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0191212140518]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在不同的环节上细分企业,并使得企业将非核心服务活动外包给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优势,大量承接制造业服务外包。但是,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上的地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篇论文以中国的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及建议。本篇论文总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服务外包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以及服务外包的概述。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在第三章中,通过将中国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中国的服务外包。第四章对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一章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服务外包;现状;问题;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1.1 问题提出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服务外包的概述 1
1.2.1 服务外包的概念 1
1.2.2 服务外包的类型 2
1.3 小结 3
第2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 4
2.1 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发展情况 4
2.2 中国服务外包细分市场现状 4
2.2.1 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4
2.2.2 在岸服务外包市场 5
2.3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现状 5
第3章 中国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的比较 6
3.1人力资源方面的比较 7
3.2 基础设施的比较 8
3.3 行业组织的比较 9
3.4 政府相关政策的比较 10
第4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4.1 缺乏全面的服务外包人才 10
4.2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11
4.3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 11
4.4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滞后 12
第5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2
5.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和培养多层次人才 12
5.2整合资源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12
5.3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13
5.4 完善中国关于服务外包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外包,直接译为“外包寻源”,最早是由Gary Hamel 和C.K.Prahaoad在1990年正式提出的,主要是指企业将一些次要的、非核心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企业从而能够节省出精力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到现在为止,服务外包还没有全球统一的定义,国际上一般将其称为离岸服务(offshore service),2004年,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服务业领域的转移”中首次明确使用了离岸服务这一比较公认的概念。
1.1.1 问题提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让现代化的生产流程能够在不同的环节上将企业细分,一些非核心服务活动便由企业外包给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优势,大量承接制造业服务外包。但是,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上的位置,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1.2 研究意义
在介绍服务外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国内外实际并通过图表、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展示服务外包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对中国服务外包现状的研究,发现出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及将中国的服务外包与印度等在服务外包方面表现杰出的国家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发展中国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使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得以促进。此外,研究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也有利于提高中国服务外包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
1.2 服务外包的概述
1.2.1 服务外包的概念
服务外包最早开始于发达国家。起初企业是将某些服务,尤其是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本国或本地的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岸外包”。因此,对这个领域西方学者进行的最早研究是将微观企业的信息技术外包作为研究对象,有一批是针对企业的绩效、决策、合同,以及企业间的服务外包关系的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入,离岸服务外包成为服务外包中的主要形式。发达国家在发包方占主要地位,而发展中国家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积极的承包方。因此,在这个领域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因为所据立场不同,分析的视角也有所差异。随着在服务外包的承接中印度的地位逐渐提升,许多国外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印度的外包环境以及政府的作用,希望能为本国企业选择外包对象时提供一些参考。相比之下,中国的学者则更多地是对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从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中寻找悬殊,从而为中国政府提供一个能够借鉴参考或者学习的范本,进而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国内的学者对服务外包进行研究源于田晓军(1999)和李元旭(2000)等,基本上都是开始于引进和解释服务外包的概念。杨圣明(2006)将服务外包理解为一种新兴的加工贸易,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者其非关键的部分转让给外部公司经营的一种方式,或者是商业模式,或者是国际贸易方式。卢锋(2007)则是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分析了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内涵。他指出,虽然《商务大词典》定义服务外包为:服务外包通常是指依据双方议定的标准、成本和条件的合约,把原先由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转移给外部组织承担。但并非所有“从内到外转移”的活动都属于外包。只有那些“投入到环节活动”的外部转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外包。中国商务部2006年发布的文件《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中指出,服务外包业务是指企业(发包商)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2.2 服务外包的类型
1.2.2.1从服务外包内容上分类
根据服务外包内容上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通常被称为软件外包);第二类为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也叫商务流程外包);第三类为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是服务外包的高端部分,它的适用范围:知识产权研究、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分析学和数据挖掘、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教育课件研发、工程设计等领域。
上述三类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强调技术,更多地是涉及成本和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更多地是强调业务流程,解决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往往涉及若干业务的准则并经常要与客户接触,因此意义和影响更加重大。不仅信息行业需要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而且它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业务的支持,从而产生信息技术外包机会。
1.2.2.2从服务外包承接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分类
根据服务外包承接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分类,可以将服务外包分为离岸服务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近岸服务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境内服务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离岸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和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外包工作是通过跨境完成的;近岸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和承接方来自邻近国家,近岸国家有可能会说一样的语言、在文化方面也比较相似,而且通常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成本优势;境内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跟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于相同的国家,外包工作是在境内完成的。
1.3 小结
服务外包业的兴起与发展,源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分工的专业化,同时也和发展中国家投资条件的改善息息相关。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业转移和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形式,它对发包和接包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并且将中国的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在人力资源方面、基础设施方面、行业组织方面以及政府相关政策方面一系列对比发现,中国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全面的服务外包人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滞后。对此提出的对策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培养多层次人才;整合资源,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中国关于服务外包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要参考和学习印度在服务外包发展中的经验,从而能够为更好地发展和提升中国服务外包水平提供借鉴。
