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附件)【字数:10854】
日期 2018 年 5 月 19 日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不断发展,以此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2017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现在登记在营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三千四百多万家,民营经济占比达55.4%,比往年多了2%,提供了80%的就业机会。但是,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还不太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政策、金融体系,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研究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加强中国民营企业体系的建设,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政策上的支持,提高政府在法律法规上的支持等等建议。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 Financing; Financial system; development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3
2.1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3
2.2直接融资现状 4
2.3 间接融资现状 5
第三章 民营企业融资案例对比分析 8
3.1成功案例 8
3.2失败案例 8
3.3总结分析 9
第四章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0
4.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10
4.2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原因 11
4.3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 11
第五章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3
5.1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13
5.2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 13
5.3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 13
5.4政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体,并且慢慢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版图和公有制经济的完美拼图,在增长国民经济总值、带动市场经济、增加税收收入以及改善择业问题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贡献。
民营企业要发展那就首先要解决融资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然它将是一块巨大的垫脚石。我国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的突出,这与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是不相成对应的。根据财经网2016年的报告,民营企业的贷款资源仅占20%,而这些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民营企业有77%都面临着资金缺失的问题。所以说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更上一层发展的束缚就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当然,归根究底:既有民营企业它自己本身,也离不开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这些原因,此外,政府政策也有挺多的影响。
1.1.2研究意义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然而依据来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研究和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融资的时候出现很多困难,短期贷款缺漏一直很大,更别提长期贷款,很多企业在短期资金流动和现金流上出现了步履蹒跚的情况,一年以上的贷款更是猴年马月了。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贷款和债券这两方面,得不到同等的待遇和资金支持,两者相差还是非常的大的。综上可见,民营企业从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渠道上未能得到青睐。伴随着高涨的民间投资,民营经济的队伍日益壮大,但需要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数目依旧非常大,对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融资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遏制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着国民经济的飞腾。解决这些问题民营企业就能飞速发展,对解决就业率、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Kreps, M. R., & Wilson, R. (2012).民营企业希望和银行进行长期的借款合作,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长期合作的效益有限。
Othmar M. Lehner,Alex Nicholls(2014)的文章是一篇经典文献,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被迫采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来使供需平衡,这样就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外部融资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伯杰和尤德尔(Begrer&Udell, 2014)的研究表明越是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外源融资的约束越紧,融资渠道也越窄,反之则相反。而我们的中小型企业恰好处于生命周期的起步阶段,其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资金短缺这个问题吸引了我国很多研究学者,在研究和分析引进国外成功的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从多方位对民营企业融资理论进行探究。但也是到了两千年,关于民营企业的争论在我国理论界开始激烈起来,也逐步初具一定规模,理论框架也越来越明了,内容也更加详细丰富。
顾婧瑾(2017)认为,起步较晚的我国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阶段还是很不成熟。主要显示出的特点是企业的规模小,个人积累的有限资本是公司运营的主要来源;全能型的研究人才还是非常缺少,导致企业的创新意识也是不够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的缺乏也影响着经营管理,财务制度模糊;拖欠贷款利息和债务的行为还是较多的存在,信用基础很缺乏,观念淡薄。这些方面增加了融资难道,导致恶性循环。
杨静(2017)认为,就民营企业本身来讲,一方面,民营企业一般自我积累能力差,自我积累意识不强。民营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 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 民营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用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当前民营企业的负担重, 削弱了其内部融资的能力。在纳税政策方面,民营企业的实际纳税负担重,并且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是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负担。
王向阳(2016)认为,民营企业的缺点包括,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偏高;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 整体信用水平低。
虽然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如上面各位专家学者分析的一样,存在融资难、自我体制不完善、对外发展被歧视不公平对待等等很多问题,但我觉得这既是对民营企业的挑战,也是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机遇,加强自我体制的规范化,使自己在初期的时候有个良好的发展,创造一个不错的口碑,这对后面的融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自己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和政府、企业和社会融资环境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深入剖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合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的初步方法。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 Financing; Financial system; development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3
2.1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3
2.2直接融资现状 4
2.3 间接融资现状 5
第三章 民营企业融资案例对比分析 8
3.1成功案例 8
3.2失败案例 8
3.3总结分析 9
第四章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0
4.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10
4.2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原因 11
4.3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 11
第五章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3
5.1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13
5.2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 13
5.3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 13
5.4政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体,并且慢慢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版图和公有制经济的完美拼图,在增长国民经济总值、带动市场经济、增加税收收入以及改善择业问题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贡献。
民营企业要发展那就首先要解决融资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然它将是一块巨大的垫脚石。我国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的突出,这与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是不相成对应的。根据财经网2016年的报告,民营企业的贷款资源仅占20%,而这些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民营企业有77%都面临着资金缺失的问题。所以说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更上一层发展的束缚就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当然,归根究底:既有民营企业它自己本身,也离不开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这些原因,此外,政府政策也有挺多的影响。
1.1.2研究意义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然而依据来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研究和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融资的时候出现很多困难,短期贷款缺漏一直很大,更别提长期贷款,很多企业在短期资金流动和现金流上出现了步履蹒跚的情况,一年以上的贷款更是猴年马月了。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贷款和债券这两方面,得不到同等的待遇和资金支持,两者相差还是非常的大的。综上可见,民营企业从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渠道上未能得到青睐。伴随着高涨的民间投资,民营经济的队伍日益壮大,但需要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数目依旧非常大,对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融资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遏制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着国民经济的飞腾。解决这些问题民营企业就能飞速发展,对解决就业率、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Kreps, M. R., & Wilson, R. (2012).民营企业希望和银行进行长期的借款合作,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长期合作的效益有限。
Othmar M. Lehner,Alex Nicholls(2014)的文章是一篇经典文献,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被迫采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来使供需平衡,这样就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外部融资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伯杰和尤德尔(Begrer&Udell, 2014)的研究表明越是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外源融资的约束越紧,融资渠道也越窄,反之则相反。而我们的中小型企业恰好处于生命周期的起步阶段,其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资金短缺这个问题吸引了我国很多研究学者,在研究和分析引进国外成功的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从多方位对民营企业融资理论进行探究。但也是到了两千年,关于民营企业的争论在我国理论界开始激烈起来,也逐步初具一定规模,理论框架也越来越明了,内容也更加详细丰富。
顾婧瑾(2017)认为,起步较晚的我国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阶段还是很不成熟。主要显示出的特点是企业的规模小,个人积累的有限资本是公司运营的主要来源;全能型的研究人才还是非常缺少,导致企业的创新意识也是不够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的缺乏也影响着经营管理,财务制度模糊;拖欠贷款利息和债务的行为还是较多的存在,信用基础很缺乏,观念淡薄。这些方面增加了融资难道,导致恶性循环。
杨静(2017)认为,就民营企业本身来讲,一方面,民营企业一般自我积累能力差,自我积累意识不强。民营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 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 民营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用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当前民营企业的负担重, 削弱了其内部融资的能力。在纳税政策方面,民营企业的实际纳税负担重,并且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是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负担。
王向阳(2016)认为,民营企业的缺点包括,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偏高;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 整体信用水平低。
虽然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如上面各位专家学者分析的一样,存在融资难、自我体制不完善、对外发展被歧视不公平对待等等很多问题,但我觉得这既是对民营企业的挑战,也是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机遇,加强自我体制的规范化,使自己在初期的时候有个良好的发展,创造一个不错的口碑,这对后面的融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自己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和政府、企业和社会融资环境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深入剖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合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的初步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