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分工布局的完成,以及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空港新城正逐渐发展起来。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经验和研究不足,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现阶段,我国主要通过借鉴和应用国外理论与建设经验指导临空经济的发展建设,这就凸显了西咸空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SWOT模型为理论依据,分别从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内部劣势和外部挑战四个方面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进行全面的分析,由分析发现西咸空港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以及受到了周边城市挑战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关于空港新城的发展对策,如完善融资渠道以及积极开拓国际航线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让它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
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选题目的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主要研究方法 3
2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4
2.1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本概况 4
2.2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现状调查 4
2.2.1空港新城目前已建成项目 4
2.2.2空港新城目前在建项目 5
2.2.3空港新城正在筹备项目 6
3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SWOT分析 7
3.1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内部优势分析(S) 7
3.1.1 区位和交通优势 7
3.1.2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 8
3.1.3 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建立 9
3.2西咸新区建立空港新城的劣势(W) 10
3.2.1 国内对于专业建设人才稀缺 10
3.2.2 建设资金不足 10
3.2.3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区 11
3.3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的机遇分析(O) 11
3.3.1 政府政策支持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3.3.2 电商行业迅速发展 11
3.3.3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12
3.4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外部威胁(T) 12
3.4.1 周边城市空港新城的建立与发展 12
3.4.2 高铁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多样化 13
4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对策 15
4.1 实施人才的引进战略 15
4.1.1 高校人才定向培养机制 15
4.1.2 高薪引进 15
4.2 建立完善的融资渠道 15
4.3 积极开拓国际航线 16
4.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自身竞争力 16
4.5 建立航空物流体系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企业国际化分工布局完成,以及物资人员的跨国流动,都加剧了对运输业的需求。特别是航空运输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附加值与对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产品来说,航空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是不可或缺的。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动航空经济的发展,而航空经济的发展又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空港新城便依托航空经济的发展发展起来。机场的建设也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便是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目标是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打造成为中国未来空港经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典范,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区。本文主要叙述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目前的发展现状,但由于我国国内空港新城的建设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在发展空港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要分析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才能让它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
1.1.2 选题意义
随着国内航空业的发展,空港新城作为机场的辐射地区也在进行迅速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了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将空港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建设重点,甚至加入了国家的战略规划中,空港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甚至出现了临空经济。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中心区域。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作为国家首个以发展航空城为定位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对于未来我国的临空经济建设有着带领作用。据西安海关统计,2015年陕西进出口总值30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18位,仅占全国的0.77%,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发展和建设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对于发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经济,吸引国内国外企业入驻,发展国内国际贸易,发展临空物流和带动临空制造业集聚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965年美国著名航空专家麦金利康维(Mckinley Conway)发表“The Flyin Concept”一文,最早提出了临空经济的概念,他的思想总结在其《航空城》一书中,他指出,以机场为核心,综合发展航空运输、物流、休闲、购物、产业开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就是机场综合体[1]。
约翰卡萨达(John Kasardax)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提出将机场“城市”作为经济快速全球化的节点的想法,1990年代初期开始提出“空港商业城”的概念,认为机场是“后工业化经济中的一种新型中央商务区(CBD),机场‘城市’是经济快速全球化的节点”,2011年,其著作的《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杂志评价为“改变世界的大理念”[2]。
另外,贝罗巴巴(Belobaba)在2011年从航空业的角度造《The Global Airline Industry》一文中对航空运输经营规划、产业关系、基础设施、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曹允春(2009)在期刊《经济问题探索》中提出基于机场资源的临空经济定义:依赖机场资源设施,通过制造活动或运输行为,利用机场枢纽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相关的资本、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朝着机场周围聚拢,围绕机场中也经济空间逐渐形成航空关联度相异的产业集群,而这种新兴区域的经济形态被称为临空经济[3]。
张明莉(2013)在《临空产业集群化的系统分析及实践导向》一文中运用系统论分析方法,探析临空产业的产业类型以及集群化发展的形成机理、一般路径、组织形式等理论问题,并对我国临空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行实证分析。[4]
