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模型在金融风险度量中的应用garchvar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无论是对金融资产风险度量, 还是对金融资产风险管理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结果, 而且也是信息技术创新以及金融交易系统进步带来的结果。将金融资产风险进行量化的度量方法已然成为全球金融学者的研究金融资产风险的热点之一,而VaR凭借其概念简单易懂以及可量化金融投资组合的风险等优点逐渐成为金融市场风险数量化度量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日收益率的特性入手,采用基于三种不同假定分布下的GARCH模型来对证券投资基金的VaR值进行相关的测算,通过比较各组模型对于VaR 值测算的准确程度, 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或绪论)1
二、文献综述2
三、VaR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原理 3
(一)VaR的基本概念3
(二)VaR的计算原理3
四、GARCH VAR 风险度量模型分析4
五、实证研究4
(一)样本描述5
(二)实证分析5
1.样本基金日收益率的计量分析5
2.各分布下模型的估计及相关VaR 值的计算和检验6
六、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VaR模型在金融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VaR作为一种金融风险度量工具逐渐开始出现,凭借其概念简单易懂以及可量化金融投资组合风险等优点,VaR模型从而被全球的金融机构普遍使用于各种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控制中。关于VaR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在正常的市场波动下,并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某项金融资产在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事实上在20世纪70 年代之前,来自于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不会对金融机构的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的国际金融环境下,随着国际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频繁波动,以及伴随着的来自于金融市场各个方面因素的变动,度量金融风险逐渐成为金融机构和公司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始研究的重点。为了防范逐渐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开发金融衍生工具以规避金融风险,因此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开始出现,并在金融机构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带来各式各样的金融风险指标,但是从金融监管当局和交易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最终能有一个对金融资产交易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进行评估的单一的风险量化指标。毫无疑问,VaR模型正是能够很好满足金融监管当局和交易者这一需求的重要金融资产风险度量方法。在上世纪的80 年代晚期,VaR作为金融风险度量工具产生诞生后,一些较大的金融机构便首先开始采用这种风险度量方法。其中较为著名的为JP摩根公司于1994 年建立的风险度量系统,JP摩根公司将其命名为RiskMetrics,这套系统的核心是运用VaR模型方法来对金融风险进行量化。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将这套风险度量方法作为一种使用风险模型进行资产监管的新方法,并允许及推荐金融机构使用这套方法来进行金融风险度量。
VaR概念简单易懂,但在面对不同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时能准确找到合适的VaR 计算方法却是较为困难,因此在合适的情况下运用合适的相关分布的假定以及VaR 计算方法是能能否正确是用VaR进行风险度量的关键。经过学者不断地探索,现已经形成了三种主流的方法:MonteCarlo 模拟法、历史模拟法以及方差—协方差法。因此,在国内外相关金融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了三种不同分布下的GARCH模型来计算VaR值,并对计算得出的VaR值的准确程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所得的结果,来对金融风险管理中VaR模型的选择以及相关分布的假定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文献综述
在金融投资中,最能引起投资者注意的便是对于金融资产风险的管理,在国内外金融投资者以及相关金融学者的不断研究开发中,VaR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于90年代在国外兴起。VaR方法源于J.P Morgan集团于1994年开发的名为RiskMetrics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后来经过Philippe Jorion(1996),Duffie and Pan(1997),Jon Danielsson(1997),Jeremy Berkowi(1999),Simons(2000)等人的不断研究发展,使得VaR方法得到了世界上广大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认可,运用VaR方法来进行金融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标准。在我国也有许多相关金融学者针对VaR方法及其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刘宇飞(1999),王春峰(2000),郭林东(2000),马超群(2001),周开国(2002)等。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且其发展较为不完善,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小,金融市场的风险常常会被国家政策的风险所掩盖,因此我国国内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较为模糊,且更不用提VaR方法相关的研究了。我们可以以1999年为一条分水岭,将我国对于VaR方法的研究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即起步学习时期和深入研究并探讨VaR法相关实际应用时期。
1999年之前的这段时期,我国学者主要是起步学习时期,在这一阶段主要了解的是对于VaR方法的引入,研究学习的重点在于VaR方法的概念。在国内最早对于VaR方法的相关研究始于郑文通(1997),其最早就VaR方法产生的背景、计算的原理以及VaR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相关的论述,不仅如此其还对该方法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的一系列的探讨。在《风险管理的新方法》(1997)中,牛昂就各种VaR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的详细地介绍,并且对每一种计算VaR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逐一论述。另外就VaR的含义及相关估计方法姚刚(1998)和刘宇飞(1999)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1999年之后的这段时期,对于VaR的研究我国学者已经进入了将VaR方法与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实际相结合研究探讨的时期。詹原瑞(1999)从极值理论入手,对VaR方法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其之后,中国更多的金融学者分别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对VaR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杜海涛(2000)在进行市场综合指数风险度量以及单个证券风险度量时运用VaR方法进行了风险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春峰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2001)中首次就以VaR方法为核心进行金融风险测量的整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并且在文中明确指出了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VaR时存在的一系列缺陷。马杰(2001)在《人民币行为研究与外汇风险管理》中,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VaR方法应用于外汇的风险管理中。屠新曙(2002)从VaR和最佳投资组合的概念入手,并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既满足于VaR约束条件又满足于最佳投资组合理论的全新的投资理论。尹念(2010)在对沪深300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拟合时使用了GARCH 模型,并将拟合结果所得出的VaR值作为度量股市的风险标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股市风险更大的结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或绪论)1
