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
目 录
1 引言 1
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的理论综述 1
2.1给东道国带来环境负效应的污染天堂假说 1
2.2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产业的转移理论 2
2.3 “晕轮效应”假说 3
2.4波特假说 3
3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解析 4
3.1 技术效应 4
3.2 规模效应 4
3.3 结构效应 5
3.4 管制效应 5
4 我国FDI的发展状况与目前中国环境的状况 6
4.1在我国的外商投资的发展过程 6
4.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7
4.3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析 7
4.5 中国坏境污染的现状 9
4.5.1废水污染 10
4.5.2废弃污染 10
4.5.3固体废弃物污染 11
5 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12
5.1 指标选择 12
5.2 建立模型 12
5.3 面板数据估计和结果 13
5.4 模型结果分析 15
6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16
6.1 改变吸引外资的策略,积极引进清洁投资 16
6.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生产环保技术产品 16
6.3 加强环保意识,借鉴国外环保经验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图1 2004年-201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
图2 2011年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014年中国三类产业占中国产业百分比7
图3 2004-2013年中国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分布9
图4 2002年-2013年工业产生的废水污染排放量10
图5 2002年-2013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1
图6 2002年-2013年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2
表 1 面板数据描述 14
表 2STATA数据模型分析结果 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世界经济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基本占据了各国的经济建设,国外厂商和资本家的直接投资已经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有外商的直接投资的存在,我国的建设有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我国的技术得到了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与升级,外商的直接投资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并且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增长,改善了我国的贸易结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大多都是依靠外商直接投资形式体现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角色。
外商直接投资给本国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 也可能给东道国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他们为了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被迫通过降低环境管制的标准来吸引外资的进入。但是外资进入之后,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人民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一直在加强经济建设,制定一系列给予外商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获得了令人引以为傲的成绩的。随着中国经济建设量的大大增加,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外国厂商对中国的投资量也大大增加了,目前为止,我国引进外商投资额的总额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与投资规模的日益加大,外国厂商的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并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的理论综述
2.1 给东道国带来环境负效应的污染天堂假说
“污染天堂假说”表明,发达国家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高于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他们将花费巨大资金和人力来治理被污染的坏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密集型产业将会从环境治理成本高的国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转移到低的国家。因此,那些为了本国的经济建设而不得不通过降低环境标准来吸引外资的国家就成了那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生存之地。从宏观角度来讲,该假说将环境要素引入H-0理论,认为环境要素的富裕程度与环境保护的成本成正比。根据H-0理论可推导出,因为一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相对严格和环境资源比较匮乏,许多污染型产业想要在本国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治理费用,所以那些国家会将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转移到一些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带来了重大的环境污染,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面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污染之后,环境要素相对薄弱,逐渐成为了环境要素稀缺国家。所以发达国家开始制定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来保护本国的环境。与之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历程相对较晚,环境要素相对丰富。但是,在经过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转移之后,发展中国家变成了“污染避难所”。从微观角度来讲,由于环境税的征收,即环境要素价格,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假设政府来规定一个国家的环境要素价格,政府制定的价格因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高于或低于市场所制定的均衡价格。就像市场的供求理论,如果政府规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就会加大市民的购买力度,同理,如果政府制定的标准过低,会引发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就可以节省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反之,则会降低。如果企业自己通过一些环境治理手段和设施来进行内部化处理,则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会低于其他同类企业。为了使一个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这些企业只能通过选择转移生产场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金并不能支撑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为吸引大量外商的资金和技术投资,政府所制定的环境要素市场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在吸引了一系列污染企业之后,那些国家的环境污染将会逐渐加剧。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发达国家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发达国家把许多污染产业转移到了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而降低环境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2.2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产业的转移理论
著名的经济学家雷蒙德富农认为,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一共要经历五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但是因为各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的所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也就不一样了,不同国家的产品在它们的发生周期中会产生较大的差距和时差。在不相同的阶段,所产生的产品特性也会因此改变。一般来说,那些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会向资本或劳动密集型的方向转变。因为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要素和资源,各个国家之间的产品需求也就不同,因此产品生产就会在国家之间发生转移。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复杂的技术设备和大量的科技人员,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与之相反的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技术水平一般,资本短缺,他们往往通过宽松的环境管制政策来引进资本和技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诞生了,该产业基本具有清洁生产的特点。在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阶段,那些依靠消费环境资源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就会失去了技术优势,在这个阶段,那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就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污染产业将会存在进行转移的内在驱动。就通常的污染产业的转移顺序来说,一般都是先在最发达国家中转移,然后是次发达国家,最后才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生产成本高的发达国家来说,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吸引外资投资建设的充裕的劳动力,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想通过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管制来吸引投资,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就会把那些所谓的污染企业进行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 引言 1
