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研究(附件)【字数:13591】
摘 要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在中国开始试点,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的经济陷入了低谷,我国刚起步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处在了停滞不前的地步。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本文认为虽然资产的证券化可以促进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这三方面效应,但是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审批难度大、风险不断扩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析,提出了扩大试点的范围、发展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市场的建设等发展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问题 3
2.1信贷资产证券化概念 3
2.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3
2.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7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应 9
3.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 9
3.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 9
3.3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 10
第四章 以中国工商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 12
4.1工元20171概况 12
4.2资产分析 13
4.3风险分析 14
4.4效应分析 15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18
5.1研究结论 18
5.2相关建议 18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面临着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资产流动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银行开展了销售抵押货款业务。资产证券化出现以后,不仅成为了经济市场的主要部分,还在不断地区别于前期的融资模式,形成金融的创新技术。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比较好,它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带领的作用。
2005年3月,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11月颁布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2008年突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大陆证券化市场被阻滞。2012年,在有关部门考虑下,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新被启动。回顾过去三年的发展,我们的试点项目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2015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6099.28亿元的产品,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发行了4018.95亿元,占比65.89%;2016年,商业银行累计发行9103.09亿元的产品,其中证券化资产发行了3908.53亿元,占比42.94%;2017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15080.23亿元的产品,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发行了5972.29亿元,占比39.60%。从这三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证券化的资产在相对的增加,但是占比却在下滑。
1.2研究意义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研究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仅促进市场有关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与前期相比取得较大发展,但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研究分析为基点,以分析效应研究为前提,为解决如何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问题提供方法; 通过促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运作、优化系统结构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效应研究在考虑我国现在的金融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总结了商业银行在实施中的利弊,不仅促进了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它也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基本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术语最初是由Christine A. Pavel开创并将其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研究学者们也不断地完善其定义及内涵。
Christine A. Pavel(1989)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义为:“投资组合被重新包装成证券后卖给投资者。与贷款销售和部门参与相比,证券化提供了新的融资来源,并可能从贷款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移除资产。区别在于证券化通常用于出售难以直接出售的小额贷款。”Frank J. Fabozzi(2001)基于Pavel和Zweig的研究对美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并且发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放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来降低自身的流动性风险。
(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应方面
Hess和Smith(1998)、Rosenthal(1998)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促进流动性差的资金的周转频率,从而避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Mathias 和 Jean(2002)指出,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并接近监管机构指出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时,商业银行将倾向于通过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1.3.2国内文献综述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基本流程
何小峰(2002)从广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在以基础资产划分为前提的其中一个资产证券化类型。王超群(2016)认为此类证券通常是将那些缺乏流动性但是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集中打包起来,并根据资产重组原则建立资产池,并将其转化成可以流动和交易的证券,可供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问题 3
2.1信贷资产证券化概念 3
2.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3
2.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7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应 9
3.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 9
3.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 9
3.3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 10
第四章 以中国工商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 12
4.1工元20171概况 12
4.2资产分析 13
4.3风险分析 14
4.4效应分析 15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18
5.1研究结论 18
5.2相关建议 18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面临着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资产流动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银行开展了销售抵押货款业务。资产证券化出现以后,不仅成为了经济市场的主要部分,还在不断地区别于前期的融资模式,形成金融的创新技术。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比较好,它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带领的作用。
2005年3月,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11月颁布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2008年突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大陆证券化市场被阻滞。2012年,在有关部门考虑下,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新被启动。回顾过去三年的发展,我们的试点项目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2015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6099.28亿元的产品,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发行了4018.95亿元,占比65.89%;2016年,商业银行累计发行9103.09亿元的产品,其中证券化资产发行了3908.53亿元,占比42.94%;2017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15080.23亿元的产品,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发行了5972.29亿元,占比39.60%。从这三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证券化的资产在相对的增加,但是占比却在下滑。
1.2研究意义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研究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仅促进市场有关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与前期相比取得较大发展,但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研究分析为基点,以分析效应研究为前提,为解决如何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问题提供方法; 通过促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运作、优化系统结构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效应研究在考虑我国现在的金融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总结了商业银行在实施中的利弊,不仅促进了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它也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基本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术语最初是由Christine A. Pavel开创并将其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研究学者们也不断地完善其定义及内涵。
Christine A. Pavel(1989)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义为:“投资组合被重新包装成证券后卖给投资者。与贷款销售和部门参与相比,证券化提供了新的融资来源,并可能从贷款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移除资产。区别在于证券化通常用于出售难以直接出售的小额贷款。”Frank J. Fabozzi(2001)基于Pavel和Zweig的研究对美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并且发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放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来降低自身的流动性风险。
(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应方面
Hess和Smith(1998)、Rosenthal(1998)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促进流动性差的资金的周转频率,从而避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Mathias 和 Jean(2002)指出,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并接近监管机构指出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时,商业银行将倾向于通过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1.3.2国内文献综述
(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基本流程
何小峰(2002)从广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在以基础资产划分为前提的其中一个资产证券化类型。王超群(2016)认为此类证券通常是将那些缺乏流动性但是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集中打包起来,并根据资产重组原则建立资产池,并将其转化成可以流动和交易的证券,可供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