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集中度及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江苏保险业集中度和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经计量分析,江苏保险业集中度对经营绩效呈轻度负相关,规模对绩效无显著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保险赔付率引入了新的绩效函数LR。针对江苏保险业绩效的提升,本文分别从政策角度和保险公司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强调绩效的提升要结合苏中、苏南、苏北各自的地域特点,各地区侧重点应有不同。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
(一)保险业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1
(二)保险业集中度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2
(三)江苏保险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2
(四)总结3
二、分析框架 3
(一)集中度 3
(二)企业规模 4
(三)江苏保险业规模、集中度的确定 4
三、相关指标的选取 4
(一)集中度 4
(二)保险业规模 5
(三)经营绩效 5
(四)其他影响经营绩效的解释变量 6
四、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7
(一)回归结果 8
(二)经济分析 9
1.保险业规模与绩效9
2.保险业集中度与绩效9
3.保险成本与绩效9
五、对策与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12
附录B13
附录C16
江苏省保险业集中度及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
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保险业自恢复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同时我国保险业粗放式经营,存在资本量小、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融资渠道单一等缺点,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绩效,成为其更进一步的瓶颈。为适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伴随着新一轮简政放权,必须充分发挥保险业“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必须着力提高其经营绩效。
经典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企业绩效(SCP范式)。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一个衡量指标,反映了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此外,规模经济也是影响保险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变量。江苏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率先”,坚持保险业“做大做强”,保费总额连续居于全国前列。基于此,本文拟对江苏省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规模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促进江苏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并给全国范围内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已有不少学者对集中度和规模这两个变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关于集中度和绩效的关系,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有的认为集中度越高,绩效水平越低,也有的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关联,但基本上没有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正相关。而对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的研究,均倾向于我国保险业整体上存在规模不经济或即使有规模经济也是轻微的,存在粗放式经营,不可盲目扩大规模。
(一)保险业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我国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性不明显,扩大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是有限的。孙鑫(2013)从风险、市场等角度分析得出我国保险业实现规模经济在理论上是容易验证的,但通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发现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不相符,我国保险业存在规模不经济,不利于“效益导向”的转变;徐晓光、宋剑波等(2011)采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研究深圳保险业规模和绩效,得出深圳保险业存在规模不经济、全要素贡献不显著等问题。
另有部分学者指出对规模与绩效的研究要结合保险公司自身所处的阶段特点,大小公司不能一概而论。林嘉楠(2008)选取了19982006年16家代表性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系数,验证了我国保险公司整体上存在轻微的规模经济效应,但大公司不比小公司规模经济明显,故不能“以市场份额论英雄”;李宗伟、张艳辉(2005)运用成本函数,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经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而众多小型保险公司则存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提升绩效;高蓉蓉(2013)研究了寿险公司,运用TFC函数,得出大公司的规模经济
效率明显小于小公司,保险业亟需打破业内垄断,尽快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学者们还以提升保险公司营业绩效为目标,研究了公司最适规模。黄薇(2008)实证分析了28家主要保险机构的平均效率变化,得出中国保险机构要实现规模经济,应当保持资产规模介于100500亿元。这部分学者的研究给经营绩效最大化下的保险公司规模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二)保险业集中度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集中度越高,市场上的垄断力量就越强,企业能更大空间地获取垄断利润;相反,集中度越低,市场越接近于竞争,激烈的竞争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特别地,在完全竞争市场,集中度为零,企业的经济利润也为零。这就是SCP(结构行为绩效)模型。该模型最初用于分析传统制造业。
运用SCP范式对金融行业进行分析始于Bain于1956年对银行业的研究,之后半个世纪内SCP广泛运用与金融领域。近些年,随着保险业业内竞争的加剧,我国学者逐渐把SCP分析范式融入了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分析中。在分析中,学者们大多选取CRn指数或HHI指数来衡量产业集中度,保险公司的绩效水平一般采用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学者们试图验证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即二者负相关或者没有关联,这与传统结构理论集中度与利润正相关相悖。如陈娇娇(2006)在SCP框架下,以NPR衡量绩效,计量分析得出集中度与绩效成负相关,规模变量则与绩效成正相关。
部分学者研究不同险种的集中度与绩效关系。胡立娜(2013)通过对我国财险市场和寿险市场实证研究,得出这两类险种的集中度和市场绩效都存在负相关关系;李继民、胡坚(2010)针对人身保险和财产险建立了两个略有差异的模型,将集中度和企业规模一起作为解释变量,用ROA衡量经营绩效,得出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并未明显改善这两险重的绩效。
