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附件)【字数:15175】

摘 要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总体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却是典型的发展不平衡地区。有很多原因导致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发展不平衡,包括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教育文化等其他因素。本文首先全面阐述了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然后运用层次分析的实证方法,选取了三个初级指标,即综合经济、教育医疗、对外贸易以及11个二级指标,分析了导致这种南北差距的因素所在,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三大区域自身的特点,分别对他们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对策,这对江苏乃至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主要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4
2.1苏南经济发展特点 4
2.2苏中经济发展特点 6
2.3苏北经济发展特点 8
第三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12
3.1模型简介及数据处理 12
3.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分析 13
3.3小结 17
第四章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原因 18
4.1自然资源差异分析 18
4.2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18
4.3支持机制差异分析 19
4.4经济开放水平的影响 19
第五章 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20
5.1苏南要继续提升发展水平 20
5.2苏中要努力快速崛起 21
5.3苏北要发挥后发优势 22
结束语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之一,“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一年平均增长了9.6%,比全国经济增长高了1.9个百分比,总量跨越了三个万亿元的阶梯,超过7万亿元;人均GDP居于各省市的第一位,超过了88000元。但是,在经济总增长的背后是南北经济不失衡的发展矛盾。例如,2016年,在江苏南部人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GDP达到了134569元,而江苏北部是60225元,差距为2.23:1;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江苏南部为49920元,而苏北28515元,差距为1.7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南是24638元,在苏北却是15102元,差距为1.63:1。江苏南部和北部差距巨大,这已经变成了江苏带头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背景下,江苏省提出了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三沿”战略一制定并实施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为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1.2研究意义
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从江苏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发展路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党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两个率先”是中共中央关于江苏十六大之后发展的总方向,这是江苏省全体斗争和进步的目标,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总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江苏而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的全局。
从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可清晰地看出,江苏中北部地区,特别是苏北的经济比南部经济落后很多,虽然地理位置、基础经济、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地域文化、思想开放程度、观念的落后更容易产生差距。所以,能够清楚了解江苏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苏南、苏中以及苏北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研究
赵喜仓、李玲(2007)在《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比较了江苏区域发展本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提供给区域的机会与威胁,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再进行相互的匹配,对于出现的北部地区劣势方面比较明显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特色战略。
(2)张悦(2014)在《FDI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面板分析》一文中,采用Paneldata分析方法,选取2002-2012年江苏省各地区历史统计数据,分别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paneldata模型,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3)杨春红、徐宏峰(2010)在《基于TOPSIS法的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一文中,通过采用TOPSIS法对2004-2008年江苏三大区域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定量分析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构建人均GDP、人均进出口额、三产GDP所占比重等8个指标,得出结论:从2004年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很不平衡,苏南经济发展很快,苏中经济发展次之,苏北经济发展较慢,总体上形成了苏南到苏中到苏北阶梯式落差,且到目前为止这种落差不仅没有被打破,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1.2.2关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现状研究
(1)李宁娜(2007)在《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以统计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江苏省三大区域以及13个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市经济差异不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在不断地扩大,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并且未来几年差异程度和不平衡性将继续扩大。
(2)孙月平(2010)在《江苏区域经济“良性非均衡”发展的探讨》一文中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得出结论,当前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尊重市场经济下区域非均衡与均衡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