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日期: 2016 年 04 月 01 日摘 要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国民经济换挡中高速增长,以技术进步和创意创新为核心、消费为导向的文化服务贸易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17亿元,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但文化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的比重偏低,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仍存在贸易逆差,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针对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指明现阶段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结合社会、政治及经济各个方面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文化服务贸易概述 3
2.1文化服务贸易概念 3
2.2文化服务贸易的特性 3
2.3文化服务贸易的方式 4
第三章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5
3.1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 5
3.2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6
第四章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8
4.1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 8
4.2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劣势因素 8
4.3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机遇因素 9
4.4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威胁因素 9
第五章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11
5.1加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11
5.2加强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留住机制建设 11
5.3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深,我国进出口贸易范围逐渐扩大、贸易顺差逐年增加,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文化需求日益增加,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值25829亿元,年平均增长10.0%,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8898亿元,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760.1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31.8%,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与美国、日本等文化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当今社会,文化产品及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将可能影响到一国在国际综合竞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国特有的进出口服务贸易顺差与文化服务贸易逆差并存现象,其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规律问题值得我们深究。
1.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SWOT分析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情况,提出适合的措施,为扩大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对经济作用的发展提出理论和实践参考。
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市场化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对内部竞争环境和外部资源条件进行分析,深化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多学科课堂理论的理解。
其实践意义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文化服务贸易因高附加值、高渗透和强大的外部性等特性,使其在文化产业乃至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在运用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文化资源以及科技创新,多角度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也为文化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1.3文献综述
马向敏(2007)从文化贸易的输入与输出对我国文化贸易现状进行比较,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文化产业在国家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借鉴与创新并重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规模经济的方式来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巨大外贸逆差。
杨文兰(2011)认为文化服务业是中国未来要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在对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为切入点,就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缺失的表现:贸易逆差、衡量贸易竞争力指标、知名文化品牌效应以及文化与传承、创新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丁丽馨(2012)以SWOTPEST矩阵分析法为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比分析为辅助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文化产业及贸易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政策,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文化贸易扶持政策、建立综合管理机构、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实施营销推广战略、发展规模化文化产业集团、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加强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从多方面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武晓荣,王晓芳(2013)从贸易总额、市场份额、贸易结构和贸易主体等多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根据我国文化服务不具备国际比较优势,且竞争力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通过国际合作、文化贸易体制改革、文化贸易产业链延长、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的培育、文化折扣因素的重视等手段,共同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于文夫(2014)对外文化贸易作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辩证分析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存在的外文化贸易发展逆差大、产业辐射面小、竞争力弱以及文化贸易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等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转变管理模式、文化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文化贸易转变发展模式、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等解决方案,对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景小勇,李海龙(2016)文化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效应,通过对1996年以来的文化贸易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文化贸易出口顺差明显,从不同目的国出口持续期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相关文化出口产品的贸易持续期远高于核心文化产品持续期的结论。因此,如何突破我国文化贸易持周期性续期短的特征,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第二章 文化服务贸易概述
2.1文化服务贸易概念
2.1.1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行为。文化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通常包括演出、出版、发行、视听、通信、新闻、建筑以及其他服务,而不以货物贸易的形式出现,一般由政府、半公共或私人机构以社会实践为契机提供支持的形式出现。其中,文化服务可以有商业目的,也可以是免费的。
2.1.2文化服务贸易
文化服务贸易(Cultural trade services)主要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上述概念作了定义:《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按GNS(一般国家标准)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142个项目,其中的商业服务、通信服务以及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视听服务除外)3大类与文化服务有关,具体包括广告宣传、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和其他文化服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上述分类已无法在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新型服务形式,其归类问题也成为争议焦点。
2.2文化服务贸易的特性
(1)高附加值
文化服务贸易具有文化和商品双重特性。同等情况下与一般货物贸易相比,文化将会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以此获得更高额的利润。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文化服务贸易概述 3
2.1文化服务贸易概念 3
2.2文化服务贸易的特性 3
2.3文化服务贸易的方式 4
第三章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5
3.1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 5
3.2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6
第四章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8
4.1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 8
4.2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劣势因素 8
4.3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机遇因素 9
4.4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威胁因素 9
第五章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11
5.1加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11
5.2加强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留住机制建设 11
5.3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深,我国进出口贸易范围逐渐扩大、贸易顺差逐年增加,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文化需求日益增加,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值25829亿元,年平均增长10.0%,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8898亿元,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760.1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31.8%,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与美国、日本等文化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当今社会,文化产品及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将可能影响到一国在国际综合竞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国特有的进出口服务贸易顺差与文化服务贸易逆差并存现象,其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规律问题值得我们深究。
1.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SWOT分析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情况,提出适合的措施,为扩大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对经济作用的发展提出理论和实践参考。
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市场化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对内部竞争环境和外部资源条件进行分析,深化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多学科课堂理论的理解。
其实践意义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文化服务贸易因高附加值、高渗透和强大的外部性等特性,使其在文化产业乃至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在运用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文化资源以及科技创新,多角度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也为文化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1.3文献综述
马向敏(2007)从文化贸易的输入与输出对我国文化贸易现状进行比较,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文化产业在国家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借鉴与创新并重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规模经济的方式来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巨大外贸逆差。
杨文兰(2011)认为文化服务业是中国未来要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在对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为切入点,就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缺失的表现:贸易逆差、衡量贸易竞争力指标、知名文化品牌效应以及文化与传承、创新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丁丽馨(2012)以SWOTPEST矩阵分析法为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比分析为辅助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文化产业及贸易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政策,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文化贸易扶持政策、建立综合管理机构、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实施营销推广战略、发展规模化文化产业集团、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加强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从多方面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武晓荣,王晓芳(2013)从贸易总额、市场份额、贸易结构和贸易主体等多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根据我国文化服务不具备国际比较优势,且竞争力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通过国际合作、文化贸易体制改革、文化贸易产业链延长、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的培育、文化折扣因素的重视等手段,共同促进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于文夫(2014)对外文化贸易作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辩证分析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存在的外文化贸易发展逆差大、产业辐射面小、竞争力弱以及文化贸易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等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转变管理模式、文化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文化贸易转变发展模式、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等解决方案,对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景小勇,李海龙(2016)文化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效应,通过对1996年以来的文化贸易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文化贸易出口顺差明显,从不同目的国出口持续期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相关文化出口产品的贸易持续期远高于核心文化产品持续期的结论。因此,如何突破我国文化贸易持周期性续期短的特征,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第二章 文化服务贸易概述
2.1文化服务贸易概念
2.1.1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行为。文化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通常包括演出、出版、发行、视听、通信、新闻、建筑以及其他服务,而不以货物贸易的形式出现,一般由政府、半公共或私人机构以社会实践为契机提供支持的形式出现。其中,文化服务可以有商业目的,也可以是免费的。
2.1.2文化服务贸易
文化服务贸易(Cultural trade services)主要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上述概念作了定义:《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按GNS(一般国家标准)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142个项目,其中的商业服务、通信服务以及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视听服务除外)3大类与文化服务有关,具体包括广告宣传、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和其他文化服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上述分类已无法在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新型服务形式,其归类问题也成为争议焦点。
2.2文化服务贸易的特性
(1)高附加值
文化服务贸易具有文化和商品双重特性。同等情况下与一般货物贸易相比,文化将会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以此获得更高额的利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