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自2013年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由于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开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自身不足所引起。为有效解决自身问题,以争取为该行在该业务领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对建行连云港分行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该行该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在诸多现状中找出其中的问题,再对每个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其对应的内外因,最后针对其内因提出相应对策。对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研究,现有文章多为分析其可行性、推进策略或战略意义,而针对某一家商业银行的问题研究较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商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提供借鉴。
目录
摘 要 I
目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2
1.3 论文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 论文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4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4
第2章 建行连云港分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现状及问题 5
2.1 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简介 5
2.2 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现状 5
2.3 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人民币结算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6
第3章 建行连云港分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问题原因分析 9
3.1 外因 9
3.1.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开展时间较晚 9
3.1.2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惯性仍在 10
3.1.3 本地企业交易地位劣势 10
3.1.4 其他银行固有优势 10
3.1.5 境外分支机构较少 10
3.1.6 人民币支付系统不完善 11
3.2 内因 11
3.2.1 对竞争对手防范不足 11
3.2.2 运作模式单一 11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 对相关业务知识了解不足 12
3.2.4 专业队伍建设不足,创新性差 12
3.2.5 取巧现象严重 12
3.2.6 员工积极性不高 12
第4章 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4
4.1增加市场开拓力度 14
4.2 多种操作模式共同开展 14
4.3 加强业务培训 14
4.4 增加人才储备,鼓励业务创新 15
4.5 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监管制度 15
4.6 提高员工福利,增加积极性 15
第5章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世界金融领域有两个概念在被不断提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这首先是由于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自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硬实力已然达标;二是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让世界看到了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缺陷,引发了世界各国要求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浪潮,从而给予了我们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因此,我国在2009年7月便及时地推出了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这同时也是迈向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并在几年时间里迅速扩大结算规模和种类,目前已允许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包括个人在内的人民币拥有者进行境内或境外的直接投资。
(2)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将成为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整个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中,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那就是商业银行。除了是跨境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之外,商业银行同时也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最直接受益者之一:不仅可以顺势向国外拓展结算网络,而且增加了其派生业务和新盈利增长的机会,还能对其自身业务的国际化和多功能化产生巨大的助力,进而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
因此各大银行纷纷紧跟形势,积极响应央行的号召,争相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甚至不以盈利为目的地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增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各业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之一,也自然不甘落后。在2013年,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开始受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这一家银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现状的阐述,找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2)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该银行在未来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领域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以该银行为案,来以点带面地反映现下国内银行在该业务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有助于给全国其他银行提供一些参考,以使它们在今后的业务开展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学者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研究还较少,加上笔者水平所限,能够理解透彻的只有一些著名学者关于国际货币选择理论和货币国际化理论的经典著作。
(1)在国际货币的选择理论中:
麦金农McKinnon(1979)上认为国际贸易双方都会倾向于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在高度差异化的货物贸易中,出口商有更多定价权利,为了避免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通常会选择使用出口方货币计价;而在相似的货物贸易当中,则是进口商拥有更多定价权,进口商出于价格比较的效率考虑,通常用进口方货币计价。
而克鲁格曼Krugman(1980)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认为世界范围内发行的货币越多、交易的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因此具有最大交易量的货币更容易成为国际货币。
(2)在货币国际化理论中:
欧元之父蒙代尔Mundell(200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趋势,在未来很可能在亚洲乃至世界成为强势货币,促进国际货币多极化发展。
1.2.2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文献中,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介绍该业务的发展进程、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的文献则主要致力于讨论该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于研究某一家银行在该业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的文献还较为鲜见。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对于银行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1)在该业务带给银行的机遇方面:
林倩(2010)认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会使得银行在外币兑换方面的业务有所减少,但这只是针对结算行;银行除了作为结算行外,也扮演着境内人民币清算行的角色——境外银行必须在境内清算行购买人民币来进行资金清算,这就可以弥补在外币兑换业务方面减少的利润,可以说,实际上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为银行扩展了新的利润空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0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