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八步村为例

经济管理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八步村为例[20200428200341]
摘要:本文基于安徽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在农村家庭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性别、家庭决策者性别、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状况、非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状况、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家长对孩子学习状况的关注度、人均家庭收入、教育投资价格。父母对孩子学习状况的关注度是决定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其对教育有效性的看法,并最终直接影响其是否愿意为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了农民对教育成果的信任与否,农民越相信教育有成效就越愿意为子女的教育付报酬,子女的性别、子女的个数仍是影响父母教育投资的相关因素。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关键字:农村;教育投入;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相关文献综述 2
1.相关的理论研究综述 2
2.相关的实证研究综述 2
二、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3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3
(二)研究方法 4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4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和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4
(二)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4
(三)样本基本情况 5
(四)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6
1.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 6
2.被调查者子女的基本教育信息 7
3.被调查者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 8
四、模型分析 9
(一)模型选择 9
(二)回归分析过程及结论 9
五、主要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12
(一)主要结论 12
(二)政策建议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1:调研问卷 15
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八步村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高,但教育投资的动机呈现多元化。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负担较重,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农村家庭对教育相关政策满意度不高,学校收费对自愿性与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农村家庭已经意识到教育支出的“投资”性质,但会收到潜在风险的影响。农村家庭重视物质性教育资源的投入,对主观性教育资源的投入关注不足(李普亮和贾卫丽,2010)。
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投入现状,尤其是影响农民对教育投入的因素,这是人们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一问题既是研究影响因素的正确入手点,也为国家采取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做出贡献。
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方式对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八步村有子女正在受教育(含初等教育以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农户展开了调查,借以了解当地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现状,并研究相关影响因素。
(二)相关文献综述
农村教育的主体是农村家庭子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即提高农村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是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环节,但是关于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研究多是针对某一具体地区展开,因此数据并不具有普遍性,故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1.相关的理论研究综述
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较少,但是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郭荣芳(2008)调查认为农民对子女是否受教育认识存在两极化。大多数农民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农村的,贫困使众多农民希望子女通过求学摆脱贫困,获得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帮助子女接受教育,提高子女日后步入社会的生存能力,跟上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受传统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部分农民还存在“多子多福”、“早生儿女早享福”的陈腐观念,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受农民自身, 短浅眼光的影响,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发展。许多农民在这种经验的影响下他们片面地认为上学无用。
在以上研究中,虽然未提出测评满意度的经济模型,但是都从需求的角度剖析了满意度的产生及影响因素,并且将研究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层面,对于建立适当的经济模型有重要意义。
2.相关的实证研究综述
张俊浦和李燕琴(2008)通过对甘肃农村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在目前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形势下,打工、上学收费、大学生找工作难、教育的政策法规等各项社会因素对家庭教育投资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显著;家长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才直接影响着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状况。家庭的经济条件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直接对家庭教育投资力度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时,家庭教育投资水平会明显提高。教育投资价格是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重要因素,而家庭收入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子女的性别、子女的个数已不再是影响父母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
李旻、赵连阁和谭洪波(2006)通过对河北承德地区农村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地位越高,对子女表现出的利他程度越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反之亦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要大于父亲。教育投资价格是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重要因素,而收入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母亲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同时影响子女教育投资,文化程度高且在家庭地位高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有积极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子女的性别、子女的个数已不再是影响父母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
二、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在将父母对子女教育投入模型化前,我们预先假设:教育投资是由教育受益者的抚养人即父母决定;家庭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家庭效用的最大化,在家庭收入一定的前提下,父母将收入用于培养孩子和其他需求,在孩子与市场商品之间所做的选择和收入分配能使父母得到最大程度满足时的效用便是最大化的。我们利用子女受教育年限来代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父母决定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是通过实行内部效用函数的最大化。
在此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已有相关文献的内容,认为影响农民对子女人均教育投入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状况,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可能的影响方向详见表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有待验证的研究假说:
研究假设一: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受教育年限有正向相关性。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年限越长,就越能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自身的工作与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想法,使得愿意子女受教育程度超过自身,从而使子女在教育中获利更多。
研究假设二:家庭决策者的性别与子女受教育年限有正向相关性。
在农村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现象依旧盛行,男性一般会承担家庭的大部分开支,付出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挣得家庭收入的绝大比例;而女性则一般会将大部分重心放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家人更多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关心。对于子女的教育来说,母亲投入的精力应该是远高于父亲的,若是家庭决策者为女性,可能会由于关注的更多而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研究假设三:子女性别与子女受教育年限有正向相关性。
子女的性别与子女的受教育年限息息相关,“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仍然存在,在一户家庭既有子也有女的情况下,教育资源会向男性倾斜。而且,子女个数越多的家庭,由于承担的教育支出会越多,导致他们的受教育年限会受到影响,独生子女在获得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有力条件更多,在农村推行独生子女制度对推动农村的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其积极影响。
表1 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影响方向
变量 变量含义 预测影响方向
Y 家庭对子女的人均教育投入
X1 子女性别 +
X2 家庭决策者性别 +
X3 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 +
X4 非决策者受教育程度 ?
X5 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
X6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关注度 ?
(二)研究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问卷调研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八步村农民受教育年限及其子女受教育年限状况、家庭基本情况等;
(2)基于对样本地区的调研数据,分析选择的变量与教育投入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计量模型,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对教育投入贡献较为显著的因素及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章针对调研问卷中的部分问题的调研结果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描述影响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相关因素:如农民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国家推行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也有其积极意义。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和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