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摘 要在我国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宏观状况下,基层在这方面也呈现出日益发展的态势,但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为:法律制度不够全面、公民法律素质不高、法治实施的不够彻底、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复杂以及难以实现基层自治。文章通过对所在区域的实践调研,分析现今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法律和文化方面的措施以及强化法律地位、增强法治思想等方式以寻求其发展与改善的路径。观察改革以来中国基层民主的成长历程,我们发现:一方面,民主发展的社会基础迅速勃兴,诸多新力量正在成为民主化的巨大推动力,并且这种推动并不以相应体制安排的快慢为转移。另一方面,民主发展的本身正在急切地呼唤法治化进程加快。因为,现实生活中大量冲突显示,在法治力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民主力量的成长将带来政治生活的失序乃至社会生活的混乱。
目 录
第一章 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概况 1
1.1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概念及其特点 1
1.2法治的概念 2
1.3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目的及其意义 2
第二章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现状 3
2.1经济发达地区的概念 3
2.2案例分析 3
第三章 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
3.1 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4
3.2公民法律素质不高 4
3.3 法治实施的不够彻底 4
3.4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 4
3.5 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复杂 5
3.6 难以实现基层自治 5
第四章 完善经济发达区域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措施 6
4.1法律方面 6
4.2文化方面 6
4.3强化法治地位 7
4.4增强法治思维 7
第五章 结论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 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概况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被写入了党章,即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另外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个全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其中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重中之重,只有基层民主走入法治,人们的生活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1.1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概念及其特点
1.1.1基层的定义
基层通常是指各种社会组织中最低的一层,且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的社会群体。如城乡的居委会、村委会、团支部、党支部、工会的基层委员会等都是基层。其突出特点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实现直接性管理,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所有管理活动具有直接性,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所以基层并不能简单的对于乡镇,也不是简单的归于政权。现代社会中基层分为农村基层和城市基层,其中农村问题分为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
在古代社会中基层的生活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尤其是战争年代很多人的生活状况都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基层的人民群众是没有话语权的,当今中国,正因为基层组织的存在,人们处于直接性的管理中。[1]在张艺谋的《菊豆》中,便深刻讨论了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二三十年的发展下来,中国的社会现状已经得到大大改善。
1.1.2基层民主制度的概念
基层民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它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宪法第111条第1款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
基层群众性自治是非政权型的,是一种社会自治,而非国家性质的自治。社会主义最高理想便是实现共产主义,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即孔子的天下大同,基层自治便是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的基础步骤,只有基层的人民的生活得到切身的保障,他们才会拥有自治的能力,民主才会随之而来。现在的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所以农村方面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改变,那么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基层民主也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
1.2法治的概念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包括制定者和执行者本身。
法治的含义:权势、公平、公正。在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便写过法律的力量,期间有一段描写了断头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法律或者那些因为触犯法律而遭受死亡的人们,距离我们相对而言还是很遥远的。然而只要切身经历一次,站在旁边观望的一瞬间,便能感受到死亡和法律是非常接近的,这便是法律的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之处。虽然雨果批判了法律对于生命的威胁,可是一个人犯的错误必须要自己承担,不然何来公正,何来平等?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复活》中,尖锐的批判了俄国封建社会的农奴制,农奴制也是当时俄国的基层群众制度,这样的制度难以保障人民的生活,最后也只能被后继者苏联共产主义推翻。近现代中国,毛泽东的三大法宝之一便是农村包围城市,可想而知农村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绝对平均分配,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辛亥革命时期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再有后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的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如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农村的基层,即农民们,他们的土地中的粮食都归自己所有之后,他们才会幸福,这些都是基层民主法治一步一步调整而来的结果。
1.3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目的及其意义
基层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理。中国梦——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有梦才有希望,所以必须脚踏实地,建好基层,搞好基层民主,才会稳步前进。中国的历史中存在着太多急于求成的现象,求快而不稳。金字塔之所以坚固,那是因为每一块石头的每一个方面都计算的非常精确。俗语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基层法治建设便是足下,而不能溃于蚁穴。从民主建设的途径和目的看,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家作主,是基层民主法治的重点,不仅要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还让人民群众有权选举代表、监督国家机关,让人民对基层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逐渐使这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这是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规范和制度,基层民主和法治,这些关系是很复杂而需要重视的,所以,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是基层民主制度。
第二章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现状
2.1经济发达地区的概念
所谓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论省来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香港等这些地区的经济都是发达地区,2015年,从绝对体量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GDP总量排名前五,占全国比重近40%。[3]论城市,深圳、珠海、广州、上海、大连、北京、杭州、温州大都集中在沿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5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