另一部分学者分析了我国保险业集中度与绩效负相关或不相关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以解释与传统结构理论的相悖之处。李绍星、冯艳丽(2007)认为长期以来的行政配置而非市场竞争是低效率的原因,当市场准入放松,通过竞争的市场选择而崛起的新的保险公司必然抢占市场份额,拉高了保险业整体绩效;邓敏(2000)认为市场化使保险制度安排成为各种产权形态博弈的均衡解,除了新兴主体的竞争力外,之前由国家支付成本的国家垄断形式的保险成本问题在市场化下突出,也成为集中度和绩效负相关的重要原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
(一)保险业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1
(二)保险业集中度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2
(三)江苏保险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2
(四)总结3
二、分析框架 3
(一)集中度 3
(二)企业规模 4
(三)江苏保险业规模、集中度的确定 4
三、相关指标的选取 4
(一)集中度 4
(二)保险业规模 5
(三)经营绩效 5
(四)其他影响经营绩效的解释变量 6
四、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7
(一)回归结果 8
(二)经济分析 9
1.保险业规模与绩效9
2.保险业集中度与绩效9
3.保险成本与绩效9
五、对策与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12
附录B13
附录C16
江苏省保险业集中度及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
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保险业自恢复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同时我国保险业粗放式经营,存在资本量小、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融资渠道单一等缺点,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绩效,成为其更进一步的瓶颈。为适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伴随着新一轮简政放权,必须充分发挥保险业“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必须着力提高其经营绩效。
经典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企业绩效(SCP范式)。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一个衡量指标,反映了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此外,规模经济也是影响保险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变量。江苏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率先”,坚持保险业“做大做强”,保费总额连续居于全国前列。基于此,本文拟对江苏省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规模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促进江苏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并给全国范围内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已有不少学者对集中度和规模这两个变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关于集中度和绩效的关系,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有的认为集中度越高,绩效水平越低,也有的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关联,但基本上没有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正相关。而对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的研究,均倾向于我国保险业整体上存在规模不经济或即使有规模经济也是轻微的,存在粗放式经营,不可盲目扩大规模。
(一)保险业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我国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性不明显,扩大规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是有限的。孙鑫(2013)从风险、市场等角度分析得出我国保险业实现规模经济在理论上是容易验证的,但通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发现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不相符,我国保险业存在规模不经济,不利于“效益导向”的转变;徐晓光、宋剑波等(2011)采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研究深圳保险业规模和绩效,得出深圳保险业存在规模不经济、全要素贡献不显著等问题。
另有部分学者指出对规模与绩效的研究要结合保险公司自身所处的阶段特点,大小公司不能一概而论。林嘉楠(2008)选取了19982006年16家代表性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系数,验证了我国保险公司整体上存在轻微的规模经济效应,但大公司不比小公司规模经济明显,故不能“以市场份额论英雄”;李宗伟、张艳辉(2005)运用成本函数,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经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而众多小型保险公司则存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提升绩效;高蓉蓉(2013)研究了寿险公司,运用TFC函数,得出大公司的规模经济
效率明显小于小公司,保险业亟需打破业内垄断,尽快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学者们还以提升保险公司营业绩效为目标,研究了公司最适规模。黄薇(2008)实证分析了28家主要保险机构的平均效率变化,得出中国保险机构要实现规模经济,应当保持资产规模介于100500亿元。这部分学者的研究给经营绩效最大化下的保险公司规模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二)保险业集中度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集中度越高,市场上的垄断力量就越强,企业能更大空间地获取垄断利润;相反,集中度越低,市场越接近于竞争,激烈的竞争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特别地,在完全竞争市场,集中度为零,企业的经济利润也为零。这就是SCP(结构行为绩效)模型。该模型最初用于分析传统制造业。
运用SCP范式对金融行业进行分析始于Bain于1956年对银行业的研究,之后半个世纪内SCP广泛运用与金融领域。近些年,随着保险业业内竞争的加剧,我国学者逐渐把SCP分析范式融入了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分析中。在分析中,学者们大多选取CRn指数或HHI指数来衡量产业集中度,保险公司的绩效水平一般采用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学者们试图验证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即二者负相关或者没有关联,这与传统结构理论集中度与利润正相关相悖。如陈娇娇(2006)在SCP框架下,以NPR衡量绩效,计量分析得出集中度与绩效成负相关,规模变量则与绩效成正相关。
部分学者研究不同险种的集中度与绩效关系。胡立娜(2013)通过对我国财险市场和寿险市场实证研究,得出这两类险种的集中度和市场绩效都存在负相关关系;李继民、胡坚(2010)针对人身保险和财产险建立了两个略有差异的模型,将集中度和企业规模一起作为解释变量,用ROA衡量经营绩效,得出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并未明显改善这两险重的绩效。
另一部分学者分析了我国保险业集中度与绩效负相关或不相关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以解释与传统结构理论的相悖之处。李绍星、冯艳丽(2007)认为长期以来的行政配置而非市场竞争是低效率的原因,当市场准入放松,通过竞争的市场选择而崛起的新的保险公司必然抢占市场份额,拉高了保险业整体绩效;邓敏(2000)认为市场化使保险制度安排成为各种产权形态博弈的均衡解,除了新兴主体的竞争力外,之前由国家支付成本的国家垄断形式的保险成本问题在市场化下突出,也成为集中度和绩效负相关的重要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