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分析
21世纪以来,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变动改革层出不穷,这一变动趋势使得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的价格——汇率与股价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毫无疑问,这两者都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当今局势下尝试探究两变量的内部联系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介绍完内在传导机理后,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了中国市场作为突破口,选取2010年之后代表性最强的上证综合指数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数据样本,添加道琼斯指数与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两个变量,采用VAR方法对2010年到2016年中国市场的宏观情况进行建模分析。在实证部分,首先对数据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平稳性检验,二者的关联探究采用的是VAR模型,紧跟在后将Granger因果分析与脉冲响应分析相结合讨论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最后结果表明上海证券指数的波动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较明显的冲击效果;而我国汇率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相对受阻,并结合现实情况和传统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合理说明。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 论文层次概览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状况 3
(三)研究方法 4
1. 平稳性检验 4
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5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
4. 脉冲响应分析 6
三、 数据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
(一)数据选取 6
(二) 描述性统计 7
四、实证建模与检验 8
(一) 数据平稳性检验 8
(二) VAR模型的建立 8
1. 选择最优滞后阶数k 8
2. 模型的估计 9
3. 模型严格性检验 11
4. 系统稳定性检验 12
5. 格兰杰检验 12
6. 脉冲响应分析 13
五、结论及展望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1世纪以来,外汇市场价格——汇率,与资本市场价格——股价在中国均经历了数次改革变动。在2005年9月推行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的政策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股价的决定权。当年的6月21日起,汇率制度转化成为浮动汇率制,且具有单一而有管理的特色,市场供求不完全作为定价基础,中央银行对此进行调节时参考一篮子货币。毫无疑问,2005年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人民币逐步升值,中国股价也开始大幅增长。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的举措为汇率与股价在中国的互通作用提供了现实保证。尔后的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经济,中国也遭受重挫,沪深指数迎来逐步崩盘局面,人民币虽然依旧升值,但显然幅度已大大放慢。不得不提的还有2015的“八一一汇改”,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了诸多内容的改革,其中包含了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报价方式,这一政策的变动促使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的不断趋于灵活性与市场性,当期汇市的供求关系愈发明显的体现在汇率价格中。
发展至此,人民币汇率已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着眼于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往主要靠内生逻辑判断运行的特征正在转变,国际市场对其施加的影响逐步凸显。因此,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影响的讨论在理论界的研究中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课题,在当代政策制定等实践层面同样值得探究。
论文层次概览
本文采集了本世纪一零年至去年的上证综合指数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插入两组变量从而构建出包含四个变量的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插入新的两个影响因素来分析两主要变量的内在联系,采用更新到近期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建模并作各种检验探讨得到更为一般的结论。
笔者将本文结构分为6个部分,各个层次的重点内容如下:
引言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有条理的归纳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的多种研究方向、模型、检验方法和重点研究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出自己的论文课题;之后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VAR模型的作用构造以及各种检验例如格兰杰检验脉冲函数的机理,使得后续第三四章的案例实践的陈述愈发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第三、第四部分依次是数据选取与统计性描述、实证建模与检验,详细阐明与描述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并结合上一部分的理论针对我国国情详细分析了过程及其探索结果。
最后的第五部分是结论的整合梳理并回顾论文课题的局限性,发掘未来可能的学术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在近年学术文献中,大量著作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与前提下就汇率与股票价格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限定前提、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性结论,但初步框架和探索方向已然逐渐清晰。本章节即对相关课题的代表性论文著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而后介绍有关后续实证探究将使用的计量理论模型及检验知识。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股价与汇率相关关系的初步探究,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于1980年,Dornbusch和Fisher(1980)提出传统研究汇率股价关联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流量导向模型(floworiented models)。三年后,Branson和Frankel(1983)提出存量导向模型(Stockoriented models)。两大传统理论都主张二者为单向因果关系,其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经常账户,主张汇率变化影响实体经济中企业的盈利和利润,进而使该国国际贸易收支水平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发生变化,因此,最终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后者则着眼于资本与金融账户,认为若股价上升将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促使外国投资者卖出外币来买入本币,从而导致本币升值。而后,Branson 和Henderson(1985)的资产组合方法深化了流量导向模型,作者观点认为,投资者偏好于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当本币升值,投资者倾向增持更多的本国资产,从而引起本币资产需求上升,最终推动股票价格上升。对于两者传递的相关深层机理,Hibiki与Koyama(2011) 认为,对于汇率引导股价的机制,利率传导是重要渠道之一。除此之外,至于股价影响汇率的影响途径,Tsai( 2012) 发表文献提出投资界的投资组合变动为其中间媒介。
