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农业主体的不断涌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倡导,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部分小农退出土地承包经营;另一方面,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人口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主观上需要一部分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实证分析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国内研究综述2
(二)国外研究综述2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3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3
1.土地承包经营权3
2.理论基础3
(二)理论模型3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4
四、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一)实证分析5
(二)模型检验6
(三)讨论与总结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表1 变量设置及说明4
表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4
表3 模型回归结果5
表4 平均边际效应与样本均值处的边际效应6
表5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6
表6 相关性检验结果6
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其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并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传统的小农经营生产效率已经难有提高的余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具有实践性而且具有必要性。Terry通过对中欧国家土地细碎化问题的实证研究,认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仅仅靠国家是效率很低的,还是要依靠土地流转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耕地稀少而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实行家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细碎化程度很高,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从客观上而言,需要一部分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另外,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中相关数据推算,2015年,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为11.52%,远远超过联合国提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老龄化衡量标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有一半的省份农村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其中包括江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也十分频繁,尤其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更是连续而持久的,而且外流的农村人口大多是青壮年,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不仅使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更衍生出部分农村地区以老人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老人农业”现象。农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外流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抛荒现象,这是对农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但也为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城镇化都需要农户退出土地,但是大家都只关注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本身意愿的表达,在现实当中,有不少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是不情愿的,心酸的,无奈的,单纯的每亩地几百元的补偿金并不能让农民满意的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政府的政策实现了效率,却忽视了公平。为了使农民满意,能够主动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本文将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研究哪些因素对农民退地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使得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城镇化,实现双赢的结果。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对于农民退出土地这一块,国家近年来颁布了不少新的政策和法令,众多学者也都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例如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钱忠好(2002)认为是由于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性导致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过高,影响了农民的退出。罗必良等(2012)则从经济补偿,机会成本,交易费用,土地质量,非农就业培训,产权强度这六个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分析,他认为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策,是经济要素的流动,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和农民的社会心理问题这三者结合下的产物。陈飞,翟伟娟(2015)从理论角度利用随机效用函数研究农民是如何做出土地流转的决策的。2015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试点,方志权等(2017)调查了上海四区,从家庭,个人,经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年纪越大的人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增加社会保障的意愿越强烈,已经实现非农就业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有经济实力的农户更愿意待价而沽,不愿意现在退出。
另一些学者的研究重心则放在了如何促使农民能够更好的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这其实也是在探讨对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因素。王利明(2001)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物权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不明确的产权只会阻碍土地流转。陈永志,黄丽萍(2007)认为一方面要靠工业化和城市化来促进农民与农地的分离,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剥离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高强,宋洪远(2017)认为在2016和2017年国家明确土地的三权分立以后,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机制尤为重要,并提出了政策性退出,合作性退出和市场性退出等多种方式。钟涨宝,汪萍(2003)则认为实行户籍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对于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重大意义。
还有一些学者把研究的角度放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及人群上。例如解安(2002)指出虽然现在土地流转多发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丁玲,钟涨宝(2015)则研究农村生源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虽然他们具有高等教育背景,但是从户籍上来说,他们仍旧是农民,研究发现,对未来的不可控性的担忧是制约他们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