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otroski多因子选股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修正与应用
随着量化投资概念的兴起,量化投资也在中国证券业界引起了充分的关注。量化选股是量化投资中最重要的投资策略之一,多因子选股又是量化选股的核心,构建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选股模型是投资策略的关键。投资标的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量化已成为投资中必不可少的理念,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多因子选股的理论体系,来保证投资策略的收益率。Piotroski选股模型是在国外股票市场已经检验过的一个优秀的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有相当较高的应用价值,再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加以修正预期也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三)评述 2
三、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 3
(二) 备选因子处理 3
1.备选因子的选取 3
2.备选因子有效性检测 3
(三) 模型的建立与选股 3
1.因子排序得分 3
2.组合股票个数选择 4
3.选股模型的建立 4
(四) 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的绩效评价 4
1.市场基准选取 4
2.无风险利率 4
3.收益率评价指标 4
4.风险度评价指标 4
四、 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4
(一)样本的选取 4
(二)数据的说明 5
(三)数据期限的选取 5
(四)本文所使用到的相关软件 5
五、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5
(一)备选因子的选取 5
(二)备选因子有效性检验 5
(三)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的建立和选股 7
1.组合股票个数的选择 7
2.Piotroski选股模型 7
3.因子替换模型 8
4.权重替换模型 8
(四)模型对比分析 9
1.组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相关性分析 10
2.风险收益特征比较 10
六、结论与启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Piotroski多因子选股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修正与应用
引言
引言
众所周知,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收益最大化,以股票为例:分析股票价格走势,在低买高卖中获得差价收益,是众多股票投资者的目的。
在中国股票市场,对股票价格走势预测有两种不同的流派:一种是研究历史股价走势来预测近期未来股价变化趋势的技术分析流派;另一种是通过研究股票公司的基本面指标,包括报表分析与行业分析等方法来估计股票的价值,再决定是否入手。量化投资同时具有两者的优点:一方面它继承了基本面分析流派对于股票购买价值估计的定量化;另一方面它继承了技术分析流派对选股与入市时机的选择。
多因子选股模型正是贯彻了量化投资的这一理念而诞生的一个典型投资模型。最早关于多因子模型的研究距今已经相隔二十多年,Fama和French(1992)通过提出三因子模型来对美股股价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说明,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内对多因子模型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多因子模型的应用与研究也因此日益变成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外对量化投资与多因子模型的研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文献,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然而对于能够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筛选出优质股票组合的量化模型需求日益增加,更多研究也亟待展开,有文献表明Piotroski多因子选股策略能够在国外的股票市场上成功筛选出优质的股票组合。虽然国内外股票市场有一定的不同,但股票市场的机制仍有共通之处,也有早期研究表明Piotroski多因子选股策略在中国前几年的选股表现良好,因此该模型仍有在国内市场应用的价值。然而该模型在国内近年股票市场的适用性验证有待研究,本身优质的策略也有继续研究改良修正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提出量化投资已有多年,并有丰富的文献,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选股绩效极佳的模型,他是由Joseph D. Piotroski(2000)提出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具体方法下文有介绍,核心思想为以9个基本面财务数据为指标进行打分,并以高分股票构建投资组合,可以达到盈利能力强且风险较小的效果。另外来自 AAII(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2008年的数据显示,该机构选择跟踪56个选股策略,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只有Piotroski的多因子量化选股策略能够达成预期指标,是唯一正确的选股策略。
就在该模型提出后的第五年,国外也有文献对其进行改良修正,Partha S. Mohanram(2005)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先筛选出一部分高分股票,之后又根据自己选取的盈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等方面选取的指标打分最后构建组合并取得了较好的超额收益。说明该模型也仍有可以优化之处。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多数早期研究文献证明了多因子模型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是适用的,这些文献的作者使用不同的实证方法与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诸多可供参考学习的方法与适用的模型。
对于多因子选股模型在国内市场的适用性研究而言,陈守东(2003)运用FF模型,并使用OLS和GMM的方法,证明了多因子模型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基本适用的。殷鑫(2012)为验证Piotroski选股策略的有效性,以历史数据为据在2000至2012年间通过回溯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选股策略表现优秀,是值得在中国市场上推广使用的。这也说明了部分国外模型在中国市场也是通用的。
之后对于构建模型与检验的研究方面,刘毅(2012)为了解决财务数据延后问题采用滚动式数据处理的方式对多因子模型在A股市场进行研究,得到了能够区分市场优劣股票的模型。江方敏(2013)利用筛选过后的上市公司部分财务数据构建多因子模型,以日收盘价为绩效评判基础,构建了多种可供不同投资者选择的资产策略。
