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附件)【字数:15132】
摘 要创业板市场环境较主板市场而言相对宽松,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我国创业板为712家新兴中小企业开展IPO上市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渠道。可见,中国的创业板在资本市场上是不可或缺的。据调查,自创业板开放以来,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风险投资已成为热门业务。此外,创业板市场的高IPO抑价率反而吸引了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本文选取自2009年10月30日到2017年12月31日期间创业板的712 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进行研究,并且将这712家上市企业划分为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与无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数量分别为463家和249家。此外,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通过建立虚拟变量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分析有无VC参与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另一方面分析有VC支持的企业凭借其风险投资机构自身的特征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有无显著影响。本文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4
第二章 理论分析 5
2.1认证/监督理论 5
2.2逆向/逐名理论 6
第三章 我国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的现状分析 7
3.1 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3.2 创业板市场IPO发展现状分析 12
3.3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分析 16
第四章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IPO抑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20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0
4.2 变量的选取 20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4.4 独立性T检验 23
4.5多元回归分析 25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33
5.1 研究结论 33
5.2对策建议 34
结束语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IPO抑价,全称是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个交易日其收盘价远高于发行价。这一现象最初是由美国学者Logue(1973)和Ibboston(1975)提出的,研究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率的分布情况。因此,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IPO抑价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在全球股票市场普遍存在,但其IPO定价偏低的情况并不相同。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股票市场的比较,市场的差异会对IPO抑价产生影响。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如果市场成熟并且机制完善,则IPO抑价水平普遍偏低,反之亦然。
然而,该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出现了IPO高抑价现象,但风险投资机构仍趋之若鹜。原因是:首先,IPO有良好的退出机制;第二,IPO丰富了融资渠道作为融资渠道,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它还发现,创业板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吸引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自2009年10月30日以来,我国创业板的发展趋势良好,创业板的优势主要在于较少的约束和披露要求,吸引了众多创业板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712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463家上市公司参与了风险投资机构,占整个创业板市场的65%。因此,本文分析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相互间的关系及现状,从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率的作用。
1.1.2 研究意义
首先,研究有无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IPO抑价是否有显著影响;基于国外学者提出的实证研究理论,综合筛选出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对创业板IPO抑价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之后,添加风险投资自身特性的相关变量来研究是否对IPO抑价程度有显著影响。通过收集样本数据并且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监管部门、风险投资行机构和企业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进一步更新了对该问题的实证结果,为日后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此外,通过在研究过程中反映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再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策略;最后,发挥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对创业板市场产生的积极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Bill Francis,Thomas Shohfi,and Daqi Xin(2017)研究调查了一个信息传播渠道——维基百科,是如何对IPO价格进行修正、低估而造成股价波动。由此发现,维基百科样本中的公司更容易被投资者了解,并能够吸引更高的投资者需求;此外,维基百科信息传播导致的信息差异有助于形成信息不对称和较高的抑价率。
Hearn,Bruce(2014)本文以自2000年至2013年间北非的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IPO抑价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抑价作为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刺激过度需求。通过发行IPO,创建一个规模相对较小但高度分散的公司,从而削弱了少数股东的权力。国内风险投资和较小规模的商业天使投资,与股价的低估以及外国风险资本的声誉影响有关,从而导致基金经理降低了定价。
Megginson和Weiss(1991)以美国市场上IPO企业为对象的研究,提出所谓“认证/监督”理论,认为是否具有风险投资与上市发行抑价有密切关系,具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企业抑价更少。并且,风险投资机构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通常并不会将市场价值较高的企业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融资,而是以自己的实力和声誉帮助其在私募市场融资,即起到认证作用。
而Gompers(1996)搜集了美国资本市场十年间(19781987)496家上市企业(其中,风险投资基金63家、风险投资参与433家)的数据,将其作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该理论——逐名/逆向理论,以IPO抑价率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两种不同VC参与的IPO市场情况,发现具有VC背景资质较浅的上市企业其IPO抑价率更高,相反,上市企业的发展时间较长、背景相对成熟的IPO抑价率较低。
1.2.2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李海霞(2014)以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风险投资与IPO抑价以及风险投资对发行成本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创业板市场的影响下,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率明显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公司。
