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摘要:贸易开放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在描述我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现状的同时,通过泰尔指数测算并分解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利用1996-2012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产品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农产品贸易对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扩大的效应;在区域层面上,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扩大的效应,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缩小的效应,而对西部地区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综述2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状况及趋势3
1.中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Y
2.中国不同地区农产品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发展趋势 Y
三、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及分解4
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6
(一)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6
1.从价格机制的影响来看 6
2.从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6
3.从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来看7
4.从其他方面的影响来看 7
(二)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7
1.模型、变量及数据 7
2.检验结果及分析8
五、结论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表1 协整分析的样本数据表10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理论的热点问题;既是重大民生问题,又是政策发展问题,从而引起了政府和学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持不断提高,但仍面临各种问题,包括: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也呈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1978年,对比上海(最高)和甘肃省(最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为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8,到了2012年,这一比值扩大到了3.95,并且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区域差距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从原因角度分析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除了地区本身固有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外,贸易开放可能是导致农民收入出现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农产品贸易影响收入变化主要是通过要素价格机制、需求偏好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力市场弹性机制这四大传导机制影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类型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起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和收入结构的变动(罗丹程,2008)。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农户资源禀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结构特征等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因此,本研究拟在对农产品贸易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6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测算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和泰尔指数描述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及农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趋势,最后通过模型实证探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为政府缩减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及各国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有些学者认为对外开放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Alessandro Nicita(200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化对农民收入分配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农民贸易对收入提高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与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相比,高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从贸易中获利更多。并且位于沿海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从贸易中获利更多。万广华、陆铭等(2005)以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表明了总收入差距的上升趋势;并且运用1987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是,全球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并随时间而加强;同时资本、非国有化的经济改革也是影响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努力提高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以减小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鲁晓东(2007)计算了1985200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和全国地区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发现它们都呈不断扩大的态势;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对外开放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的结论;通过对1990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外开放提高了人均收入的同时,对外开放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国际直接投资是影响东部地区收入增加的最主要变量,出口对中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最大,而西部地区收入与对外开放的影响不显著。另外,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提高的作用最强,对中部地区的作用较弱,西部地区最弱。胡兵、张明(2010)描绘了19852006年的地区经济差距变动轨迹发现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通过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地区贸易开放水平的差异的扩大对地区经济差距同样具有扩大作用。并且那些社会经济水平低的省份,从贸易中获利较少。王军英、朱晶(2012)运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加入WTO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促减作用。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使得西部地区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减少更多;另一方面低收入组农村居民家庭受到加入WTO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促减作用比高收入组农村居民家庭显著,加入WTO对贫困人群不利。赵伟、赵晓霞(2008)利用19942006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贸易对农民收入分化的影响并且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贸易开放会增加农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对农民收入带来更严重的分化。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对外开放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确定。Parikh和Shibata(2004)认为贸易由于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进而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不同。他们使用对30个非洲国家、14个亚洲国家和20个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距的数据对σ收敛和β收敛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发现贸易使亚洲地区和拉美洲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使非洲地区经济收入差距扩大。问泽霞(2013)使用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我国及各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农产品对外贸易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影响,但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上的影响并不相同。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综述2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状况及趋势3
1.中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Y
2.中国不同地区农产品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发展趋势 Y
三、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及分解4
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6
(一)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6
1.从价格机制的影响来看 6
2.从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6
3.从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来看7
4.从其他方面的影响来看 7
(二)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7
1.模型、变量及数据 7
2.检验结果及分析8
五、结论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表1 协整分析的样本数据表10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理论的热点问题;既是重大民生问题,又是政策发展问题,从而引起了政府和学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持不断提高,但仍面临各种问题,包括: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也呈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1978年,对比上海(最高)和甘肃省(最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为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8,到了2012年,这一比值扩大到了3.95,并且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区域差距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从原因角度分析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除了地区本身固有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外,贸易开放可能是导致农民收入出现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农产品贸易影响收入变化主要是通过要素价格机制、需求偏好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力市场弹性机制这四大传导机制影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类型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起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和收入结构的变动(罗丹程,2008)。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农户资源禀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结构特征等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因此,本研究拟在对农产品贸易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6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测算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和泰尔指数描述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及农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趋势,最后通过模型实证探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为政府缩减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及各国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有些学者认为对外开放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Alessandro Nicita(200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化对农民收入分配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农民贸易对收入提高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与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相比,高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从贸易中获利更多。并且位于沿海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从贸易中获利更多。万广华、陆铭等(2005)以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表明了总收入差距的上升趋势;并且运用1987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是,全球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并随时间而加强;同时资本、非国有化的经济改革也是影响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努力提高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以减小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鲁晓东(2007)计算了1985200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和全国地区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发现它们都呈不断扩大的态势;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对外开放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的结论;通过对1990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外开放提高了人均收入的同时,对外开放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国际直接投资是影响东部地区收入增加的最主要变量,出口对中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最大,而西部地区收入与对外开放的影响不显著。另外,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提高的作用最强,对中部地区的作用较弱,西部地区最弱。胡兵、张明(2010)描绘了19852006年的地区经济差距变动轨迹发现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通过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地区贸易开放水平的差异的扩大对地区经济差距同样具有扩大作用。并且那些社会经济水平低的省份,从贸易中获利较少。王军英、朱晶(2012)运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加入WTO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促减作用。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使得西部地区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减少更多;另一方面低收入组农村居民家庭受到加入WTO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促减作用比高收入组农村居民家庭显著,加入WTO对贫困人群不利。赵伟、赵晓霞(2008)利用19942006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贸易对农民收入分化的影响并且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贸易开放会增加农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对农民收入带来更严重的分化。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对外开放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确定。Parikh和Shibata(2004)认为贸易由于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进而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不同。他们使用对30个非洲国家、14个亚洲国家和20个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距的数据对σ收敛和β收敛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发现贸易使亚洲地区和拉美洲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使非洲地区经济收入差距扩大。问泽霞(2013)使用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我国及各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农产品对外贸易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影响,但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上的影响并不相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