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字数:8865】

摘 要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在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具备着传承文化、增加收入等重要功能。如今我国的民族特色旅游发展迅速,越是民族特色明显的地区,发展态势就越好。民族特色旅游为旅游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的模式,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进行体验,从而更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湖北恩施如今的旅游发展起步晚,但是极具潜力。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民族特色资源数不胜数,政府也极其重视对于民族旅游市场的开发,在突出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项目等,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本文遵循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湖北恩施进行实地调查,对湖北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现阶段恩施旅游发展所具备的条件以及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其发展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人才短缺、缺乏创新意识 、景点环境问题严重等进行剖析。并针对以上问题为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目 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
1.3.1国外文献综述 2
1.3.2国内文献综述 3
1.4本文的主要内容 4
1.5本文的研究方法 4
2、湖北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
2.1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简介 5
2.2湖北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6
3、湖北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7
3.1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7
3.2恩施市少数民族旅游人才短缺 7
3.3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8
3.4部分特色民族文化流失风险 8
3.5景点环境问题严重 8
4、湖北恩施提升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8
4.1加快完善特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8
4.2培养和引进专门的旅游人才 9
4.3发展自身独特旅游品牌 9
4.4加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力度 9
4.5绿色开发旅游资源 9
5、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1、绪 论
1.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经济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享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如今,旅游者都更加注重旅游地的文化内涵,追求更好层次的旅游文化体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正好顺应了当今的旅游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55个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民俗文化、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神话传说、节日礼仪等方面,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随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类型越来越丰富。
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变化,旅游目的地开始从大型自然景观向人文特色地区转变,旅游者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感官刺激,开始追求文化旅游、实践旅游,从而使人文旅游成时尚,把民俗与旅游深度结合,出现了新的旅游现象,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就是典型代表。民族特色旅游产品作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发展迅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乡村民族地区增长经济的新产业,特别是在云南、四川、宁夏等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已经是其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恩施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自身的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如此,由于恩施特色旅游的起步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恩施地区的民族特色旅游项目还存在着管理不够完善,开发力度不够的障碍。此外,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体系还不够完善。鉴于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在恩施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旅游文化中的传播,基于对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的热爱,以恩施少数民族旅游发展为个案进行学术研究,旨在正确认识恩施少数民族旅游发展的优缺点。对恩施地区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为恩施地区少数民族服务。本文从提高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对恩施土家族特色旅游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2.2研究的意义
在促进民族团结的大环境下,加深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具有他必然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恩施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研究,能够促进恩施地区民族旅游的快速合理发展,为创建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提供发展思路,并为恩施地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参考,开发当地的特色民族资源,从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国外文献综述
Fen Luo Brent D. Moyle, Ji gang Bao, Yong de Zhong(2016)[1]认为,全球的旅游现象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如木材与矿产的开采开发和农业生产生活,为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旅游不仅是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过程的产物,而且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国家、资本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Susan R Pitchford[2]认为,民族旅游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在人们的脑中留下印象,而且文化与旅游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可以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当地旅游地位;优秀的旅游服务可以更好的宣传自身民族文化。文化的发展不能够固步自封,当一个地区的文化缺乏宣传手段时,这种文化一定会逐步退化,甚至是消失。
Jing jing Yang, Chris Ryan , Ling yun Zhang(2016)[3]利用文化边缘化人的形成为出发点对旅游进行分析。其认为旅游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经常产生一种社会环境,当地人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奥克斯认为民族文化不仅是为了满足需求市场成产生活的需要,也为文化产业做出贡献,为当地政府提供一系列的发展。其提出了两个关于生产的见解。一方面,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是追求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以旅游脱贫。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的特色产品,对投资极具诱惑力,民族特色旅游会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