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以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1
2.1 区域分工 1
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1
3 区域分工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
3.1 作用机理 2
3.1.1 通过分工,明确区域比较优势 2
3.1.2 通过分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
3.1.3 通过分工,提升价格竞争力 3
3.2 江苏省内的区域分工 3
3.2.1 发挥区位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4
3.2.2 发展区域贸易,提升农产品贸易利益 4
3.2.3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 4
4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4
4.1 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现状 5
4.1.1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规模 5
4.1.2 江苏省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6
4.2 江苏省内分区域农产品出口现状 6
4.2.1 江苏省内分区域农产品出口规模 6
4.2.2 江苏省内各区域农产品出口对比 7
5 江苏省与各区域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对比 7
5.1 江苏与苏南地区茶叶对比分析 8
5.1.1 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 8
5.1.2 茶叶产业历史悠久 8
5.1.3 农业工业化及科技优势 9
5.2 江苏与苏中地区肠衣对比分析 9
5.2.1 人文习俗 9
5.2.2 产业发展基础 10
5.3 江苏与苏北地区龙虾对比分析 10
5.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地理优势 11
5.3.2 产业基础 11
6 区域分工与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12
6.1 苏南地区 12
6.2 苏中地区 12
6.3 苏北地区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图1 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排名前十的省市比较5
图2 2004-2013苏南、苏中、苏北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7
图3 江苏省与省内苏南区域茶叶TC值比较图8
图4 江苏省与省内苏南区域肠衣TC值比较图9
图5 江苏省与省内苏南区域小龙虾TC值比较图10
表1 2008-2013年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情况 5
表2 2013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完成情况 7
表3 2008-2012年江苏与省内苏南区域茶叶进出口对比表 8
表4 2008-2012年江苏与省内苏北区域肠衣进出口对比表 9
表5 2008-2012年江苏与省内苏北区域小龙虾进出口对比表 11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给各国带来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大国,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获益匪浅。区域分工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生产规模专业化,对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十分大的比重,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苏工业品贸易增长十分强劲,但是农产品贸易增长相对缓慢,农产品出口额与其他省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表明资源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得到十分合理的配置。因此,了解江苏省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针对性建议及策略,对江苏省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2.1 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也称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区域分工必须通过区际交换来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1]。
区域分工的模式一般分为三种。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一是区域间选择不同的经济部门进行专业化生产,所生产出的商品或劳务是不相同的;二是各区域都选择生产同类产品,但具体产品在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区域之间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于是就定义为混合分工[2]。
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不同的国情、经济状况和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差异而发生变化。由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将国际竞争力从新定义为“一国某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3]。” 美国在1980年的《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在我国国内,也有许多不同的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如其述为一种通过产业在市场上与其他竞争主体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或竞争能力等。
在本文的研究中,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相对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提供的农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持续盈利的能力。那么,一种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表明这种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3 区域分工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区域战略重点选择上,国家奉行效率优先的“倾斜战略”,这不仅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原有的区域分工格局,而且也对我国区域分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国家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使得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经济权限的扩大,作为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得到确认,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各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协作,推动了区域间的联合。
3.1 作用机理
3.1.1 通过分工,明确区域比较优势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5]。这里的好处在物物交换的世界里就是贸易双方都得到了比他们在不分工生产、不进行交换的条件下更多的物品而这种好处来源于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分工生产了自己动生产率最高的那种产品,亦即把自己的生产资源全部用于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品的生产上,从而达到了扬长避短节约资源的目的。虽然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是用以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解释江苏省各个区间农产品的区域分工。
1 引言 1
2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1
2.1 区域分工 1
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1
3 区域分工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
3.1 作用机理 2
3.1.1 通过分工,明确区域比较优势 2
3.1.2 通过分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
3.1.3 通过分工,提升价格竞争力 3
3.2 江苏省内的区域分工 3
3.2.1 发挥区位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4
3.2.2 发展区域贸易,提升农产品贸易利益 4
3.2.3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 4
4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4
4.1 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现状 5
4.1.1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规模 5
4.1.2 江苏省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6
4.2 江苏省内分区域农产品出口现状 6
4.2.1 江苏省内分区域农产品出口规模 6
4.2.2 江苏省内各区域农产品出口对比 7
5 江苏省与各区域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对比 7
5.1 江苏与苏南地区茶叶对比分析 8
5.1.1 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 8
5.1.2 茶叶产业历史悠久 8
5.1.3 农业工业化及科技优势 9
5.2 江苏与苏中地区肠衣对比分析 9
5.2.1 人文习俗 9
5.2.2 产业发展基础 10
5.3 江苏与苏北地区龙虾对比分析 10
5.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地理优势 11
5.3.2 产业基础 11
6 区域分工与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12
6.1 苏南地区 12
6.2 苏中地区 12
6.3 苏北地区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图1 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排名前十的省市比较5
图2 2004-2013苏南、苏中、苏北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7
图3 江苏省与省内苏南区域茶叶TC值比较图8
图4 江苏省与省内苏南区域肠衣TC值比较图9
图5 江苏省与省内苏南区域小龙虾TC值比较图10
表1 2008-2013年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情况 5
表2 2013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完成情况 7
表3 2008-2012年江苏与省内苏南区域茶叶进出口对比表 8
表4 2008-2012年江苏与省内苏北区域肠衣进出口对比表 9
表5 2008-2012年江苏与省内苏北区域小龙虾进出口对比表 11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给各国带来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大国,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获益匪浅。区域分工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生产规模专业化,对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十分大的比重,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苏工业品贸易增长十分强劲,但是农产品贸易增长相对缓慢,农产品出口额与其他省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表明资源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得到十分合理的配置。因此,了解江苏省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针对性建议及策略,对江苏省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区域分工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2.1 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也称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
区域分工的模式一般分为三种。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一是区域间选择不同的经济部门进行专业化生产,所生产出的商品或劳务是不相同的;二是各区域都选择生产同类产品,但具体产品在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区域之间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于是就定义为混合分工[2]。
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不同的国情、经济状况和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差异而发生变化。由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将国际竞争力从新定义为“一国某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3]。” 美国在1980年的《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在我国国内,也有许多不同的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如其述为一种通过产业在市场上与其他竞争主体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或竞争能力等。
在本文的研究中,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相对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提供的农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持续盈利的能力。那么,一种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表明这种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3 区域分工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区域战略重点选择上,国家奉行效率优先的“倾斜战略”,这不仅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原有的区域分工格局,而且也对我国区域分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国家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使得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经济权限的扩大,作为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得到确认,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各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协作,推动了区域间的联合。
3.1 作用机理
3.1.1 通过分工,明确区域比较优势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5]。这里的好处在物物交换的世界里就是贸易双方都得到了比他们在不分工生产、不进行交换的条件下更多的物品而这种好处来源于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分工生产了自己动生产率最高的那种产品,亦即把自己的生产资源全部用于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品的生产上,从而达到了扬长避短节约资源的目的。虽然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是用以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解释江苏省各个区间农产品的区域分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