曹允春,何仕奇,赵冰等人(2016)在期刊《区域经济评论》中指出“港—产—城”割裂是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最核心的瓶颈问题,基于系统分析视角,把临空经济区系统分为“空港”“产业”“空港新城”三个子系统,从临空经济区系统演化的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分析临空经济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演进路径[5]。
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选题目的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主要研究方法 3
2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4
2.1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本概况 4
2.2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现状调查 4
2.2.1空港新城目前已建成项目 4
2.2.2空港新城目前在建项目 5
2.2.3空港新城正在筹备项目 6
3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SWOT分析 7
3.1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内部优势分析(S) 7
3.1.1 区位和交通优势 7
3.1.2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 8
3.1.3 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建立 9
3.2西咸新区建立空港新城的劣势(W) 10
3.2.1 国内对于专业建设人才稀缺 10
3.2.2 建设资金不足 10
3.2.3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区 11
3.3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的机遇分析(O) 11
3.3.1 政府政策支持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3.3.2 电商行业迅速发展 11
3.3.3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12
3.4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外部威胁(T) 12
3.4.1 周边城市空港新城的建立与发展 12
3.4.2 高铁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多样化 13
4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对策 15
4.1 实施人才的引进战略 15
4.1.1 高校人才定向培养机制 15
4.1.2 高薪引进 15
4.2 建立完善的融资渠道 15
4.3 积极开拓国际航线 16
4.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自身竞争力 16
4.5 建立航空物流体系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企业国际化分工布局完成,以及物资人员的跨国流动,都加剧了对运输业的需求。特别是航空运输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附加值与对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产品来说,航空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是不可或缺的。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动航空经济的发展,而航空经济的发展又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空港新城便依托航空经济的发展发展起来。机场的建设也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便是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目标是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打造成为中国未来空港经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典范,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区。本文主要叙述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目前的发展现状,但由于我国国内空港新城的建设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在发展空港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要分析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才能让它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
1.1.2 选题意义
随着国内航空业的发展,空港新城作为机场的辐射地区也在进行迅速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了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将空港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建设重点,甚至加入了国家的战略规划中,空港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甚至出现了临空经济。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中心区域。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作为国家首个以发展航空城为定位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对于未来我国的临空经济建设有着带领作用。据西安海关统计,2015年陕西进出口总值30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18位,仅占全国的0.77%,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发展和建设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对于发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经济,吸引国内国外企业入驻,发展国内国际贸易,发展临空物流和带动临空制造业集聚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965年美国著名航空专家麦金利康维(Mckinley Conway)发表“The Flyin Concept”一文,最早提出了临空经济的概念,他的思想总结在其《航空城》一书中,他指出,以机场为核心,综合发展航空运输、物流、休闲、购物、产业开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就是机场综合体[1]。
约翰卡萨达(John Kasardax)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提出将机场“城市”作为经济快速全球化的节点的想法,1990年代初期开始提出“空港商业城”的概念,认为机场是“后工业化经济中的一种新型中央商务区(CBD),机场‘城市’是经济快速全球化的节点”,2011年,其著作的《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杂志评价为“改变世界的大理念”[2]。
另外,贝罗巴巴(Belobaba)在2011年从航空业的角度造《The Global Airline Industry》一文中对航空运输经营规划、产业关系、基础设施、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曹允春(2009)在期刊《经济问题探索》中提出基于机场资源的临空经济定义:依赖机场资源设施,通过制造活动或运输行为,利用机场枢纽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相关的资本、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朝着机场周围聚拢,围绕机场中也经济空间逐渐形成航空关联度相异的产业集群,而这种新兴区域的经济形态被称为临空经济[3]。
张明莉(2013)在《临空产业集群化的系统分析及实践导向》一文中运用系统论分析方法,探析临空产业的产业类型以及集群化发展的形成机理、一般路径、组织形式等理论问题,并对我国临空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行实证分析。[4]
曹允春,何仕奇,赵冰等人(2016)在期刊《区域经济评论》中指出“港—产—城”割裂是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最核心的瓶颈问题,基于系统分析视角,把临空经济区系统分为“空港”“产业”“空港新城”三个子系统,从临空经济区系统演化的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分析临空经济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演进路径[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