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市场的贸易依存度分析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迅猛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贸易领域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历年海峡两岸双方贸易金额占GDP比重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两岸地区相互依赖是基本特征但是中国台湾对于中国大陆市场的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中国大陆对其贸易依存度,并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对相关的贸易依存度指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台湾对大陆市场的经济贸易的发展依赖程度正在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台湾岛内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依赖于大陆市场,大陆的经济贸易发展极大的推动和支持着台湾经济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6
1.1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6
1.2贸易依存度的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台湾对大陆依存度分析 8
2.1从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结构来考核依存度 8
2.2根据不同贸易国加之间的进出口占变化比来看依存度转变 9
2.3根据进口商品的组成结构来考量依存度关系 10
2.4两岸贸易依存度关系综合考量 12
第三章 台湾对中国大陆市场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3.1经济体规模 14
3.2贸易结构 15
3.3产业结构 16
第四章 未来大陆和台湾之间贸易的发展走向和展望 18
4.1台湾对大陆投资的发展趋势 18
4.2商品贸易到资本流动的转变 19
4.3产业转移以及新的分工合作模式 20
第五章 现有的贸易依存度关系对海峡两岸的影响 22
5.1两岸经贸活动造成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性增强 22
5.2对大陆投资加速了岛内产业空洞化 23
5.3投资大陆加剧了两岸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23
5.4贸易顺差随贸易依存度提高而扩大导致两岸贸易摩擦加剧 23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2010年EC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FA协议的签立,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迅猛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贸易领域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峡两岸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体现了两岸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反映了两岸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由最初的货物贸易逐步迈入服务贸易、金融投资贸易,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改革,标志着共建具有两岸特色的合作机制正式迈入新层面。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以及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与此同时大陆也成为台商最大的海外投资地,中国大陆也成为对台资本输出的一大重要力量,两岸政治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成为促进台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的外来力量。但是自21世纪以来岛内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经济边缘化成为台湾当局不得不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年海峡两岸双方贸易金额占GDP比重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两岸地区相互依赖是基本特征但是中国台湾对于中国大陆市场的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中国大陆对其贸易依存度,并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依赖程度逐年呈现增强的趋势,但是这种增福在近年来正在下降至一个相对平缓的水平,台湾岛内的经济增长是比较依赖于大陆市场的,大陆的经济贸易发展极大的推动和支持着台湾岛内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多种模型,旨在分析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依存度的变动,进而得出其对中国大陆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紧密的经济联系。
1.2贸易依存度的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台湾地区在年度内的与大陆发生的贸易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到的比重、产生的贸易往来的主要产业分配占比,以及双方贸易额的变动和贸易领域的转变,表明双方经济依赖性程度的转向。通过两岸贸易依存度的分析,两者国内市场的开放性提升,两方经济的互相影响程度。
国际上通常用两个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指标来衡量二者之间的经济依赖性关系,即“贸易依存度”指标。本文主要所用到的是台湾和中国大陆双方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贸易依存度指标,包括中国大陆对台湾的进出口依存度、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依存度;但是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经济依存度指标概念并不适合当前台海两岸经济状况,因此在本文中引用了熊俊莉在其《现阶段两岸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探析》一问中提出的依存度衡量指标,这两个新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图11 依存度衡量指标计算公式图 第二章 台湾对大陆依存度分析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历经多年反复波动性曲折的发展,得益于两岸政治局面的好转,尤其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台湾换届选举,在对话政策上相对平和的领导人上台,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两岸采取了一系列提振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取消部分政策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加强两岸商品贸易的发展,台海两岸商品贸易,尤其是台湾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商品出口额持续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湾对中国大陆市场商品的出口强度从1988年的2.56%持续增长至2000年的19.12%,然而这种增长态势并没有放缓,反而以一种爆炸式的态势增长,到了2010年更是达到两岸允许商品贸易以来历史最高点41.8%。但是自从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次贷危机以来,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全球市场的萎缩同时伴随着台湾岛内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导致其经济增度放缓,这种高速增长的出口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但是台湾对大陆的商品出口比例在其对外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任然保持着小幅度的提升态势。
2.1从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结构来考核依存度
从2008年以来的近10年中,中国大陆的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精密电子业的飞速发展,大陆本土的电子产业具备一定的产能,一直以来这些产业都是大陆企业中相对劣势的行业,而现在有了长足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陆市场的部分需求,导致了大陆对台进口的高新精密电子产品减少。而台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精密电子业相对于中国大陆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同时高新精密电子产业向来都是台湾的支柱性产业,在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电子产品的出口在台湾对外出口商品中占据主力,在台湾对大陆的产口额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生产技术上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催生了国际贸易,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了台湾岛内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商品出口,尤其是高新电子产品的出口大幅度衰减,进而引发了台湾对大陆市场的商品出口额不断增长态势开始放缓,商品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根据对台湾国贸局历年披露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台湾对大陆市场商品出口额由过去10%左右的平均年增长开始不断下滑,快速下滑的态势一直持续到2010年,而在20102013年3个经济财算年期间平均的商品出口额增速年增长率仅为1.9%,在这种商品出口增长率下滑至一个很低的水平的时候,台湾对中国大陆市场的贸易强度也从2010年的历史最高点一路跌至2013年的39.7%,然后即使这种出口依存度是两岸历史上相对较低的数值,但是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强度。据台湾关税总局对外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台湾货物进出口额同比上年增长了1%,为5567.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2694.6亿美元,出口额为2872.6亿美元;贸易顺差178.0亿美元,增长了28.6%。其中出口额 2872.6亿美元,对大陆占比26.8% 增长1.3%;对香港占比12.1%(从香港中转至大陆) 增长2.1% 。陆港合计38.9%。2013年台湾进口额 2694.6亿美元。自日本占比16.0% 下降9.6%;自大陆占比15.8% 增长3.9%;自美国占比9.3% 增长6.6%;自韩国占比5.8% 增长4.1%。(见图21、2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