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贸易视角对中“洋垃圾”的分析研究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对中“洋垃圾”的分析研究[20191212140315]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危险固体废物——即所谓的“洋垃圾”不断流入中国并有逐年扩增的趋势。这种危险固体废物具有低廉的价格,因此在中国格外受欢迎。我国加工商以低价购入“洋垃圾”后,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再以高价卖出,利润非常丰厚。但是,“洋垃圾”的流入不但会严重损坏中国的生存环境,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法律和国际条约都明文规定禁止危险固体废物贸易,也就是说,“洋垃圾”贸易是一种违法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危险固体废物进口管理措施、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和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洋垃圾”的基本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阐述了“洋垃圾”贸易对中国环境和国人的身体造成的损害;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需求弹性理论分析了我国“洋垃圾”问题形成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剖析了造成“洋垃圾”问题产生的其他原因。针对“洋垃圾”进口不断扩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洋垃圾国际贸易理论成因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
目 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意义 1
第2章 中国“洋垃圾”问题简介 2
2.1“洋垃圾”的定义 2
2.2“洋垃圾”的流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3
2.3“洋垃圾”危及中国环境及国人的身心健康 4
第3章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对“洋垃圾”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5
3.1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对“洋垃圾”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5
3.2发达国家采取出口补贴政策支持“洋垃圾”出口 9
3.3中国对“洋垃圾”问题缺少有效监管 9
第4章 应对“洋垃圾”问题扩大的对策分析 11
4.1国家应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11
4.2完善国家公布的相关目录和违法惩处机制 12
4.3形成全民监督“洋垃圾”的社会风气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不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环境保护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国家的共识。从党的十八大关于环境保护的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我国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保证,也是关系到中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因此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是国民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这也表现出国家对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决心。
然而事实情况并不乐观,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新的增长,但与此同时,高速增长的GDP背后是看得见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又会损害人体健康,由此,我国环境质量的持续退步及其对国民身体素质的影响也越来越令人担忧。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渐渐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目的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万吨的危险固体废物通过夹带、走私等方式进入我国,或打着“可用资源”的幌子顺利入关,社会上俗称之为“洋垃圾”。这些“洋垃圾”价格低廉,在中国的市场前景甚为广阔,很快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事“洋垃圾”贸易的中国商人获利颇丰,却将环境恶化的事实抛诸脑后,使得本已脆弱的中国环境雪上加霜。
1.2研究意义
通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本文将中国“洋垃圾”问题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本文使用了相关案例揭示了“洋垃圾”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增加了国人对“洋垃圾”的认识,使人们明白抵制“洋垃圾”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全民监督的顺利实施,增强实施的效果。
(2)本文找到了“洋垃圾”流入中国的原因,通过原因看问题,就能明白谁应该对“洋垃圾”的流入负主要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个人或相关部门都应该意识到“洋垃圾”的危害。从而使进口商自觉退出“洋垃圾”贸易行业,不要以身试法,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便于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并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监管力度。以期通过国家与国民的不屑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扫除危害身体健康的“洋垃圾”。
(3)本文提出的政府对“洋垃圾”加强管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通过加大政府执法和监管力度、完善禁止进口目录以及违法惩处机制,能够净化贸易渠道、规范贸易行为,杜绝“人情报关”情况的发生。
第2章 中国“洋垃圾”问题简介
2.1 “洋垃圾”的定义
“洋垃圾”是社会上的俗称,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进口的危险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根据这一定义,“洋垃圾”是指那些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和允许(自动)进口的可二次利用的废物不在此列。那么,“洋垃圾”具体包括哪些呢?可以说,在禁止进口的条件下,从境外进口的生活垃圾、危险工业废物、电子固体废物、旧机电产品和旧衣物等都是“洋垃圾”。
“洋垃圾”是从别的国家进口的,也就是说,“洋垃圾”的流入是一种贸易行为,但是,这种贸易行为却并不符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从2001年至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部门相继公布了《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的第一批到第六批,该目录列出的禁止进口的货物就包括旧机电产品、城市垃圾、旧衣物、化工废物等。另外,我国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4条规定,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除中国法律外,相关国际条约也针对“洋垃圾”的进口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1989年3月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 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简称《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该公约于1992年5月正式生效。现已有100多个国家签署了这项公约,中国于1990年3月22日也在该公约上签了字。
《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物,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公约明文规定,各国应该把危险废物的数量减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
综上所述,“洋垃圾”贸易不仅违背了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而且也是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行为。
