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对于推进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分析

目 录
1 引言1
2 自贸区的发展背景1
2.1 世界自贸区发展概况1
2.2 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1
3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主要挑战3
3.1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内容3
3.2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挑战4
3.2.1 短期内仍难以冲击香港4
3.2.2 监管思路缺乏创新4
3.2.3 适用的法律不一致5
3.2.4 缺乏独占优势5
3.2.5 本地经济缺乏活力5
4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6
4.1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意义6
4.2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深远影响7
4.2.1 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7
4.2.1 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8
4.2.1 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影响9
5 中国(上海)自贸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近年来,以自贸区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格局。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以及整个世界大市场的逐步整合的大趋势下,各个国家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取得更大的利益和竞争方面的优势,各国均积极的加入到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队伍中,谁脱离了这一队伍,违背了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难以立足于世界。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以扩大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共赢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自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建设为广大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创造了稳定,透明,自由,公平的环境,使中国的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增强,对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尤其是去年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更是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来临,直接掀起了厦门、深圳、重庆、天津、江苏等地区申报自贸区项目的狂潮,这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股强大动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中国自贸区所成立的背景、主要内容,主要挑战,以及成立后所带来的影响及战略意义,对于我国未来自贸区如何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2 自贸区的发展背景
2.1 世界自贸区发展概况
所谓“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关税区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作的区域性贸易安排。由FTA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称为自由贸易区。启动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谈判多年来陷入僵局,而当2008年底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之时,世界各国经济衰退,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全球贸易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各国为占据主动,都开始把FTA谈判作为本国的贸易战略进行规划和实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占65.6%。截至2013年12月10日,全球已生效的FTA共253项,已签署的FTA共25项,正在谈判中的FTA有77项,处于研究阶段、正在进行政府间预备谈判的FTA共27项。总的来所,全球自贸区数量在不断增加,发展功能也越来越趋向综合化。
2.2 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
2013年夏,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并正式命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开张。
上海自贸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这不仅符合了世界自贸区发展趋势,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有效的分析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对于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显得尤为重要。
2.2.1 美国为捍卫贸易霸主地位抑制中国经济发展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此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和投资,国内消费占GDP比重为40%左右,而经济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占GDP比重约为70%。
美国为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 建立TTIP 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中国排除在外。
在这一新一轮贸易自由化所具有的贸易与投资并重、侧重于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的趋势转型中,经济全球化已由传统的商品贸易为主向以更高标准更高层次的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转变,中国如果仍持观望态度乃至排斥,则必然贻误战机。
2.2.2 深化中国经济改革的迫切需要
现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挡减速过弯的状态,此时更应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在国际需求疲弱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带来的产业转移下,中国不能长期依赖外贸出口支撑经济增长,而且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仍然较低,经济发展结构严重不平衡,产能过剩和能耗较高问题严重;同时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正在构建新的全球经济贸易秩序。
上海自贸区就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尝试,以“开放”倒逼“改革”。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有关的服务领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先行先试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都将为今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累重要经验。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的是国家战略,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2]。
2.2.3 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第二大的资源消费国和未来的最大消费国,但在目前全球货币竞争格局中,中国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人民币的日交易量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三年前的340亿美元,这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八大活跃的交易币种。其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2010年的0.9%上升到2.2%,但是这些对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让人民币在海外多一点、飞久一点,就必须满足这些资本回流的动机,就需要建设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来容纳和吞吐。而上海拥有规模相当的各种各样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众望所归。自贸区的成立有助于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打开资本账户,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其意义深远。
4.1.1 巩固全球贸易重要地位,避免被各种自贸区谈判孤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