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进出口与粮食安全分析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
2 粮食安全概述2
2.1 国际上粮食安全的含义2
2.2 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发展2
2.3 影响粮食安全的一般因素3
3 我国粮食生产与进出口现状概述4
3.1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4
3.2 我国粮食进出口现状5
4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7
4.1 传统因素8
4.2 非传统因素9
4.3 其他因素9
5 粮食进出口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11
5.1 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调节我国粮食总量平衡11
5.2 适度出口粮食有利于平衡我国粮食结构、稳定国内粮价12
5.3 粮食安全不能仅仅依赖于粮食进口12
6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与措施12
6.1 建设节约型社会12
6.2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13
6.3 合理控制我国粮食进出口的规模,发挥比较优势13
6.4 健全我国粮食流通体系14
6.5 改革粮食收购制度,合理控制粮食储备的规模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从古至今,粮食安全都是历届政府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粮食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中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广泛解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粮食安全得到了极大的稳定,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全球粮食储备下降,一些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扶持粮食生产,如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减免农业税等,解放和发展了粮食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升了地方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整体上提升了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甚至实现了粮食产量“九连增”的巨大成就。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对于粮食安全似乎放松了警惕。不断增加的人口,使得农业可用耕地越来越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增加又对农业生产用水造成了威胁,这对于我国粮食的生产是一种挑战,同时,挑战中有伴随着机遇。因此,在这种特殊时期,如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必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前提。
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数据与理论相结合,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粮食进出口来调节国内粮食供需,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首先文章从理论上解释了何为粮食安全以及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粮食安全的概念;其次,从分析我国粮食生产和进出口的现状出发,利用数据更加具体地展示我国粮食安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最后,根据我国国情,辩证地看待粮食进出口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结合前文对于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的分析,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文献研究的方法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对于粮食安全的概念得出更具体的理解,整理出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二,定性分析法
在对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上,本文查阅资料,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粮食安全在不同时期的概念;在我国粮食生产和进出口现状方面,利用网络上整理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2 粮食安全概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粮食安全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标准,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
2.1国际上粮食安全的含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4年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到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修正,变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后来FAO又在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作了第三次表述,即 “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随着生活质的提高。2001年,世界粮食大会又修正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增加了 “无污染、无公害”的要求。近30年来,不同的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与演变也体现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状态,世界各国因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粮食安全战略的侧重点也各不一样,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2.2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发展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从古至今保障我国粮食供给,满足社会需求都是至关重要的国家问题,粮食安全在我国显得更为重要,粮食安全在我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的含义。综合我国国情,并且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可以将我国粮食安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民经济 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粮食无法满足消费需求,需要整个社会不遗余力地将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这一阶段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随时向民众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简言之,就是人人有饭吃,整个社会仅仅是刚刚进入温饱时期。这一阶段粮食安全的重点是总量保障。
第二阶段是国民经济 发展到中等水平时期,粮食生产已经可以在总量上满足需求,社会已经摆脱了粮食短缺的困扰,其他食品种类如水果、蔬菜、肉禽蛋鱼等丰富起来,人们的选择性明显加强,小康社会的种种特征日益明显。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并买得起粮食,整个社会已进入小康。这一时期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流通保障。
第三阶段是国民经济 发展到工业化水平时期,粮食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电气化和规模化。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粮食生产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口总量 趋于平稳或下降,因而对粮食的消费 也趋于平稳。在粮食消费 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已不是总量和品种问题。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 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品,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在这一阶段,粮食的消费 在人们日常消费食物中的比例开始显著下降,其他食物的重要性将逐渐重于粮食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将逐渐让位于食品安全或食物安全。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