薛颖(2014)引入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数量、总持股三个解释变量来代表风险资本的特征,且从企业的基本情况、IPO市场表现和股东盈利能力三个方面介绍了与IPO抑价率相关的几个控制变量,使得在变量的选择上更加全面,模型更加稳定。
张国伟(2015)选取创业板市场自开板5年来共4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与主板、中小板市场的IPO现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参与加深了IPO抑价的程度。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4
第二章 理论分析 5
2.1认证/监督理论 5
2.2逆向/逐名理论 6
第三章 我国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的现状分析 7
3.1 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3.2 创业板市场IPO发展现状分析 12
3.3 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分析 16
第四章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IPO抑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20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0
4.2 变量的选取 20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4.4 独立性T检验 23
4.5多元回归分析 25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33
5.1 研究结论 33
5.2对策建议 34
结束语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IPO抑价,全称是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个交易日其收盘价远高于发行价。这一现象最初是由美国学者Logue(1973)和Ibboston(1975)提出的,研究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率的分布情况。因此,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IPO抑价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在全球股票市场普遍存在,但其IPO定价偏低的情况并不相同。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股票市场的比较,市场的差异会对IPO抑价产生影响。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如果市场成熟并且机制完善,则IPO抑价水平普遍偏低,反之亦然。
然而,该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出现了IPO高抑价现象,但风险投资机构仍趋之若鹜。原因是:首先,IPO有良好的退出机制;第二,IPO丰富了融资渠道作为融资渠道,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它还发现,创业板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吸引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自2009年10月30日以来,我国创业板的发展趋势良好,创业板的优势主要在于较少的约束和披露要求,吸引了众多创业板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712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463家上市公司参与了风险投资机构,占整个创业板市场的65%。因此,本文分析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相互间的关系及现状,从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率的作用。
1.1.2 研究意义
首先,研究有无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IPO抑价是否有显著影响;基于国外学者提出的实证研究理论,综合筛选出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对创业板IPO抑价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之后,添加风险投资自身特性的相关变量来研究是否对IPO抑价程度有显著影响。通过收集样本数据并且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监管部门、风险投资行机构和企业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进一步更新了对该问题的实证结果,为日后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此外,通过在研究过程中反映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再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策略;最后,发挥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对创业板市场产生的积极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Bill Francis,Thomas Shohfi,and Daqi Xin(2017)研究调查了一个信息传播渠道——维基百科,是如何对IPO价格进行修正、低估而造成股价波动。由此发现,维基百科样本中的公司更容易被投资者了解,并能够吸引更高的投资者需求;此外,维基百科信息传播导致的信息差异有助于形成信息不对称和较高的抑价率。
Hearn,Bruce(2014)本文以自2000年至2013年间北非的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IPO抑价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抑价作为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刺激过度需求。通过发行IPO,创建一个规模相对较小但高度分散的公司,从而削弱了少数股东的权力。国内风险投资和较小规模的商业天使投资,与股价的低估以及外国风险资本的声誉影响有关,从而导致基金经理降低了定价。
Megginson和Weiss(1991)以美国市场上IPO企业为对象的研究,提出所谓“认证/监督”理论,认为是否具有风险投资与上市发行抑价有密切关系,具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企业抑价更少。并且,风险投资机构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通常并不会将市场价值较高的企业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融资,而是以自己的实力和声誉帮助其在私募市场融资,即起到认证作用。
而Gompers(1996)搜集了美国资本市场十年间(19781987)496家上市企业(其中,风险投资基金63家、风险投资参与433家)的数据,将其作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该理论——逐名/逆向理论,以IPO抑价率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两种不同VC参与的IPO市场情况,发现具有VC背景资质较浅的上市企业其IPO抑价率更高,相反,上市企业的发展时间较长、背景相对成熟的IPO抑价率较低。
1.2.2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李海霞(2014)以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风险投资与IPO抑价以及风险投资对发行成本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创业板市场的影响下,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率明显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公司。
薛颖(2014)引入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数量、总持股三个解释变量来代表风险资本的特征,且从企业的基本情况、IPO市场表现和股东盈利能力三个方面介绍了与IPO抑价率相关的几个控制变量,使得在变量的选择上更加全面,模型更加稳定。
张国伟(2015)选取创业板市场自开板5年来共4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与主板、中小板市场的IPO现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参与加深了IPO抑价的程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