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农药购买与使用行为因素分析以绍兴市上虞某地为例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过量使用的情况一直不容乐观。2015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旨在降低农药使用量。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的农户为例展开问卷调查,对影响农户过量用药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完善我国农药减量使用的法律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及政策建议。计量分析发现,三年内接受安全使用农药培训次数、是否了解国家农药使用政策规定、农户如何确定农药使用量这三个因素对农户是否过量使用农药有显著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对比发达国家的农药管理政策和行为,我国目前在种植户准入门槛、科学规范购药点的普及、农作物抽检工作的落实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4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6
(一)数据来源6
(二)样本基本特征6
(三)统计性描述7
三、模型与变量 9
(一)模型设定 9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10
(三)计量检验 10
1.购药环节变量对农民用药是否过量的影响 10
2. 用药环节变量对农民用药是否过量的影响 10
四、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11
(二)建议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基于农药管理政策国际经验的农药减量使用政策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某地为例
引言
引言 农药是控制农作物病虫等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物资,在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还会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Skevas等,2013a,b)。因此,许多学者就如何减量使用农药以及如何科学用药进行了深入研究。B?cker和Finger(2016)以及Femenia和Letort(2016)根据采用农药税的法国、丹麦、挪威、瑞典等欧盟国家农药减量情况,指出农药税在控制农药使用量方面长期作用有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性还不得而知。可见农药减量使用外部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目前最需要、最直接有效的应该是农药使用者的科学、合理践行。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2010年~2014年农药使用量(折纯量)为30.92~42.22万吨,平均31.73万吨,高居世界前列。我国在农药使用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相关法律,但并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具体的管制也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农药过度使用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因农药过量使用造成污染从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越来越多,仅蔬果农药残留中毒这1项,每省每年平均就超过6000起。饲喂家畜家禽的饲料中残留有农药,导致肉、蛋、奶等畜禽产品被污染,既而影响人类健康。2013年农业部展开蜜蜂安全专项调查,结果有40.4%的问卷结果中出现蜜蜂农药中毒情况,在35.1%的蜂蜜产品中也检测出农药。
“减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建设环境友好农业”成为现今我国农业发展的追求的主要目标。农业部于2015年3月启动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研发与推广、农药安全使用法律法规的健全等措施实现科学、合理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量。
农药使用者是农药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最后一环,因此他们的科学用药是实现减量用药的关键环节,我国想要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标,就应该根据我国农户用药现状,进一步完善农药使用的事前培训、事中监督、事后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法律规定与政策制度。
因此,本文在科学安全用药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农户农药使用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农户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建议。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国外农药管理制度
农户是施用农药的主体,减量用药的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农户微观层面上才能实现。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依赖于社会科学技术先进程度、政府对农户用药行为的管控政策和制度以及农户主观意识的培养。法国Ecophyto18农药减量使用计划实施经验提示我们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指导与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余苹中,2015)。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这一环节都有较成熟的法律法规体制。
1. 农药经营许可制
农药使用“事前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药销售的严格监管。农药经销商必须获得由州农药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书才可依法销售农药,必须记录农药销售台账和农药流向,同时为种植户提供病虫防治药剂或防治技术,指导农药使用者合法用药(王永强和朱玉春,2011)。
2.农药使用许可制
农户农药使用许可证的取得是农药使用“事前控制”的另一重要环节。农户想使用农药,就必须获得农药使用资格证书。这两项许可证的设定将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何才文等,2015)。
3.农药使用报告制
该制度属于农药使用的“事中管理”制度,旨在准确、及时监管农户用药情况。各州规定许可的个人或商业使用者使用农药必须记录保存至少2年的农药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者及其证书号码、用药日期、用药地点、作物名称、防治对象、所用药剂、用药面积、用药量等(张存政等,2011)。
(二)我国农药使用管理制度
我国农药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没有上述国际上这些严格细致的监管体制,目前依据的是1997年5月8日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该条例大体制定了农药经营销售以及农药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杨益军,2015)。该项条例虽然在之后经过修改,但还是很不完善,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以及农药流通销售、使用过程中的监控还存在很多缺陷(周喜应,2015)。而农药科学使用以及销售这两个环节又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农药科学使用方面,如今国际上普遍认可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农药相关的GAP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及残留监察数据的国际采信度较低,标准的制定追随欧美等发达国家,尚处于被动的地位(张存政等,2011)。
