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人口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及对策研究(附件)【字数:11625】

摘 要摘 要“人口不断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通过人口的变化,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典型案例的方法,研究几个具体的区域,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来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结果表明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一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城市的人口变化多会带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同样,经济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多,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由此人口变动也更频繁。掌握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相关系,可以更好的制定、调整城市的人口政策,改善人口的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房价;教育程度;配套设施
目 录
0 引言 1
1 研究现状 2
1.1 国内研究现状 2
1.2 国外研究现状 3
2 人口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2.1 人口与GDP、人均GDP的关系 4
2.2 人口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5
2.4 人口变化对房价的影响 7
2.5 人口变化对配套设施的影响 9
3 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10
3.1 城市GDP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10
3.2 就业岗位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11
3.3 房价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11
3.4 配套设施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12
4 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5 对策研究 14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城市人口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及对策研究
0 引言
城市人口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联系。适度的人口变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的迁移活动越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区域的协调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盾、经济增长规模与结构平衡之间的矛盾、企业对人口流动的吸引力与人口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等。当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反之,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破坏社会的生态系统。
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南京市的人口数增长了227.79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38.23%;镇江市在这十年间人口数增长了267.61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18.7%;苏州市在这十年间人口数增长了460.29万,人口增长率高达75.79%;
以南京市、镇江市、苏州市为研究单位,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1 各城市(区)人口变化
城市
2005年总人口
(万人)
2014年总人口
(万人)
2015年总人口
(万人)
十年内增长人口
及增长率
南京市
595.80
821.61
823.59
227.79
38.23%
镇江市
267.61
317.14
317.65
50.04
18.70%
苏州市
607.31
1060.40
1061.60
460.29
75.79%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关注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区域经济模型的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人口政策的分析、人口与城市化的关系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本文先分析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再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本文借鉴一些已经有的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策研究。预计主要的创新有以下两点,首先是研究范围创新。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大部分专家学者研究的都是一个区域范围,比如某个经济发展带或者某个省,而本文的定位是具体的一个城市。其次是理论创新。本文在研究人口变化的因素时会考虑到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政策以及城市本身的人口政策。
通过本文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区域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管理政策;有利于对资源的更合理的配置;更是对促进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由于本人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有限,而本文涉及的因素又比较多,有一些数据又比较难收集或者可供收集的数据不多,加之另外一些因素的限制,在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时可能不够精准。另外,受研究水平的限制,在部分数据的理解方面可能也不够全面。
1 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专家、学者们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论:?
魏守华(2002)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角度入手,研究产业的集群效应,发现了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在梯度推移、增长极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毛艳华(2003)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她认为产业定位就是在决定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规模时,是根据区域的自身优势或者独特的优势来确定的。而陈恒西(2003)认为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的主要的经济问题就是产业机构落后且升级困难这一问题,而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人们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想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就必须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这一问题,积极促进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并且要注意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由此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罗明(2007)指出要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就要使得区域经济向外向化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了。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的导向作用,出台相关政策,还要促进政府服务的全面性,为区域内的企业、个人提供完善正确的信息。与此同时,政府要注意培养人才,加快完善人才制度,要培养、发掘并重用人才。不过在吸纳外来人才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质量。汤录忠(2008)以产业集群为研究的出发点,他认为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必须要推进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发展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发挥区域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低成本优势,并且产业集群也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和竞争优势的发挥,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