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的理论综述 1
2.1给东道国带来环境负效应的污染天堂假说 1
2.2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产业的转移理论 2
2.3 “晕轮效应”假说 3
2.4波特假说 3
3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解析 4
3.1 技术效应 4
3.2 规模效应 4
3.3 结构效应 5
3.4 管制效应 5
4 我国FDI的发展状况与目前中国环境的状况 6
4.1在我国的外商投资的发展过程 6
4.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7
4.3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析 7
4.5 中国坏境污染的现状 9
4.5.1废水污染 10
4.5.2废弃污染 10
4.5.3固体废弃物污染 11
5 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12
5.1 指标选择 12
5.2 建立模型 12
5.3 面板数据估计和结果 13
5.4 模型结果分析 15
6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16
6.1 改变吸引外资的策略,积极引进清洁投资 16
6.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生产环保技术产品 16
6.3 加强环保意识,借鉴国外环保经验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图1 2004年-201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
图2 2011年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014年中国三类产业占中国产业百分比7
图3 2004-2013年中国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分布9
图4 2002年-2013年工业产生的废水污染排放量10
图5 2002年-2013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1
图6 2002年-2013年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2
表 1 面板数据描述 14
表 2STATA数据模型分析结果 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世界经济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基本占据了各国的经济建设,国外厂商和资本家的直接投资已经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有外商的直接投资的存在,我国的建设有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我国的技术得到了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与升级,外商的直接投资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并且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增长,改善了我国的贸易结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大多都是依靠外商直接投资形式体现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角色。
外商直接投资给本国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 也可能给东道国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他们为了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被迫通过降低环境管制的标准来吸引外资的进入。但是外资进入之后,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人民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一直在加强经济建设,制定一系列给予外商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获得了令人引以为傲的成绩的。随着中国经济建设量的大大增加,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外国厂商对中国的投资量也大大增加了,目前为止,我国引进外商投资额的总额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与投资规模的日益加大,外国厂商的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并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的理论综述
2.1 给东道国带来环境负效应的污染天堂假说
“污染天堂假说”表明,发达国家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高于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他们将花费巨大资金和人力来治理被污染的坏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密集型产业将会从环境治理成本高的国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转移到低的国家。因此,那些为了本国的经济建设而不得不通过降低环境标准来吸引外资的国家就成了那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生存之地。从宏观角度来讲,该假说将环境要素引入H-0理论,认为环境要素的富裕程度与环境保护的成本成正比。根据H-0理论可推导出,因为一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相对严格和环境资源比较匮乏,许多污染型产业想要在本国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治理费用,所以那些国家会将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转移到一些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带来了重大的环境污染,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面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污染之后,环境要素相对薄弱,逐渐成为了环境要素稀缺国家。所以发达国家开始制定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来保护本国的环境。与之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历程相对较晚,环境要素相对丰富。但是,在经过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转移之后,发展中国家变成了“污染避难所”。从微观角度来讲,由于环境税的征收,即环境要素价格,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假设政府来规定一个国家的环境要素价格,政府制定的价格因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高于或低于市场所制定的均衡价格。就像市场的供求理论,如果政府规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就会加大市民的购买力度,同理,如果政府制定的标准过低,会引发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就可以节省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反之,则会降低。如果企业自己通过一些环境治理手段和设施来进行内部化处理,则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会低于其他同类企业。为了使一个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这些企业只能通过选择转移生产场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金并不能支撑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为吸引大量外商的资金和技术投资,政府所制定的环境要素市场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在吸引了一系列污染企业之后,那些国家的环境污染将会逐渐加剧。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发达国家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发达国家把许多污染产业转移到了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而降低环境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2.2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产业的转移理论
著名的经济学家雷蒙德富农认为,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一共要经历五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但是因为各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的所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也就不一样了,不同国家的产品在它们的发生周期中会产生较大的差距和时差。在不相同的阶段,所产生的产品特性也会因此改变。一般来说,那些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会向资本或劳动密集型的方向转变。因为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要素和资源,各个国家之间的产品需求也就不同,因此产品生产就会在国家之间发生转移。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复杂的技术设备和大量的科技人员,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与之相反的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技术水平一般,资本短缺,他们往往通过宽松的环境管制政策来引进资本和技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诞生了,该产业基本具有清洁生产的特点。在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阶段,那些依靠消费环境资源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就会失去了技术优势,在这个阶段,那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就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污染产业将会存在进行转移的内在驱动。就通常的污染产业的转移顺序来说,一般都是先在最发达国家中转移,然后是次发达国家,最后才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生产成本高的发达国家来说,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吸引外资投资建设的充裕的劳动力,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想通过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管制来吸引投资,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就会把那些所谓的污染企业进行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