘留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经常用到的一种,它能够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维护其程序的稳定与协调。
拘留机关的特定性。刑事拘留的拘留机关要对刑事案件享有侦查权。“因此人民法院、团体和个人都无法成为拘留机关。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等都有侦查权,这也表明其有权决定是否采取刑事拘留。”
五、非惩罚性。刑事拘留的存在就是为了打击犯罪、防止犯罪的发生以及确保诉讼程序能够顺利进行。其本质上是程序性规定,不是惩罚犯罪,不具有惩罚性。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适用比例性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有效侦查原则这三个原则,有效侦查原则在刑事拘留中极为重要,这也体现了刑事拘留的紧急性。刑事拘留的这五个特征也决定了其性质是一种紧急性的强制措施,并不具有惩罚性。笔者认为这也是使其区别于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以看出,刑事拘留仅仅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述 2
1.1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念 2
1.2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特征 2
第二章 我国刑事拘留的功能、现状及借鉴 4
2.1我国刑事拘留的功能 4
2.2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现状 4
2.3法国刑事拘留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反思 5
第三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存在的问题 6
3.1错误理解刑事拘留条件 6
3.2刑事拘留的期限被延长 7
3.3刑事拘留对象被扩大 7
3.4刑事拘留适用程序缺乏监督制约 7
第四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完善 8
4.1刑事拘留适用对象的重新定位 8
4.2完善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监督机制 9
4.3完善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刑事赔偿制度 9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引 言
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拘留的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拘留通常被定义为侦查机关在进行侦查工作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现行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逃跑、毁灭证据、或者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及他人安全而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临时性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的一种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维护我国的法律环境,在我国目前的刑事案件中被普遍适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法律现状来看,刑事拘留制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在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包括刑事拘留的对象被不当扩大和对象错误、拘留的期限经常存在被延长的现象及缺乏对刑事拘留的监督制约等问题,而错误理解拘留的功能、缺少拘留的实质条件是其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由于法律对此制度规定的较为粗糙,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很多犯罪嫌疑人都遇到先被刑事拘留而后又变成其他的强制措施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经常在这期间内受到侵害,等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本文的研究存在强烈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刑事拘留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显露无疑。通过对刑事拘留概述、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完善刑事拘留制度,从而使得刑事拘留更适用于中国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述
1.1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概念
国际法律对刑事拘留做出了这样的表述:“拘留表现的是一种人身强制行为,包括警察或者任何公民个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扭送、捉拿等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及其他紧急行为,它区别于羁押,羁押是一种关押、拘禁的状态;也不同于监禁,监禁是在对罪犯作出有罪判决后在监狱中对其执行剥夺自由刑。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刑事拘留制度,而是在清朝末期对律法进行修改时才慢慢出现并确立的,”清朝末年之前一般是逮捕和羁押制度在刑事案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现有角度来看,我国对刑事拘留的研究并没有深入的探讨,主要可以从刑事拘留的定义及对其的概述可以看出,法律并没有对其目的、功能、性质作出详细的规定。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仅仅规定了刑事拘留的几种适用情形和刑事拘留的程序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刑事拘留的定义。该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形有以下七种:一是可以对正在为犯罪做准备的、或者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在实施犯罪行为后被他人发现的行为人进行刑事拘留;二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被在场的人或者被害人指认的,可以对其实行刑事拘留;三是在行为人的周围或者行为人的住所处发现他的犯罪证据的,可以适用刑事拘留;四是对犯罪后企图通过自杀、逃跑来逃避法律责任的还有在逃的实施刑事拘留;五是对可能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来毁灭证据、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行为人实施刑事拘留;六是对于犯罪嫌疑人不提供真实姓名、住址,伪造基本信息,身份不明的可以适用刑事拘留;七是对于有可能危害社会和公众安全的犯罪嫌疑人,例如有很多次作案行为、伙同别人作案或者四处作案的,可以对其适用刑事拘留。
随着我国法律改革的不断继续,对刑事拘留的规定也逐渐明朗起来。目前我国法学界根据司法实践对刑事拘留的概念做了简明的概述。我国法学界将刑事拘留定义为一种暂时性的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通常是指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侦查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暂时性剥夺其人身自由的行为。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能够顺利进行。
1.2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特征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临时的、暂时的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紧急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了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实施刑事拘留的几种情形。刑事拘留的实施是可以防止现实危害的发生及损害后果的扩大。
临时性。这是因为刑事拘留是有期限的。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刑事拘留的期限通常为三天,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申请延长一到四天,最多仅可以延长到三十天。“刑事拘留期限的临时性对减轻损害程度有很大作用,可以减少犯罪嫌疑人因错误的刑事拘留而受到的损害,防止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性。刑事拘留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经常用到的一种,它能够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维护其程序的稳定与协调。
拘留机关的特定性。刑事拘留的拘留机关要对刑事案件享有侦查权。“因此人民法院、团体和个人都无法成为拘留机关。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等都有侦查权,这也表明其有权决定是否采取刑事拘留。”
五、非惩罚性。刑事拘留的存在就是为了打击犯罪、防止犯罪的发生以及确保诉讼程序能够顺利进行。其本质上是程序性规定,不是惩罚犯罪,不具有惩罚性。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适用比例性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有效侦查原则这三个原则,有效侦查原则在刑事拘留中极为重要,这也体现了刑事拘留的紧急性。刑事拘留的这五个特征也决定了其性质是一种紧急性的强制措施,并不具有惩罚性。笔者认为这也是使其区别于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以看出,刑事拘留仅仅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