2.2“洋垃圾”的流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012-2016年中国环保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中国“洋垃圾”的主要来源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洋垃圾”的年进口数量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9年全年进口固体废物数量6667吨,到2010年年底达到了1.87万吨,2011年又上升到2.9万吨,2012年更是增长到了5.4万吨。
图表1我国历年进口“洋垃圾”数量的情况
从图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2年流入我国的“洋垃圾”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且增长速度分别是180%、55%和86%,2012年进口的数量竟是2009年的8倍多。由此可知,“洋垃圾”问题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视,因为就摆在眼前的事实看来,固体废物不仅在年进口数量上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进入我国的地域范围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整体上是从广东地区蔓延到福建、湖南、浙江、上海、山东、天津等地,由南到北,从东往西。
2.3 “洋垃圾”危及中国环境及国人的身心健康
根据已有的事实情况看来,流入到中国的“洋垃圾”往往会被运到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加工生产,运至目的地后就直接被堆放在一块空地上,这样一来,裸露在外的“洋垃圾”不仅会污染周围的空气,还会导致土壤恶化。
除此之外,“洋垃圾”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往往不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出去。在焚烧废弃物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苯、一氧化碳等强致癌的有毒气体散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而废水废渣直接排到河里会造成水体污染,继而杀死各种水体动物,并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污水渗入地下又会污染土壤和可饮用的井水。
“洋垃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就是一个例子。贵屿镇被称为“电子垃圾第一镇”,它因回收、拆解进口的电子垃圾而暴富,也因此饱受污染之苦,成为“血铅镇”和“癌症区”。贵屿镇大多数工人工作时只穿着简单的工作服,无任何防护措施。早在2004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就对当地儿童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超过80%的儿童铅中毒,而且当地妇女的流产率和癌症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地区。
此外,“洋垃圾”制品含有较多的重金属,例如镍、铬、锘等,这些重金属不溶解于水,对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都有极大的破坏力。如果人们吃下了用“洋垃圾”制品盛装的食物,也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例如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过去14年,发泡餐具禁而不止已是公开的秘密,而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法令,该项法令于2013年5月1日正式生效,这对发泡餐具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其背后隐藏的弊端却极少被人知晓。发泡餐具因用着方便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对于其所用的原材料,外界却鲜有人知。其中的一些工厂会从国外进口工业塑胶废弃物或从外贸公司处购买,再进行加工提取,生成聚丙乙烯发泡颗粒,这就是再生料。事实上,再生料和新料混合使用是发泡餐具企业生产时的普遍做法,且再生料的比例要高于新料,而这条灰色产业链在业内也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可想而知,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发泡餐具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深知这一点的业内老板在外吃饭时从不用一次性发泡餐具,而普通消费者却被蒙在了鼓里。
因此,对进口“洋垃圾”的行为进行治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如果任由其发展,还会对环境和国人的健康产生更深的危害。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3章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对“洋垃圾”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1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对“洋垃圾”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1.1 “洋垃圾”的比较优势分析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以及比较成本的决定因素。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下面,本文将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在“洋垃圾”贸易中的应用。
(1)“洋垃圾”在中国的处理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要求都很高,故而对垃圾处理的要求也连带提高。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废物处理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厂商必须采用技术含量高的废物处理设备,才能达到在本国处理废物的要求,这无疑增添了他们的负担;另外,国家还对垃圾废物征税,这样一来,废物的产出商就更不愿为这些低价废物付出昂贵的成本了。而对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来说,在废物处理程序上耗费更多的是劳动力。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也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因此我国的废物处理产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垃圾处理在发达国家的费用很高,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所以为了节省废物的处理费用,很多西方公司会把垃圾卖给出口代理商。而且低廉的处理成本使中国在处理垃圾上具有强大的比较优势,于是,发达国家纷纷将他们的危险废物运至我国,从而造成大量“洋垃圾”的流入。
(2)“洋垃圾”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具有比较优势
以进口旧服装为例,“洋垃圾”服装的价格比较低廉。“洋垃圾”服装是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入我国的二手服装,是法律明令禁止进口的东西。既然进口“洋垃圾”是一种违法行为,为什么一些不法分子还是要冒险走私,让“洋垃圾”服装进入中国市场?问题的答案就是:“洋垃圾”服装的翻新成本低、销售利润大。以低价进口的“洋垃圾”服装经过简单的工序翻新后就可以再以高价售出,利益的驱使,令很多人不惜以身试法。
“洋垃圾”服装低廉的价格极具竞争力,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它的廉价主要体现在:一、翻新成本低,即意味着产品耗费较少的资本要素;翻新工序简单,即耗费较少的劳动力要素。二、“洋垃圾”服装的储存成本低,商家如堆放垃圾一般放置“洋垃圾”服装。三、“洋垃圾”服装的销售店面比较简陋,租金低。四、“洋垃圾”服装进口成本极低。
“洋垃圾”销售价格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它本身低廉的价格上,还与进口服装昂贵的价格有关。跟“洋垃圾”服装相比,进口服装的国外生产成本高、进口关税高、店面租金高,再加上高昂的宣传费用,使得它的价格远远超出它本身的价值。所以,如果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人们便不会购买原价的进口服装,转而消费便宜的“洋垃圾”服装。
以上两个方面证明了,无论是在处理成本或价格上,“洋垃圾”在中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使得“洋垃圾”再生的产品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最终在客观上促成了“洋垃圾”贸易的形成并发展扩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