二、文献综述2
三、VaR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原理 3
(一)VaR的基本概念3
(二)VaR的计算原理3
四、GARCH VAR 风险度量模型分析4
五、实证研究4
(一)样本描述5
(二)实证分析5
1.样本基金日收益率的计量分析5
2.各分布下模型的估计及相关VaR 值的计算和检验6
六、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VaR模型在金融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VaR作为一种金融风险度量工具逐渐开始出现,凭借其概念简单易懂以及可量化金融投资组合风险等优点,VaR模型从而被全球的金融机构普遍使用于各种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控制中。关于VaR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在正常的市场波动下,并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某项金融资产在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事实上在20世纪70 年代之前,来自于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不会对金融机构的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的国际金融环境下,随着国际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频繁波动,以及伴随着的来自于金融市场各个方面因素的变动,度量金融风险逐渐成为金融机构和公司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始研究的重点。为了防范逐渐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开发金融衍生工具以规避金融风险,因此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开始出现,并在金融机构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带来各式各样的金融风险指标,但是从金融监管当局和交易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最终能有一个对金融资产交易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进行评估的单一的风险量化指标。毫无疑问,VaR模型正是能够很好满足金融监管当局和交易者这一需求的重要金融资产风险度量方法。在上世纪的80 年代晚期,VaR作为金融风险度量工具产生诞生后,一些较大的金融机构便首先开始采用这种风险度量方法。其中较为著名的为JP摩根公司于1994 年建立的风险度量系统,JP摩根公司将其命名为RiskMetrics,这套系统的核心是运用VaR模型方法来对金融风险进行量化。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将这套风险度量方法作为一种使用风险模型进行资产监管的新方法,并允许及推荐金融机构使用这套方法来进行金融风险度量。
VaR概念简单易懂,但在面对不同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时能准确找到合适的VaR 计算方法却是较为困难,因此在合适的情况下运用合适的相关分布的假定以及VaR 计算方法是能能否正确是用VaR进行风险度量的关键。经过学者不断地探索,现已经形成了三种主流的方法:MonteCarlo 模拟法、历史模拟法以及方差—协方差法。因此,在国内外相关金融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了三种不同分布下的GARCH模型来计算VaR值,并对计算得出的VaR值的准确程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所得的结果,来对金融风险管理中VaR模型的选择以及相关分布的假定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文献综述
在金融投资中,最能引起投资者注意的便是对于金融资产风险的管理,在国内外金融投资者以及相关金融学者的不断研究开发中,VaR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于90年代在国外兴起。VaR方法源于J.P Morgan集团于1994年开发的名为RiskMetrics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后来经过Philippe Jorion(1996),Duffie and Pan(1997),Jon Danielsson(1997),Jeremy Berkowi(1999),Simons(2000)等人的不断研究发展,使得VaR方法得到了世界上广大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认可,运用VaR方法来进行金融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标准。在我国也有许多相关金融学者针对VaR方法及其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刘宇飞(1999),王春峰(2000),郭林东(2000),马超群(2001),周开国(2002)等。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且其发展较为不完善,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小,金融市场的风险常常会被国家政策的风险所掩盖,因此我国国内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较为模糊,且更不用提VaR方法相关的研究了。我们可以以1999年为一条分水岭,将我国对于VaR方法的研究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即起步学习时期和深入研究并探讨VaR法相关实际应用时期。
1999年之前的这段时期,我国学者主要是起步学习时期,在这一阶段主要了解的是对于VaR方法的引入,研究学习的重点在于VaR方法的概念。在国内最早对于VaR方法的相关研究始于郑文通(1997),其最早就VaR方法产生的背景、计算的原理以及VaR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相关的论述,不仅如此其还对该方法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的一系列的探讨。在《风险管理的新方法》(1997)中,牛昂就各种VaR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的详细地介绍,并且对每一种计算VaR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逐一论述。另外就VaR的含义及相关估计方法姚刚(1998)和刘宇飞(1999)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1999年之后的这段时期,对于VaR的研究我国学者已经进入了将VaR方法与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实际相结合研究探讨的时期。詹原瑞(1999)从极值理论入手,对VaR方法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其之后,中国更多的金融学者分别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对VaR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杜海涛(2000)在进行市场综合指数风险度量以及单个证券风险度量时运用VaR方法进行了风险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春峰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2001)中首次就以VaR方法为核心进行金融风险测量的整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并且在文中明确指出了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VaR时存在的一系列缺陷。马杰(2001)在《人民币行为研究与外汇风险管理》中,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VaR方法应用于外汇的风险管理中。屠新曙(2002)从VaR和最佳投资组合的概念入手,并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既满足于VaR约束条件又满足于最佳投资组合理论的全新的投资理论。尹念(2010)在对沪深300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拟合时使用了GARCH 模型,并将拟合结果所得出的VaR值作为度量股市的风险标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股市风险更大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