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陕西省榆林市的旅游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旅游景区(点)容量和吸引游客的能力在逐步增大,榆林旅游业已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上升期,并初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整个行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格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率不高,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往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功能分区、旅游线路设计及旅游规划等,从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来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还不多。本文通过运用参考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对榆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榆林市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榆林市旅游业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系统地分析了榆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主要存在旅游购物发展缓慢、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处于低端状态、旅游业不仅链条短而且品质低、各县旅游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对榆林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SWOT分析,提出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的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榆林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围绕榆林市旅游业发展设计思路,将榆林市培育成榆林市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旅游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4
2.1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 4
2.2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理论概述 4
3榆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6
3.1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6
3.1.1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现状 6
3.1.2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6
3.2榆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7
4榆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9
4.1榆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9
4.1.1榆林地区旅游业的优势 9
4.1.2榆林地区旅游业的劣势 10
4.2榆林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 1榆林地区旅游业的机遇 11
4.2.2榆林地区旅游业的挑战 12
4.3榆林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12
4.3.2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处于低端状态 13
4.3.3旅游业链条短,品质低 13
4.3.4各县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 13
4.4战略选择 13
5榆林旅游业发展战略 15
5.1榆林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思路 15
5.2榆林地区旅游业发展愿景 15
5.3榆林地区旅游业战略实施 16
6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稳步增加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榆林市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新阶段,并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预计到2016年,我国三大旅游市场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超过4次,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15%以上。榆林旅游业在国内外大趋势的推动下,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从现实的水平看,与发达的旅游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榆林市仍处于层次较低的初级发展阶段。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看,浅层次的一般性开发仍在继续,重点开发刚刚开始。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榆林市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2研究的意义
榆林的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已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地区,鉴于财力、物力的局限,榆林的旅游开发想要尽快形成规模,必须有一个详细、科学和合理的规划。榆林发展旅游要以榆林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以建设和谐榆林为目标。旅游是一个集中货币流、信息流、客户流于一体的集成系统,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活动,旅游地也是一个多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互交流的区域,发展旅游业会对当地人的现代意识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具有现代意识的民众对一个文化大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Gunn的理论框架体系?学者Gunn于1972年提出了旅游功能模型,提出旅游系统由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供给板块又由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促销等构成。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即该模型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交通、信息与引导和旅游者。他认为,这五个部分是规划中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实现,至少要涉及上述五个要素,并且与“幼稚自明(conscious?of youthfulness)”。Bodewe(1981)的话代表了许多旅游学者的心声:“旅游还只是一种对已建立学科的应用,还没有足够的学说支撑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Tribe甚至认为应该放弃对把旅游作为一门学科的追求,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值得颂扬。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王颖、刘恩峰等人在《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姚芳玲在《陕西旅游业的现状、机遇与发展》中写到根据我们的需求,我们的特色,要尽快转变经营旅游业的部分观念,发展壮大我们的旅游产业,来发展经济。葛莉珍、李红岩、高谋洲在《榆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初探》中提到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榆林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在榆林极具可行性,同时对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机为深远的意义。关键的问题在于制定可行的开发策略,从而为最终形成特色,塑造品牌提供理论指导。并且认为红色旅游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旅游产业因其关联性极强的特征,一经发展起来,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谋洲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尽快抢救、恢复和重建现有的红色旅游景点。榆林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不少,但只有少数景点尚保存完整可供参观。(2)、完善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3)、突出特色,塑造品牌。(4)、依托区域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实现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和文化民俗旅游的互补与融合,避免红色旅游的单调性。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但由于榆林市旅游业发展起点低,整体实力落后,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旅游市场,给陕西旅游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为此,本文认真分析陕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研究陕西榆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用旅游经济带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分析榆林市的基本情况和旅游发展现状;第二个部分阐述了一下旅游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概念以及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三个部分分析了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第四个部分对榆林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第五部分榆林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4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参考文献法。阅读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旅游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4
2.1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 4
2.2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理论概述 4
3榆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6
3.1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6
3.1.1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现状 6
3.1.2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6
3.2榆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7
4榆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9
4.1榆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9
4.1.1榆林地区旅游业的优势 9
4.1.2榆林地区旅游业的劣势 10
4.2榆林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 1榆林地区旅游业的机遇 11
4.2.2榆林地区旅游业的挑战 12
4.3榆林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12
4.3.2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处于低端状态 13
4.3.3旅游业链条短,品质低 13
4.3.4各县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 13
4.4战略选择 13
5榆林旅游业发展战略 15
5.1榆林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思路 15
5.2榆林地区旅游业发展愿景 15
5.3榆林地区旅游业战略实施 16
6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稳步增加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榆林市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新阶段,并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预计到2016年,我国三大旅游市场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超过4次,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15%以上。榆林旅游业在国内外大趋势的推动下,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从现实的水平看,与发达的旅游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榆林市仍处于层次较低的初级发展阶段。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看,浅层次的一般性开发仍在继续,重点开发刚刚开始。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榆林市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2研究的意义
榆林的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已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地区,鉴于财力、物力的局限,榆林的旅游开发想要尽快形成规模,必须有一个详细、科学和合理的规划。榆林发展旅游要以榆林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以建设和谐榆林为目标。旅游是一个集中货币流、信息流、客户流于一体的集成系统,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活动,旅游地也是一个多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互交流的区域,发展旅游业会对当地人的现代意识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具有现代意识的民众对一个文化大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Gunn的理论框架体系?学者Gunn于1972年提出了旅游功能模型,提出旅游系统由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供给板块又由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促销等构成。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即该模型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交通、信息与引导和旅游者。他认为,这五个部分是规划中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实现,至少要涉及上述五个要素,并且与“幼稚自明(conscious?of youthfulness)”。Bodewe(1981)的话代表了许多旅游学者的心声:“旅游还只是一种对已建立学科的应用,还没有足够的学说支撑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Tribe甚至认为应该放弃对把旅游作为一门学科的追求,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值得颂扬。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王颖、刘恩峰等人在《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姚芳玲在《陕西旅游业的现状、机遇与发展》中写到根据我们的需求,我们的特色,要尽快转变经营旅游业的部分观念,发展壮大我们的旅游产业,来发展经济。葛莉珍、李红岩、高谋洲在《榆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初探》中提到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榆林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在榆林极具可行性,同时对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机为深远的意义。关键的问题在于制定可行的开发策略,从而为最终形成特色,塑造品牌提供理论指导。并且认为红色旅游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旅游产业因其关联性极强的特征,一经发展起来,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谋洲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尽快抢救、恢复和重建现有的红色旅游景点。榆林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不少,但只有少数景点尚保存完整可供参观。(2)、完善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3)、突出特色,塑造品牌。(4)、依托区域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实现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和文化民俗旅游的互补与融合,避免红色旅游的单调性。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但由于榆林市旅游业发展起点低,整体实力落后,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旅游市场,给陕西旅游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为此,本文认真分析陕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研究陕西榆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用旅游经济带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分析榆林市的基本情况和旅游发展现状;第二个部分阐述了一下旅游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概念以及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三个部分分析了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第四个部分对榆林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第五部分榆林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4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参考文献法。阅读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