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缩减背景下外贸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1
2.1 国外研究综述 2
2.2 国内研究综述 2
3 外部需求变动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3
3.1 外需缩减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3
3.2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当前外需缩减背景下具备的优势和劣势 4
4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提高 7
4.1 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一致性 7
4.2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
4.3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程 9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1 2000-2014中国外贸出口总量及增速 3
1 引言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开始提速,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每年上一个台阶,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也正因如此,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就更为深刻,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外需缩减对我国外贸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出口增长率相比08年下降18.29%,这一降幅为多年来少见,虽然目前贸易出口状况有所缓和,但是增长率却维持较低水平,12年的外贸出口增长率只有4.96%,13年出口增长率为6%,环境形势依旧严峻,外需不足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这离不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中下型外贸企业是我国海外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它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整个海外经济的发展。当前,由于外需的缩减、汇率的变动、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身的局限性,又使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困境[1]。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出口竞争力,是非常紧急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今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变化迅速而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作为竞争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克敌制胜,实现长远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克敌制胜、赢得竞争的法宝,核心竞争力就是这样的法宝。当前外贸企业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机制、构建企业文化等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分析当前中小外贸企业的优劣势,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外需缩减这一背景下,结合目前中小外贸企业现状,分析探讨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一致性,并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有所助益。
2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的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表标志着这一名词的正式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90-1999年,第二部分从2000年至今,前一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提升方法等内容;后一部分主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从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出现至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1 国外研究综述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是从技术和产品创新观研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他们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是伴随在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的[2]。
梅约(M.H.Meyer)和厄特巴克(J.M.Utterback)也是基于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涵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这些能力往往直接映射为企业在产品系列创新、新产品上市推广、对广泛资源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独特能力。
Bertrand Quelin(2000)在对40个欧洲及美国的职业经理进行面谈后, 研究了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认为创新能力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并提出通过技术联盟、部门协作、战略联盟等形式培育核心竞争力。
2.2 国内研究综述
陈清泰(199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
张新华和范宪(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金晓扬 (2006)通过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阐述了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指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
秦社华(2011)认为,创新可以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核心能力,创新是企业取得核心能力的先决条件,没有企业的持续创新就不会有企业的持续成长。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
3 外部需求变动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3.1 外需缩减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3.1.1 外需缩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和加深,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大幅下滑,09年的时候出口增速出现负增长,现在虽然贸易出口总量有所缓和,但能明显看出增速不断变慢放缓,外需不足依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14中国外贸出口总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4)
其次,外需不足这一现状直接引起FDI的大幅度下降。09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3亿美元,同比下降17.6%;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415家,合同外资837.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3%和25.2%,外商直接投资的下滑直接减少了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资本投入,而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投资的减少间接抑制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再者,金融危机爆发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幸免于难,虽然现在的经济已经逐渐好转,但是外需的缩减还是导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的急剧萎缩,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我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国,经过这场金融危机后,市民消费愿望大幅缩减,造成我国出口难度加大,出口量连续下降,09年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同比下降20.7%、16.4%和23.2%。最后,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较为落后,在出口总额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外需的减少使得我国从事相关行业进出口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企业进出口量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3]。
15 Yasuharu Ukai,Did Social Securit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J]:The Review of Socionetwork Strategies,2011,(05)
1 引言 1
2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1
2.1 国外研究综述 2
2.2 国内研究综述 2
3 外部需求变动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3
3.1 外需缩减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3
3.2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当前外需缩减背景下具备的优势和劣势 4
4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提高 7
4.1 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一致性 7
4.2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
4.3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程 9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1 2000-2014中国外贸出口总量及增速 3
1 引言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开始提速,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每年上一个台阶,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也正因如此,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就更为深刻,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外需缩减对我国外贸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出口增长率相比08年下降18.29%,这一降幅为多年来少见,虽然目前贸易出口状况有所缓和,但是增长率却维持较低水平,12年的外贸出口增长率只有4.96%,13年出口增长率为6%,环境形势依旧严峻,外需不足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这离不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中下型外贸企业是我国海外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它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整个海外经济的发展。当前,由于外需的缩减、汇率的变动、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身的局限性,又使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困境[1]。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出口竞争力,是非常紧急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今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变化迅速而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作为竞争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克敌制胜,实现长远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克敌制胜、赢得竞争的法宝,核心竞争力就是这样的法宝。当前外贸企业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机制、构建企业文化等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分析当前中小外贸企业的优劣势,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外需缩减这一背景下,结合目前中小外贸企业现状,分析探讨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一致性,并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有所助益。
2 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的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表标志着这一名词的正式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90-1999年,第二部分从2000年至今,前一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提升方法等内容;后一部分主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从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出现至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1 国外研究综述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是从技术和产品创新观研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他们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是伴随在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的[2]。
梅约(M.H.Meyer)和厄特巴克(J.M.Utterback)也是基于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涵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这些能力往往直接映射为企业在产品系列创新、新产品上市推广、对广泛资源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独特能力。
Bertrand Quelin(2000)在对40个欧洲及美国的职业经理进行面谈后, 研究了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认为创新能力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并提出通过技术联盟、部门协作、战略联盟等形式培育核心竞争力。
2.2 国内研究综述
陈清泰(199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
张新华和范宪(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金晓扬 (2006)通过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阐述了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指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
秦社华(2011)认为,创新可以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核心能力,创新是企业取得核心能力的先决条件,没有企业的持续创新就不会有企业的持续成长。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
3 外部需求变动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3.1 外需缩减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3.1.1 外需缩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和加深,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大幅下滑,09年的时候出口增速出现负增长,现在虽然贸易出口总量有所缓和,但能明显看出增速不断变慢放缓,外需不足依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14中国外贸出口总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4)
其次,外需不足这一现状直接引起FDI的大幅度下降。09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3亿美元,同比下降17.6%;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415家,合同外资837.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3%和25.2%,外商直接投资的下滑直接减少了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资本投入,而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投资的减少间接抑制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再者,金融危机爆发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幸免于难,虽然现在的经济已经逐渐好转,但是外需的缩减还是导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的急剧萎缩,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我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国,经过这场金融危机后,市民消费愿望大幅缩减,造成我国出口难度加大,出口量连续下降,09年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同比下降20.7%、16.4%和23.2%。最后,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较为落后,在出口总额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外需的减少使得我国从事相关行业进出口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企业进出口量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3]。
15 Yasuharu Ukai,Did Social Securit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J]:The Review of Socionetwork Strategies,2011,(0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