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附件)【字数:1019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大豆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大豆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大豆出口的障碍,对我国大豆的出口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绿色壁垒问题的研究,尽量突破绿色壁垒和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先论述了绿色贸易壁垒理论,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再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进行SWOT分析,指出其现阶段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突破绿色壁垒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绿色壁垒概述 1
1.1绿色壁垒的定义 1
1.2绿色壁垒的特征 1
1.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2
第二章 我国大豆出口现状与存在问题 3
2.1出口现状 3
2.2存在问题 4
第三章 绿色壁垒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 7
3.1积极影响 7
3.2消极影响 7
第四章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9
4.1优势 9
4.2劣势 9
4.3机遇 10
4.4挑战 10
4.5小结 11
第五章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2
5.1提高国内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12
5.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大豆产业的支持 12
5.3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12
5.4扶持和壮大大豆龙头企业,打造中国知名大豆品牌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绿色壁垒概述
1.1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是指进出口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和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的行政措施,限制或者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有效避免贸易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及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坏,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绿色壁垒也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指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理由,采用几乎苛刻的环境标准和复杂的检验手续来限制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
1.2绿色壁垒的特征
1.2.1表面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表面上是保护世界资源和人类健康,避免贸易活动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其本质是一种控制贸易的手段。当今社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再因为一味地追求工业发展而把环保抛之脑后。正因绿色壁垒和人们的这一共同心理不谋而合,所以它才会给人一种合理的错觉。
1.2.2形式的合法性
和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同,绿色壁垒拥有一系列国内外的法律政策作为支撑。70年代以来,许多的多边国际环保协议和规则由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先后制定,同时发达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因此绿色壁垒获得了大量的法律支持,在形式上具有了合法性。
1.2.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的保护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和环境、健康有关的商品,对其生产销售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那些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也有相应的规定,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有很大的影响。
1.2.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虽然绿色壁垒表面上对每个国家都一视同仁,不对某个特定的进出口国家进行限制,但它通常隐藏在贸易法规和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各类检验标准十分严苛,而且检验的流程繁杂,对出口国有极大的挑战性。
1.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3.1绿色关税
在初期,绿色关税是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发达国家对从他国进口的某些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限制其进口,甚至断绝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但发达国家制定的这些所谓的标准往往是内松外严的,过高的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难以出口,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因此受到阻碍。
1.3.2绿色标志
绿色标志是产品质量的一种证明,通常印刷在产品外包装上,用于表示产品从开发到最终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标准,是绿色无污染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有了绿色标志,就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纳,也能更加顺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1.3.3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是指各国为了改善目前全球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局面,对国内的企业进行补贴,鼓励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加工水平,减少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1.3.4绿色检疫检验
绿色卫生检验检疫是指国家为了保证人民健康和动植物的安全,全面检查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确保进入国内市场的他国产品都达到标准。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资金等条件有限,产品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所以在出口时频频遇到困难。
第二章 我国大豆出口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出口现状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大豆的供给和需求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产量足以满足国民的需要,并且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最近几年,由于国内油脂加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对大豆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销售地区就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来填补国内原料的不足。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大豆的需求单单依靠国内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从此我国大豆自给自足的状态一去不复返,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逐年减少。
2.1.1出口数量分析
由图21可知,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我国大豆出口数量呈现逐年减少之势。2012年我国大豆的出口量为32万吨,2013年我国大豆的出口量为21万吨,同比下降了34.4%;2013、2014两年出口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2015年和2016年的出口量也基本持平,都在13万吨左右;和2012年的出口量相比,2016年的出口量下降了将近60%。由此可见,在大豆出口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对策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重振我国大豆产业。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绿色壁垒概述 1
1.1绿色壁垒的定义 1
1.2绿色壁垒的特征 1
1.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2
第二章 我国大豆出口现状与存在问题 3
2.1出口现状 3
2.2存在问题 4
第三章 绿色壁垒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 7
3.1积极影响 7
3.2消极影响 7
第四章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9
4.1优势 9
4.2劣势 9
4.3机遇 10
4.4挑战 10
4.5小结 11
第五章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2
5.1提高国内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12
5.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大豆产业的支持 12
5.3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12
5.4扶持和壮大大豆龙头企业,打造中国知名大豆品牌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绿色壁垒概述
1.1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是指进出口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和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的行政措施,限制或者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有效避免贸易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及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坏,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绿色壁垒也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指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理由,采用几乎苛刻的环境标准和复杂的检验手续来限制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
1.2绿色壁垒的特征
1.2.1表面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表面上是保护世界资源和人类健康,避免贸易活动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其本质是一种控制贸易的手段。当今社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再因为一味地追求工业发展而把环保抛之脑后。正因绿色壁垒和人们的这一共同心理不谋而合,所以它才会给人一种合理的错觉。
1.2.2形式的合法性
和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同,绿色壁垒拥有一系列国内外的法律政策作为支撑。70年代以来,许多的多边国际环保协议和规则由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先后制定,同时发达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因此绿色壁垒获得了大量的法律支持,在形式上具有了合法性。
1.2.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的保护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和环境、健康有关的商品,对其生产销售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那些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也有相应的规定,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有很大的影响。
1.2.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虽然绿色壁垒表面上对每个国家都一视同仁,不对某个特定的进出口国家进行限制,但它通常隐藏在贸易法规和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各类检验标准十分严苛,而且检验的流程繁杂,对出口国有极大的挑战性。
1.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3.1绿色关税
在初期,绿色关税是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发达国家对从他国进口的某些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限制其进口,甚至断绝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但发达国家制定的这些所谓的标准往往是内松外严的,过高的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难以出口,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因此受到阻碍。
1.3.2绿色标志
绿色标志是产品质量的一种证明,通常印刷在产品外包装上,用于表示产品从开发到最终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标准,是绿色无污染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有了绿色标志,就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纳,也能更加顺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1.3.3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是指各国为了改善目前全球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局面,对国内的企业进行补贴,鼓励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加工水平,减少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1.3.4绿色检疫检验
绿色卫生检验检疫是指国家为了保证人民健康和动植物的安全,全面检查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确保进入国内市场的他国产品都达到标准。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资金等条件有限,产品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所以在出口时频频遇到困难。
第二章 我国大豆出口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出口现状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大豆的供给和需求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产量足以满足国民的需要,并且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最近几年,由于国内油脂加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对大豆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销售地区就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来填补国内原料的不足。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大豆的需求单单依靠国内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从此我国大豆自给自足的状态一去不复返,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逐年减少。
2.1.1出口数量分析
由图21可知,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我国大豆出口数量呈现逐年减少之势。2012年我国大豆的出口量为32万吨,2013年我国大豆的出口量为21万吨,同比下降了34.4%;2013、2014两年出口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2015年和2016年的出口量也基本持平,都在13万吨左右;和2012年的出口量相比,2016年的出口量下降了将近60%。由此可见,在大豆出口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对策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重振我国大豆产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