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附件)
在十三五规划的新时期,作为江苏省这一经济大省的一员,镇江市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跟上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步伐,本文着重研究镇江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使用的数据是近年镇江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以及各类经济指标,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在建模之前对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检验,运用多元回归定量分析了镇江市实际GDP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镇江市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具体表现为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阐述了镇江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可行的对于镇江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为镇江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贡献率,时间序列模型
目 录
1 引言 1
2 镇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2
2.1 镇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
2.2 镇江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
3 镇江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4
3.1 镇江市三次产业结构对GDP的贡献率分析 6
3.2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7
4 镇江市产业结构优化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措施11
4.1 利用地域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11
4.2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振兴重点企业 12
4.3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
4.4 积极培育创新科技人才,推动高新产业发展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持续不断。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的一大支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否,对经济增长来说具有显著的影响[1]。而相反的,某一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分析,但是纵观我国国内的相关研究而言, 大多都是基于对整个国家以及各省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比较少得涉及到对小区域的研究[2],因此本文将有所突破,研究镇江市这一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以后镇江市产业结构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镇江市属于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属于苏南板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都较为优越,且拥有比较好的水运交通条件。镇江市位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享有"水运枢纽"之称,每年在京杭运河镇江段来往的船舶数不胜数,据统计,常年在此河段运输的船舶遍布13个省市,每年的货物运输量高达上亿吨,这样的运输量相较于沪宁铁路上的货物运输量,足足高出了四倍,可是说镇江市地处的河段是京杭运河上货运总量最大、船只密度最高、经济效益达最大化的河段之一[3]。“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较于其余四个苏南城市来说,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十分明显,2018年是国家发布“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以实现国民经济翻番的目标是现在我市的首要任务。
2 镇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 镇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1 近年镇江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也叫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时期内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可以大致将产业结构分为三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再依据生产资料等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第一产业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例如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这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食品、原料的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除去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剩下来的可以统称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所囊括的主要产业有: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的不是用于生产资料提供的部门[4]。下表是镇江市2010至2017这近八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以及各产业占总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表1 20102017镇江市三次产业总值及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2010
81.53
4.1
1120.63
56.4
838.78
39.5
2011
100.77
4.4
1272.39
55.1
1017.89
40.6
2012
115.77
4.4
1419.54
54.0
1173.55
41.6
2013
111.19
3.7
1554.80
52.3
1389.92
44.0
2014
121.45
3.7
1631.10
50.2
1584.80
46.1
2015
132.89
3.8
1726.96
49.3
1762.88
46.9
2016
137.78
3.6
1870.40
48.8
2000.36
47.6
2017
142.42
目 录
1 引言 1
2 镇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2
2.1 镇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
2.2 镇江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
3 镇江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4
3.1 镇江市三次产业结构对GDP的贡献率分析 6
3.2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7
4 镇江市产业结构优化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措施11
4.1 利用地域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11
4.2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振兴重点企业 12
4.3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
4.4 积极培育创新科技人才,推动高新产业发展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持续不断。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的一大支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否,对经济增长来说具有显著的影响[1]。而相反的,某一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分析,但是纵观我国国内的相关研究而言, 大多都是基于对整个国家以及各省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比较少得涉及到对小区域的研究[2],因此本文将有所突破,研究镇江市这一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以后镇江市产业结构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镇江市属于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属于苏南板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都较为优越,且拥有比较好的水运交通条件。镇江市位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享有"水运枢纽"之称,每年在京杭运河镇江段来往的船舶数不胜数,据统计,常年在此河段运输的船舶遍布13个省市,每年的货物运输量高达上亿吨,这样的运输量相较于沪宁铁路上的货物运输量,足足高出了四倍,可是说镇江市地处的河段是京杭运河上货运总量最大、船只密度最高、经济效益达最大化的河段之一[3]。“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较于其余四个苏南城市来说,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十分明显,2018年是国家发布“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以实现国民经济翻番的目标是现在我市的首要任务。
2 镇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 镇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1 近年镇江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也叫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时期内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可以大致将产业结构分为三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再依据生产资料等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第一产业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例如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这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食品、原料的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除去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剩下来的可以统称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所囊括的主要产业有: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的不是用于生产资料提供的部门[4]。下表是镇江市2010至2017这近八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以及各产业占总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表1 20102017镇江市三次产业总值及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2010
81.53
4.1
1120.63
56.4
838.78
39.5
2011
100.77
4.4
1272.39
55.1
1017.89
40.6
2012
115.77
4.4
1419.54
54.0
1173.55
41.6
2013
111.19
3.7
1554.80
52.3
1389.92
44.0
2014
121.45
3.7
1631.10
50.2
1584.80
46.1
2015
132.89
3.8
1726.96
49.3
1762.88
46.9
2016
137.78
3.6
1870.40
48.8
2000.36
47.6
2017
142.4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