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风险管理土地规模与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分析莱州的问卷调查

农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补偿措施,对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农业保险必须是一种政策性保险,这是由它自身性质决定的。政府的财政补贴在一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进程中是不可缺的。近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政府提供保费补贴的前提下,农户的有效保险需求依然不足。另外,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农户生产规模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生产经风险的好恶程度,从而影响了农户参保行为。本文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对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政府补贴、风险管理和土地规模对农户参保意愿的影响,通过log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因素,并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和方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政府补贴与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研究2
(二)风险管理与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研究3
(三)土地规模与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研究4
三、农户参保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5
(一)数据来源及调查对象基本信息5
1、数据来源5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5
(二)农户面对的主要风险、风险管理方式及对保险的认识6
1、农户面临主要风险风险管理方式及对保险的认识6
2、农户对保险的认识7
(三)政府补贴与农户购买意愿分析8
(四)土地规模与农户购买意愿分析8
(五)农户是否参保农业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9
1、变量定义9
2、农户参保保险影响因素的Logit回归分析结果10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附录(调查问卷)13
政府补贴、风险管理、土地规模与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分析基于山东莱州市的问卷调查
引言
引言
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村社会体系的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农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发展农业保险对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开展较好的地区来说,农业保险保障了农业的再生产发展,促进了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进程;对于农户来说,农业保险在缓冲农民所遭受的灾害损失打击的同时,保障了农业投资的安全。农业保险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经济地位和信贷地位,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2014年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9.42%;参保农户2.47亿户,同比上升15.42%。然而,虽然农户有需求、金融机构有供给,农险却在我国陷入尴尬的境地。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农户生产规模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生产经风险的好恶程度。加之农户的风险意识及管理方法不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农户之间交易成本高,出险后查勘定损难等问题,农业保险业务开展比较困难。另外,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不断深入,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目前看来,虽然财政补贴在短期内对农业保险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因此,研究政府补贴、风险管理、土地规模对于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决策行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对于提高我国农险的保险深度与密度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综述
(一)政府补贴与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根本特征是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经济上和法律上的支持,主要表现为政府财政补贴和立法推动。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资助补贴在一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对农户农业保险的参保行为有着重要影响。Wright和Hewitt(1990)[1]在研究中指出,纵观历史,在没有政府财政支持和补贴下的竞争性的农业保险市场上,农业保险的商业化经营均以失败告终,农业保险基本上都是靠政府直接或间接经营的。因此有经济学家指出:“政府直接经营或者大量补贴市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条件。”Mishra(1996)[2]的研究中发现管理费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因素导致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较高,农民的风险管理费用远小于保费,如果政府不提供保费补贴,农场主的投保将变得不划算进而选择不投保农业保险。另外,Luz Maria Bassoco等学者还进一步对财政补贴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当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率低于2/3时,农业生产者更倾向于不投保农业保险。Calvin和Quiggin[3]发现,农户参与联邦农业保险项目是为了得到政府的补贴,而并非主要为了规避风险。从国外的实践情况来看,国外学者研究的有关农业保险理论与实务方面的成果为研究我国农业保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Sherrick,Barry,Ellinger & Schnitkey(2004)对农户参保行为决策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户种植规模是影响不同保障水平险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保产值或保收入的保险险种。)
施红(2007)[4]认为政府保费补贴激励是推动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对浙江省问卷调查进行问卷调差,对影响农户参保农业保险决策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保费补贴是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对农户的参保决策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在所有参加农业保险的被调查农户中,因为“有保费补贴”而选择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比例近50%。此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的高低对农户购买险种的决策也会产生影响。王芳(2011)[5]在研究中表示从各国的时间来看,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是不可缺少的。财政补贴在提高了农户的参保率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产生了一定的激励。郭颂平(2011)[6]认为在我国,随着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发达地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偏离程度和有效需求远小于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是双重财政支出偏好导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失去公平性所导致的。姜岩和李杨(2012)[7]通过对金湖、泗洪地区的实地调查分析,证实了保费补贴是提高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主要因素。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对农户参保农业保险的决策行为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正向影响。
虽然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政府应该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政府的财政补贴会对农业保险产生负面影响。Skees (2000)[8]通过对美国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绩效进行分析后指出,在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和补贴力度情况下,农业保险并非按照政府的意愿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使政府陷入沉重的财政负担,扭曲了农业保险的功效,降低社会资金的效用,容易产生“寻租”和低效率现象等。
国内也有学者指出,虽然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在政府财政推动下进行的,但是这种方式在中国却不适用。杨润林(2000)[9]在研究中指出我国除了小规模、分散的农业所造成的技术上的困难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国不具备强大的政府财政后盾。而且,在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的情况下,农业保险发展状况并不一定能够如政府预期一般越来越好。谢家智,蒲林昌(2003)[10]认为如果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大量补贴,不仅会使政府陷入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扭曲了农业保险“实线分先分散和组织经济补偿”的基本功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