而在农药流通销售方面,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要求,由于缺乏对境外进口生产企业的监管手段,一家境外企业只需在国内登记一个产品以后,就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产品进口到中国(宋俊华和叶贵标,2009)。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残次农药不会流入中国,使得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我国农药经营人员本身普遍缺乏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农药使用知识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难以满足农户选药、用药指导。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4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6
(一)数据来源6
(二)样本基本特征6
(三)统计性描述7
三、模型与变量 9
(一)模型设定 9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10
(三)计量检验 10
1.购药环节变量对农民用药是否过量的影响 10
2. 用药环节变量对农民用药是否过量的影响 10
四、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11
(二)建议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基于农药管理政策国际经验的农药减量使用政策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某地为例
引言
引言 农药是控制农作物病虫等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物资,在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还会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Skevas等,2013a,b)。因此,许多学者就如何减量使用农药以及如何科学用药进行了深入研究。B?cker和Finger(2016)以及Femenia和Letort(2016)根据采用农药税的法国、丹麦、挪威、瑞典等欧盟国家农药减量情况,指出农药税在控制农药使用量方面长期作用有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性还不得而知。可见农药减量使用外部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目前最需要、最直接有效的应该是农药使用者的科学、合理践行。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2010年~2014年农药使用量(折纯量)为30.92~42.22万吨,平均31.73万吨,高居世界前列。我国在农药使用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相关法律,但并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具体的管制也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农药过度使用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因农药过量使用造成污染从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越来越多,仅蔬果农药残留中毒这1项,每省每年平均就超过6000起。饲喂家畜家禽的饲料中残留有农药,导致肉、蛋、奶等畜禽产品被污染,既而影响人类健康。2013年农业部展开蜜蜂安全专项调查,结果有40.4%的问卷结果中出现蜜蜂农药中毒情况,在35.1%的蜂蜜产品中也检测出农药。
“减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建设环境友好农业”成为现今我国农业发展的追求的主要目标。农业部于2015年3月启动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研发与推广、农药安全使用法律法规的健全等措施实现科学、合理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量。
农药使用者是农药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最后一环,因此他们的科学用药是实现减量用药的关键环节,我国想要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标,就应该根据我国农户用药现状,进一步完善农药使用的事前培训、事中监督、事后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法律规定与政策制度。
因此,本文在科学安全用药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农户农药使用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农户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建议。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国外农药管理制度
农户是施用农药的主体,减量用药的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农户微观层面上才能实现。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依赖于社会科学技术先进程度、政府对农户用药行为的管控政策和制度以及农户主观意识的培养。法国Ecophyto18农药减量使用计划实施经验提示我们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指导与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余苹中,2015)。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这一环节都有较成熟的法律法规体制。
1. 农药经营许可制
农药使用“事前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药销售的严格监管。农药经销商必须获得由州农药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书才可依法销售农药,必须记录农药销售台账和农药流向,同时为种植户提供病虫防治药剂或防治技术,指导农药使用者合法用药(王永强和朱玉春,2011)。
2.农药使用许可制
农户农药使用许可证的取得是农药使用“事前控制”的另一重要环节。农户想使用农药,就必须获得农药使用资格证书。这两项许可证的设定将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何才文等,2015)。
3.农药使用报告制
该制度属于农药使用的“事中管理”制度,旨在准确、及时监管农户用药情况。各州规定许可的个人或商业使用者使用农药必须记录保存至少2年的农药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者及其证书号码、用药日期、用药地点、作物名称、防治对象、所用药剂、用药面积、用药量等(张存政等,2011)。
(二)我国农药使用管理制度
我国农药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没有上述国际上这些严格细致的监管体制,目前依据的是1997年5月8日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该条例大体制定了农药经营销售以及农药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杨益军,2015)。该项条例虽然在之后经过修改,但还是很不完善,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以及农药流通销售、使用过程中的监控还存在很多缺陷(周喜应,2015)。而农药科学使用以及销售这两个环节又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农药科学使用方面,如今国际上普遍认可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农药相关的GAP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及残留监察数据的国际采信度较低,标准的制定追随欧美等发达国家,尚处于被动的地位(张存政等,2011)。
而在农药流通销售方面,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要求,由于缺乏对境外进口生产企业的监管手段,一家境外企业只需在国内登记一个产品以后,就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产品进口到中国(宋俊华和叶贵标,2009)。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残次农药不会流入中国,使得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我国农药经营人员本身普遍缺乏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农药使用知识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难以满足农户选药、用药指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