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以滨州市沾化县为例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研究现状 1
二、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 2
(一)土地流转的含义 2
(二)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 3
三、国外土地流转实践 3
(一)亚洲发达国家土地流转实践 3
(二)欧美发达国家土地流转实践 4
四、滨州市沾化县土地流转的分析 5
(一)沾化县土地流转的现状 5
(二)沾化县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 5
(三)沾化县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6
五、沾化县土地流转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 7
(一)保障农村土地承包权,保障土地流转主体权益 7
(二)完善发展土地流转信息市场,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7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削弱土地保障功能 8
结 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自1978年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村的劳动力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了良田无人耕种的现象,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重视农业问题,进一步强调农业的作为全行业基础的重要作用。沾化县作为种植大县,为加快本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沾化县城乡二次元矛盾,促进沾化县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现沾化县代化农业进程。沾化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财政倾斜等措提高进本县土地流转效率。
(二)研究意义
土地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加快土地流转对促进工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快土地流转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防止土地被抛荒,农村青壮年的大流量进城,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加快土地流通周转,能够缓解这种情况。第二,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经营的产业化。过去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不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集聚化,导致竞争力低,促进农业生产的集聚化就成为必然趋势。只有通过土地流通周转才能加速促进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实现农村产业链延长,增强农产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防止土地被抛荒,农村青壮年的大流量进城,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加快土地流通周转,能够缓解这种情况。第二,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经营的产业化。过去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不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集聚化,导致竞争力低,促进农业生产的集聚化就成为必然趋势。只有通过土地流通周转才能加速促进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实现农村产业链延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加快农业经营的产业化。为解决城乡二次元矛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发挥市场作用。因此,探究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能够更好地总结土地流转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土地流转工作提供指导。本文将深入研究沾化县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土地流转的研究角度都是以市场为基础,围绕国家政策,市场导向等方面,主要的研究层面都涉及土地流通周转工作各个层次。
1.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研究
土地流转的动因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冯炳英(2004)、李凤琴(2007)、曹建华(2007)等专家学者在多角度、多方面研究我国土地流转出现的动因。
冯炳英(2007)等专家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他们认为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逐步提高,生产关系也迫切需要变革,即使在建国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了巨大绩效,土地承包制度也需要变革。李凤琴(2007)等专家在不同的生产资料的动态变化研究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他们认为市场的引导作用,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料不断涌向农村促进了农村土地流通周转。曹建华(2007)等专家在土地流转主体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他们认为土地流转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地流转双方的决策,随着土地租金的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就更加强烈。
2.关于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缓慢原因的研究
土地是农民最基础的生活来源,土地流转关系到农民最切身、最关心的事情,对于农民而言,土地作为基础生活来源的作用很重要,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土地流转效率十分低下。陈曜(2004)、周飞(2006)在不同角度对我国土地流转进程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陈曜(2004)等专家认为中国土地流转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农产品价格过于低廉;三是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周飞(2006)等专家认为在土地流转市场中信息交流等服务结构的尚且处于空白以及农村保障机制发展慢,尤其是养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传播速度慢,买方市场处于有利地位,导致土地流转价格过于低廉,影响了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在农村就业困难和养老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下,农民宁可自己种植土地也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
3.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绩效的研究
土地的自由流转能集聚土地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土地流转工作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对土地流转的绩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土地资源流通周转效率降低和土地承包户对农业生产设备的长期投资减少等。在农村土地流转绩效的角度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促进农村土地的有偿流转势在必行。众多专家学者农村土地经营产业化的变化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来评价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研究表明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合理性收入。
陈志刚、曲福田(2006)等专家认为农民土地经营权越稳定,农作物的产量也就越高。同时,农村土地经营绩效还受不同经营主体影响而有所差异。
罗必良(2008)等专家认为合理的、有偿的土地流转能够加速土地集聚效应,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规模,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解决城乡二次元矛盾。
二、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
(一)土地流转的含义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的转让。准确的来说土地流转的含义就是使用权的二次转让,农户保留承包权。农户可以通过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合作社或者使用权二次承包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流通周转,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经营的产业化。
(二)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
1.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承包者扣除自己应得利润缴纳给土地出租者的剩余利润。
马克思认为经营肥沃土地的资本家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9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