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研究市的调查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政府养老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对于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养老危机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以房养老在我国试点地区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为探究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对南京市居民的抽样调查,收集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为以房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及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研究目的与意义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2
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3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3
2.1国外研究综述3
2.2国内研究综述4
2.3国内外研究评述4
三、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4
3.1调查实施 4
3.1.1问卷设计4
3.1.2数据来源4
3.2样本基本特征5
3.3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5
四、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7
4.1变量选取与说明 7
4.2模型构建8
4.3模型结果与分析8
五、结论与建议 10
5.1结论10
5.2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 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调查问卷12
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调查
经管实验141学生 苏妍
引言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些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加剧。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6亿,占总人口的11.4%。根据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例超过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便可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将来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极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从家庭层面看,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抚养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4+2+1”的家庭模式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压力增大,虽然如今养老保险增长速度比较乐观,但距离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尚有很大差距。面临“未富先老”的困境,怎样保证好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
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由中国房地产集团总裁孟晓苏博士于2002年引入。以房养老又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也即是倒按揭,是指拥有房屋产权的所有者将其产权房抵押给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被抵押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房屋不动产的条件下,在一定年限内每月固定支付给房屋产权人一笔资金,房屋拥有者则继续保留居住权直至其去世,之后被抵押者将房屋出售,所得资金用以还本付息,房屋升值部分归抵押人或其继承者所有。
目前,以房养老模式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成功运营,为众多老年人和家庭提供了一条双赢的养老途径,大幅度提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我国正处于以房养老的探讨和试水阶段,但以房养老实施现状并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一些疑问随之产生:以房养老在中国有市场吗?什么因素增强或制约了居民参与以房养老的意愿?我们要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改进以房养老模式以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养老需求?本研究将基于对南京市居民的调查,研究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试图解答上述问题,从而为以房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及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提供决策参考。
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丰富对以房养老的研究。本研究将立足于南京市的具体情况,运用丰富详实的调研数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将以房养老更好地运用到中国发展较好的城市,有助于政府和学者了解实施以房养老模式的前景。
(2)补充以房养老定量研究。目前国内关于以房养老的研究以定性为主,本研究将以南京市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对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3)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结合已有的关于以房养老的研究,本研究将对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进行适当扩展,合理扩大研究群体的年龄层,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以房养老的施行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4)加快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居民参与以房养老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了我国以房养老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从居民自身出发,剖析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以房养老、加快我国走出养老困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以房养老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南京市实施实地调查工作;然后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推进以房养老实施的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研究目的与意义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2
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3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3
2.1国外研究综述3
2.2国内研究综述4
2.3国内外研究评述4
三、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4
3.1调查实施 4
3.1.1问卷设计4
3.1.2数据来源4
3.2样本基本特征5
3.3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5
四、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7
4.1变量选取与说明 7
4.2模型构建8
4.3模型结果与分析8
五、结论与建议 10
5.1结论10
5.2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 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调查问卷12
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调查
经管实验141学生 苏妍
引言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些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加剧。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6亿,占总人口的11.4%。根据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例超过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便可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将来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极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从家庭层面看,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抚养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4+2+1”的家庭模式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压力增大,虽然如今养老保险增长速度比较乐观,但距离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尚有很大差距。面临“未富先老”的困境,怎样保证好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
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由中国房地产集团总裁孟晓苏博士于2002年引入。以房养老又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也即是倒按揭,是指拥有房屋产权的所有者将其产权房抵押给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被抵押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房屋不动产的条件下,在一定年限内每月固定支付给房屋产权人一笔资金,房屋拥有者则继续保留居住权直至其去世,之后被抵押者将房屋出售,所得资金用以还本付息,房屋升值部分归抵押人或其继承者所有。
目前,以房养老模式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成功运营,为众多老年人和家庭提供了一条双赢的养老途径,大幅度提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我国正处于以房养老的探讨和试水阶段,但以房养老实施现状并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一些疑问随之产生:以房养老在中国有市场吗?什么因素增强或制约了居民参与以房养老的意愿?我们要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改进以房养老模式以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养老需求?本研究将基于对南京市居民的调查,研究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试图解答上述问题,从而为以房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及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提供决策参考。
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丰富对以房养老的研究。本研究将立足于南京市的具体情况,运用丰富详实的调研数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将以房养老更好地运用到中国发展较好的城市,有助于政府和学者了解实施以房养老模式的前景。
(2)补充以房养老定量研究。目前国内关于以房养老的研究以定性为主,本研究将以南京市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对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3)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结合已有的关于以房养老的研究,本研究将对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进行适当扩展,合理扩大研究群体的年龄层,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以房养老的施行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4)加快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居民参与以房养老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了我国以房养老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从居民自身出发,剖析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以房养老、加快我国走出养老困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以房养老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南京市实施实地调查工作;然后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推进以房养老实施的对策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