第2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
2.1 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还是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2012年里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执行金额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分别相当于2009年的3倍和3.4倍。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分别相当于2009年的3倍和3.3倍。截止目前,形成了以北京、大连、上海、合肥、成都等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模板,以安徽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园和大连软件园等84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主力,以东软、华信、海辉等企业为龙头,软件、动漫、物流、生物医药、金融等多领域同步发展的全面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从地方发展来看,服务外包行业已经成为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如:大连通过大力发展以软件行业为特色的服务外包行 业,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外包中心和软件中心,有中国的“班加罗尔”之称,2010年,仅大连高新区就拥有3000多家企业,12.6万从业人员;成都目前也已经走出一条以高新区为重点,以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硬件制造等IT行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预计到2015年高新区将有望成为3000亿园区,使成都成为中国IT行业的第四极。
2.2 中国服务外包细分市场现状
2.2.1 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一直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市场都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对象,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最近几年中国的离岸市场增长迅速。2009-2011年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累计合同金额从309.5亿美元增加到796.5亿美元,年均增长60.42%;离岸合同执行金额从149.1亿美元增加到503.5亿美元,年均增长83.76%,近三年占全国总量均在90%以上。2012年1-9月示范城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58.9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43%,占全国总量分别为90.7%和90.3%。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2008-2012年期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由46.9亿美元增长到336.4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超过了60%,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的接包国。
2.2.2 在岸服务外包市场
在岸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跟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于相同的国家,外包工作是在境内完成,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由境内客户完成,因而又称为境内服务外包。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中国企业主要将是国际市场作为瞄准对象,把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主攻对象。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后,考虑到节约成本、转型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来——“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在整个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中的份额和比重不断提高。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2008年的在岸合同执行金额的比重是18.4%,2009年上升到27.1%,目前金融、电信、医药等行业是中国在岸服务外包分布的主要行业。
2.3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外包企业的努力,通过研究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由表2.1可得,中国在2007-2012年期间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状况良好。中国服务外包总企业家数由2007年的1731家发展成为2012年的21159家,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总企业家数增长了19428家,增长了11.2倍。各类认证的企业家数也由2007年的451家发展成为2012年的16329家,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各类认证的企业家数增长了15878家,增长了35.2倍。此外,服务外包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在2007-2012年期间,就业人数增长了386.2万,与2007年的就业人数相比,2012年的就业人数是2007年的10倍。截止到今年3月份,中国的服务外包就业人数为446.5万人。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在不同的环节上细分企业,并使得企业将非核心服务活动外包给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优势,大量承接制造业服务外包。但是,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上的地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篇论文以中国的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及建议。本篇论文总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服务外包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以及服务外包的概述。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在第三章中,通过将中国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中国的服务外包。第四章对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一章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服务外包;现状;问题;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1.1 问题提出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服务外包的概述 1
1.2.1 服务外包的概念 1
1.2.2 服务外包的类型 2
1.3 小结 3
第2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 4
2.1 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发展情况 4
2.2 中国服务外包细分市场现状 4
2.2.1 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4
2.2.2 在岸服务外包市场 5
2.3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现状 5
第3章 中国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的比较 6
3.1人力资源方面的比较 7
3.2 基础设施的比较 8
3.3 行业组织的比较 9
3.4 政府相关政策的比较 10
第4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4.1 缺乏全面的服务外包人才 10
4.2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11
4.3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 11
4.4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滞后 12
第5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2
5.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和培养多层次人才 12
5.2整合资源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12
5.3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13
5.4 完善中国关于服务外包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外包,直接译为“外包寻源”,最早是由Gary Hamel 和C.K.Prahaoad在1990年正式提出的,主要是指企业将一些次要的、非核心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企业从而能够节省出精力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到现在为止,服务外包还没有全球统一的定义,国际上一般将其称为离岸服务(offshore service),2004年,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服务业领域的转移”中首次明确使用了离岸服务这一比较公认的概念。
1.1.1 问题提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让现代化的生产流程能够在不同的环节上将企业细分,一些非核心服务活动便由企业外包给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优势,大量承接制造业服务外包。但是,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上的位置,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1.2 研究意义
在介绍服务外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国内外实际并通过图表、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展示服务外包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对中国服务外包现状的研究,发现出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及将中国的服务外包与印度等在服务外包方面表现杰出的国家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发展中国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使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得以促进。此外,研究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也有利于提高中国服务外包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
1.2 服务外包的概述
1.2.1 服务外包的概念