最后对于因子的选择的研究,王小龙(2005)在研究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的因子有效性,发现规模因子比价值因子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王涛(2012)通过对2004年到2011年这七年的股票数据的检验,验证了规模因子和市场因子在选股效果方面确实比其他因子更加显著。王昭栋 (2014)提出对多因素选股模型对候选因子进行分析与筛选时,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因子有效性度量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陈栌(2016)利用Matlabz在国内A股市场通过提取7个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选股模型,构建过程中的以数量为权重的组合模型有着很好的应用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三)评述 2
三、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 3
(二) 备选因子处理 3
1.备选因子的选取 3
2.备选因子有效性检测 3
(三) 模型的建立与选股 3
1.因子排序得分 3
2.组合股票个数选择 4
3.选股模型的建立 4
(四) 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的绩效评价 4
1.市场基准选取 4
2.无风险利率 4
3.收益率评价指标 4
4.风险度评价指标 4
四、 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4
(一)样本的选取 4
(二)数据的说明 5
(三)数据期限的选取 5
(四)本文所使用到的相关软件 5
五、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5
(一)备选因子的选取 5
(二)备选因子有效性检验 5
(三)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的建立和选股 7
1.组合股票个数的选择 7
2.Piotroski选股模型 7
3.因子替换模型 8
4.权重替换模型 8
(四)模型对比分析 9
1.组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相关性分析 10
2.风险收益特征比较 10
六、结论与启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Piotroski多因子选股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修正与应用
引言
引言
众所周知,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收益最大化,以股票为例:分析股票价格走势,在低买高卖中获得差价收益,是众多股票投资者的目的。
在中国股票市场,对股票价格走势预测有两种不同的流派:一种是研究历史股价走势来预测近期未来股价变化趋势的技术分析流派;另一种是通过研究股票公司的基本面指标,包括报表分析与行业分析等方法来估计股票的价值,再决定是否入手。量化投资同时具有两者的优点:一方面它继承了基本面分析流派对于股票购买价值估计的定量化;另一方面它继承了技术分析流派对选股与入市时机的选择。
多因子选股模型正是贯彻了量化投资的这一理念而诞生的一个典型投资模型。最早关于多因子模型的研究距今已经相隔二十多年,Fama和French(1992)通过提出三因子模型来对美股股价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说明,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内对多因子模型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多因子模型的应用与研究也因此日益变成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外对量化投资与多因子模型的研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文献,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然而对于能够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筛选出优质股票组合的量化模型需求日益增加,更多研究也亟待展开,有文献表明Piotroski多因子选股策略能够在国外的股票市场上成功筛选出优质的股票组合。虽然国内外股票市场有一定的不同,但股票市场的机制仍有共通之处,也有早期研究表明Piotroski多因子选股策略在中国前几年的选股表现良好,因此该模型仍有在国内市场应用的价值。然而该模型在国内近年股票市场的适用性验证有待研究,本身优质的策略也有继续研究改良修正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提出量化投资已有多年,并有丰富的文献,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选股绩效极佳的模型,他是由Joseph D. Piotroski(2000)提出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具体方法下文有介绍,核心思想为以9个基本面财务数据为指标进行打分,并以高分股票构建投资组合,可以达到盈利能力强且风险较小的效果。另外来自 AAII(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2008年的数据显示,该机构选择跟踪56个选股策略,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只有Piotroski的多因子量化选股策略能够达成预期指标,是唯一正确的选股策略。
就在该模型提出后的第五年,国外也有文献对其进行改良修正,Partha S. Mohanram(2005)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先筛选出一部分高分股票,之后又根据自己选取的盈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等方面选取的指标打分最后构建组合并取得了较好的超额收益。说明该模型也仍有可以优化之处。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多数早期研究文献证明了多因子模型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是适用的,这些文献的作者使用不同的实证方法与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诸多可供参考学习的方法与适用的模型。
对于多因子选股模型在国内市场的适用性研究而言,陈守东(2003)运用FF模型,并使用OLS和GMM的方法,证明了多因子模型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基本适用的。殷鑫(2012)为验证Piotroski选股策略的有效性,以历史数据为据在2000至2012年间通过回溯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选股策略表现优秀,是值得在中国市场上推广使用的。这也说明了部分国外模型在中国市场也是通用的。
之后对于构建模型与检验的研究方面,刘毅(2012)为了解决财务数据延后问题采用滚动式数据处理的方式对多因子模型在A股市场进行研究,得到了能够区分市场优劣股票的模型。江方敏(2013)利用筛选过后的上市公司部分财务数据构建多因子模型,以日收盘价为绩效评判基础,构建了多种可供不同投资者选择的资产策略。
最后对于因子的选择的研究,王小龙(2005)在研究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的因子有效性,发现规模因子比价值因子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王涛(2012)通过对2004年到2011年这七年的股票数据的检验,验证了规模因子和市场因子在选股效果方面确实比其他因子更加显著。王昭栋 (2014)提出对多因素选股模型对候选因子进行分析与筛选时,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因子有效性度量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陈栌(2016)利用Matlabz在国内A股市场通过提取7个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选股模型,构建过程中的以数量为权重的组合模型有着很好的应用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