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附件)【字数:12309】
摘 要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如日方升,它的前景非常广阔,但互联网金融也爆出很多问题,比如投资者的资金被盗,投资者遭遇欺诈事件等等。因此不能疏忽互联网金融业的信用危害。本文在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自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而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体系的现状、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控制体系的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标准、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完善互联网金融法规及监管体系三大措施。希望本文研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控制以及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关键词信用风险;金融市场;第三方支付;征信体系
目录
0 引言 4
1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4
1.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4
1.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5
1.3总体评价 8
2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8
2.1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8
2.2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11
3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 12
3.1 支付宝潜在的信用风险 12
3.2 微信支付潜在的信用风险 12
3.3 P2P潜在的信用风险 13
3.4 众筹潜在的信用风险 13
4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3
4.1?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 13
4.2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4
4.3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 16
5 政策建议 16
5.1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17
5.2 在现有的框架下,完善互联网金融法规及监管体系 17
5.3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标准,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0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指操纵互联网技术给金融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既包括了互联网公司运用电子商务、交际网络等互联网技术,也包含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技术来展开金融业务。现在金融网互联市场的主要业务包含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保险、众筹理财等,而且还在不断推出新的营业模式。
自2011 年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派发牌照开始,互联网金融市场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特别是2013 年跟着互联网企业的纷纷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模急速扩张,按照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互联网支付规模达到8.96 万亿元,P2P 网贷规模已超出了千亿元。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参与主体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3 年年底,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达到250 家;全国线上 各类P2P 网贷平台数量就接近了 700 家,较 2012 年的110 家就涨了5 倍多;众筹理财平台也超过了百家。
在互联网金融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因信用风险管理缺位导致的违约事件不断出现。 2013 年以来,因故意欺骗、经营不善等问题而倒闭、跑路的P2P 网贷平台近百家;在线理财夸大预期收益率,而实际收益率节节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相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比重较低,但由于互联网涉及面广,关联性强,使得风险呈几何级放大,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因此必须在发展之初就要建立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保障金融安全的屏障。
1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1.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Susan Raymond and Richard Werthamer(2009)认为将互联网运用于金融市场中会产生诸多好处,比如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客户在金融业务中能得到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银行业并购现象大大增加、银行业中一少部分人会失业以及带来的监管方面的问题。 Anthony F. Herbst(2001)指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扩张,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导致货币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但受制于法律法规的制约。除此之外,在互联网金融中也应该重视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Hanno Beck(2001) 指出虽然信息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现实中需要良好信誉且有大量资金能够转移资产风险的金融机构存在,而网络上销售的金融产品大多都是风险小且标准化的产品,所以仅仅占领了市场小部分的份额 。 Ezra Zask (2001)认为在互联网项目中,互联网金融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存在,它对传统银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传统银行业应该有提高自身效率、变革、创新的意识,并且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Claessens (2001)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不同地域中对银行系统造成的干预以及对投融资方面的影响,并且主要介绍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银行、房地产金融、保险以及小额信贷领域里的发展方式。Fight(2002) 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系统客观地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网络金融(Electronic Finance)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Stijn Claessens, Daniela Klingebiel and Thomas Glaessner(2002)指出互联网金融在全世界不同程度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性质和结构,这些改变不但影响着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同时发生在巴西等低收入的国家,尽管他们的基础金融设施比较落后。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将对金融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Ming Fan, And rewB.Whinston and Jan Stallaert (2000) 认为如果网上交易只是作为一种替代交易方式的话,那么市场的效率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但如果网上交易改变了经营模式的话,那么就会对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Dan J. Kim (2005)的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中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中,像易趣网引入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功能,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收到购买方的货款前,销售方不会先发送货物,一直到购买方收到货物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才会把货款交给销售方。
1.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24万亿,市场竞争程度愈加激烈,这也促使了传统银行业加快业务的创新以及经营的模式。曹凤岐(2015 )也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肯定互联网金融的优点时也要注意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产生的风险。
张金林、周焰(2015 )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指标,并且使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建立了VAR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稳定性方面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是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进步,以后这种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沈悦、郭品(2015 )对我国3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文本挖掘法”构建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风险承担着“U”型的趋势,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能让传统银行业管理费用大大减少,但是长期的话会加剧银行的风险。王锦虹(2015 )使用德尔菲问卷法法,将专家对指标权重的两两测度结果进行了模糊处理构建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负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对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影响比较小。高蜻、肖周(2015 )分别从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个方面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盈利方面影响的分析,最终显示,互联网金融在这三个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开发更多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管仁荣、杨朋君、张文松(2014)分析我国11家银行的运行效率,得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对传统银行业来说也是发展动力的结论。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是一种“鳃鱼效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措施的完善、监管制度的健全,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银行业会在更好的环境下公平竞争。