至于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方面,早期文献大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临近21世纪方出现研究新兴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动态关联的作品。其次,年度数据、月度数据、日度数据都为文献数据选取的三种维度。至于研究方式,相关文献经常采用相关分析、构建VAR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变量的选取方面,对于股价,有些学者选择采用股票收盘价,另一部分则偏好股票收益率;而汇率既可以用实际汇率,也可以考虑名义汇率,甚至把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当作研究的中介量。可见,国外学者对该课题的分析探索已然成熟。总览各类文献,不同学者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 论文层次概览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状况 3
(三)研究方法 4
1. 平稳性检验 4
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5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
4. 脉冲响应分析 6
三、 数据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
(一)数据选取 6
(二) 描述性统计 7
四、实证建模与检验 8
(一) 数据平稳性检验 8
(二) VAR模型的建立 8
1. 选择最优滞后阶数k 8
2. 模型的估计 9
3. 模型严格性检验 11
4. 系统稳定性检验 12
5. 格兰杰检验 12
6. 脉冲响应分析 13
五、结论及展望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1世纪以来,外汇市场价格——汇率,与资本市场价格——股价在中国均经历了数次改革变动。在2005年9月推行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的政策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股价的决定权。当年的6月21日起,汇率制度转化成为浮动汇率制,且具有单一而有管理的特色,市场供求不完全作为定价基础,中央银行对此进行调节时参考一篮子货币。毫无疑问,2005年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人民币逐步升值,中国股价也开始大幅增长。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的举措为汇率与股价在中国的互通作用提供了现实保证。尔后的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经济,中国也遭受重挫,沪深指数迎来逐步崩盘局面,人民币虽然依旧升值,但显然幅度已大大放慢。不得不提的还有2015的“八一一汇改”,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了诸多内容的改革,其中包含了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报价方式,这一政策的变动促使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的不断趋于灵活性与市场性,当期汇市的供求关系愈发明显的体现在汇率价格中。
发展至此,人民币汇率已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着眼于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往主要靠内生逻辑判断运行的特征正在转变,国际市场对其施加的影响逐步凸显。因此,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影响的讨论在理论界的研究中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课题,在当代政策制定等实践层面同样值得探究。
论文层次概览
本文采集了本世纪一零年至去年的上证综合指数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插入两组变量从而构建出包含四个变量的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插入新的两个影响因素来分析两主要变量的内在联系,采用更新到近期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建模并作各种检验探讨得到更为一般的结论。
笔者将本文结构分为6个部分,各个层次的重点内容如下:
引言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有条理的归纳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的多种研究方向、模型、检验方法和重点研究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出自己的论文课题;之后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VAR模型的作用构造以及各种检验例如格兰杰检验脉冲函数的机理,使得后续第三四章的案例实践的陈述愈发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第三、第四部分依次是数据选取与统计性描述、实证建模与检验,详细阐明与描述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并结合上一部分的理论针对我国国情详细分析了过程及其探索结果。
最后的第五部分是结论的整合梳理并回顾论文课题的局限性,发掘未来可能的学术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在近年学术文献中,大量著作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与前提下就汇率与股票价格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限定前提、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性结论,但初步框架和探索方向已然逐渐清晰。本章节即对相关课题的代表性论文著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而后介绍有关后续实证探究将使用的计量理论模型及检验知识。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股价与汇率相关关系的初步探究,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于1980年,Dornbusch和Fisher(1980)提出传统研究汇率股价关联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流量导向模型(floworiented models)。三年后,Branson和Frankel(1983)提出存量导向模型(Stockoriented models)。两大传统理论都主张二者为单向因果关系,其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经常账户,主张汇率变化影响实体经济中企业的盈利和利润,进而使该国国际贸易收支水平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发生变化,因此,最终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后者则着眼于资本与金融账户,认为若股价上升将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促使外国投资者卖出外币来买入本币,从而导致本币升值。而后,Branson 和Henderson(1985)的资产组合方法深化了流量导向模型,作者观点认为,投资者偏好于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当本币升值,投资者倾向增持更多的本国资产,从而引起本币资产需求上升,最终推动股票价格上升。对于两者传递的相关深层机理,Hibiki与Koyama(2011) 认为,对于汇率引导股价的机制,利率传导是重要渠道之一。除此之外,至于股价影响汇率的影响途径,Tsai( 2012) 发表文献提出投资界的投资组合变动为其中间媒介。
至于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方面,早期文献大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临近21世纪方出现研究新兴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动态关联的作品。其次,年度数据、月度数据、日度数据都为文献数据选取的三种维度。至于研究方式,相关文献经常采用相关分析、构建VAR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变量的选取方面,对于股价,有些学者选择采用股票收盘价,另一部分则偏好股票收益率;而汇率既可以用实际汇率,也可以考虑名义汇率,甚至把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当作研究的中介量。可见,国外学者对该课题的分析探索已然成熟。总览各类文献,不同学者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