服务外包最早开始于发达国家。起初企业是将某些服务,尤其是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本国或本地的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岸外包”。因此,对这个领域西方学者进行的最早研究是将微观企业的信息技术外包作为研究对象,有一批是针对企业的绩效、决策、合同,以及企业间的服务外包关系的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入,离岸服务外包成为服务外包中的主要形式。发达国家在发包方占主要地位,而发展中国家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积极的承包方。因此,在这个领域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因为所据立场不同,分析的视角也有所差异。随着在服务外包的承接中印度的地位逐渐提升,许多国外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印度的外包环境以及政府的作用,希望能为本国企业选择外包对象时提供一些参考。相比之下,中国的学者则更多地是对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从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中寻找悬殊,从而为中国政府提供一个能够借鉴参考或者学习的范本,进而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国内的学者对服务外包进行研究源于田晓军(1999)和李元旭(2000)等,基本上都是开始于引进和解释服务外包的概念。杨圣明(2006)将服务外包理解为一种新兴的加工贸易,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者其非关键的部分转让给外部公司经营的一种方式,或者是商业模式,或者是国际贸易方式。卢锋(2007)则是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分析了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内涵。他指出,虽然《商务大词典》定义服务外包为:服务外包通常是指依据双方议定的标准、成本和条件的合约,把原先由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转移给外部组织承担。但并非所有“从内到外转移”的活动都属于外包。只有那些“投入到环节活动”的外部转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外包。中国商务部2006年发布的文件《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中指出,服务外包业务是指企业(发包商)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2.2 服务外包的类型
1.2.2.1从服务外包内容上分类
根据服务外包内容上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通常被称为软件外包);第二类为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也叫商务流程外包);第三类为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是服务外包的高端部分,它的适用范围:知识产权研究、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分析学和数据挖掘、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教育课件研发、工程设计等领域。
上述三类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强调技术,更多地是涉及成本和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更多地是强调业务流程,解决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往往涉及若干业务的准则并经常要与客户接触,因此意义和影响更加重大。不仅信息行业需要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而且它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业务的支持,从而产生信息技术外包机会。
1.2.2.2从服务外包承接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分类
根据服务外包承接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分类,可以将服务外包分为离岸服务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近岸服务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境内服务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离岸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和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外包工作是通过跨境完成的;近岸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和承接方来自邻近国家,近岸国家有可能会说一样的语言、在文化方面也比较相似,而且通常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成本优势;境内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跟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于相同的国家,外包工作是在境内完成的。
1.3 小结
服务外包业的兴起与发展,源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分工的专业化,同时也和发展中国家投资条件的改善息息相关。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业转移和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形式,它对发包和接包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并且将中国的服务外包与印度服务外包在人力资源方面、基础设施方面、行业组织方面以及政府相关政策方面一系列对比发现,中国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全面的服务外包人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滞后。对此提出的对策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培养多层次人才;整合资源,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中国关于服务外包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要参考和学习印度在服务外包发展中的经验,从而能够为更好地发展和提升中国服务外包水平提供借鉴。
第2章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
2.1 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还是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2012年里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执行金额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分别相当于2009年的3倍和3.4倍。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分别相当于2009年的3倍和3.3倍。截止目前,形成了以北京、大连、上海、合肥、成都等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模板,以安徽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园和大连软件园等84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主力,以东软、华信、海辉等企业为龙头,软件、动漫、物流、生物医药、金融等多领域同步发展的全面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从地方发展来看,服务外包行业已经成为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如:大连通过大力发展以软件行业为特色的服务外包行 业,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外包中心和软件中心,有中国的“班加罗尔”之称,2010年,仅大连高新区就拥有3000多家企业,12.6万从业人员;成都目前也已经走出一条以高新区为重点,以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硬件制造等IT行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预计到2015年高新区将有望成为3000亿园区,使成都成为中国IT行业的第四极。
2.2 中国服务外包细分市场现状
2.2.1 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一直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市场都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对象,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最近几年中国的离岸市场增长迅速。2009-2011年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累计合同金额从309.5亿美元增加到796.5亿美元,年均增长60.42%;离岸合同执行金额从149.1亿美元增加到503.5亿美元,年均增长83.76%,近三年占全国总量均在90%以上。2012年1-9月示范城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58.9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43%,占全国总量分别为90.7%和90.3%。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2008-2012年期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由46.9亿美元增长到336.4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超过了60%,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的接包国。
2.2.2 在岸服务外包市场
在岸服务外包是指转移方跟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于相同的国家,外包工作是在境内完成,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由境内客户完成,因而又称为境内服务外包。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中国企业主要将是国际市场作为瞄准对象,把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主攻对象。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后,考虑到节约成本、转型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来——“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在整个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中的份额和比重不断提高。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2008年的在岸合同执行金额的比重是18.4%,2009年上升到27.1%,目前金融、电信、医药等行业是中国在岸服务外包分布的主要行业。
2.3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外包企业的努力,通过研究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由表2.1可得,中国在2007-2012年期间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状况良好。中国服务外包总企业家数由2007年的1731家发展成为2012年的21159家,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总企业家数增长了19428家,增长了11.2倍。各类认证的企业家数也由2007年的451家发展成为2012年的16329家,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各类认证的企业家数增长了15878家,增长了35.2倍。此外,服务外包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在2007-2012年期间,就业人数增长了386.2万,与2007年的就业人数相比,2012年的就业人数是2007年的10倍。截止到今年3月份,中国的服务外包就业人数为446.5万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