目录
0 引言 4
1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4
1.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4
1.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5
1.3总体评价 8
2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8
2.1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8
2.2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11
3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 12
3.1 支付宝潜在的信用风险 12
3.2 微信支付潜在的信用风险 12
3.3 P2P潜在的信用风险 13
3.4 众筹潜在的信用风险 13
4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3
4.1?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 13
4.2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4
4.3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 16
5 政策建议 16
5.1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17
5.2 在现有的框架下,完善互联网金融法规及监管体系 17
5.3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标准,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0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指操纵互联网技术给金融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既包括了互联网公司运用电子商务、交际网络等互联网技术,也包含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技术来展开金融业务。现在金融网互联市场的主要业务包含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保险、众筹理财等,而且还在不断推出新的营业模式。
自2011 年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派发牌照开始,互联网金融市场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特别是2013 年跟着互联网企业的纷纷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模急速扩张,按照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互联网支付规模达到8.96 万亿元,P2P 网贷规模已超出了千亿元。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参与主体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3 年年底,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达到250 家;全国线上 各类P2P 网贷平台数量就接近了 700 家,较 2012 年的110 家就涨了5 倍多;众筹理财平台也超过了百家。
在互联网金融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因信用风险管理缺位导致的违约事件不断出现。 2013 年以来,因故意欺骗、经营不善等问题而倒闭、跑路的P2P 网贷平台近百家;在线理财夸大预期收益率,而实际收益率节节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相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比重较低,但由于互联网涉及面广,关联性强,使得风险呈几何级放大,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因此必须在发展之初就要建立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保障金融安全的屏障。
1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1.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Susan Raymond and Richard Werthamer(2009)认为将互联网运用于金融市场中会产生诸多好处,比如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客户在金融业务中能得到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银行业并购现象大大增加、银行业中一少部分人会失业以及带来的监管方面的问题。 Anthony F. Herbst(2001)指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扩张,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导致货币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但受制于法律法规的制约。除此之外,在互联网金融中也应该重视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Hanno Beck(2001) 指出虽然信息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现实中需要良好信誉且有大量资金能够转移资产风险的金融机构存在,而网络上销售的金融产品大多都是风险小且标准化的产品,所以仅仅占领了市场小部分的份额 。 Ezra Zask (2001)认为在互联网项目中,互联网金融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存在,它对传统银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传统银行业应该有提高自身效率、变革、创新的意识,并且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Claessens (2001)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不同地域中对银行系统造成的干预以及对投融资方面的影响,并且主要介绍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银行、房地产金融、保险以及小额信贷领域里的发展方式。Fight(2002) 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系统客观地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网络金融(Electronic Finance)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Stijn Claessens, Daniela Klingebiel and Thomas Glaessner(2002)指出互联网金融在全世界不同程度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性质和结构,这些改变不但影响着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同时发生在巴西等低收入的国家,尽管他们的基础金融设施比较落后。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将对金融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Ming Fan, And rewB.Whinston and Jan Stallaert (2000) 认为如果网上交易只是作为一种替代交易方式的话,那么市场的效率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但如果网上交易改变了经营模式的话,那么就会对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Dan J. Kim (2005)的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中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中,像易趣网引入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功能,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收到购买方的货款前,销售方不会先发送货物,一直到购买方收到货物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才会把货款交给销售方。
1.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24万亿,市场竞争程度愈加激烈,这也促使了传统银行业加快业务的创新以及经营的模式。曹凤岐(2015 )也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肯定互联网金融的优点时也要注意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产生的风险。
张金林、周焰(2015 )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指标,并且使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建立了VAR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稳定性方面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是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进步,以后这种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沈悦、郭品(2015 )对我国3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文本挖掘法”构建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风险承担着“U”型的趋势,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能让传统银行业管理费用大大减少,但是长期的话会加剧银行的风险。王锦虹(2015 )使用德尔菲问卷法法,将专家对指标权重的两两测度结果进行了模糊处理构建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负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对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影响比较小。高蜻、肖周(2015 )分别从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个方面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盈利方面影响的分析,最终显示,互联网金融在这三个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开发更多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管仁荣、杨朋君、张文松(2014)分析我国11家银行的运行效率,得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对传统银行业来说也是发展动力的结论。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是一种“鳃鱼效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措施的完善、监管制度的健全,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银行业会在更好的环境下公平竞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