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20200428221133]
摘要:合理使用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信息对消费者的膳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南京市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搜集到198份有效数据,利用描述性分析了解南京市消费者营养标签的使用现状,并用二元回归分析从个人特征、产品属性、消费情境、营养知识和标签的认知水平五个方面对其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现状不理想,只有31.8%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而只有11%的受访者每次都使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理解能力、年龄、营养知识等9个因素对其影响标签使用影响显著。最后,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制定法规等有效方式推动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使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关键字:食品营养标签消费者使用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现状综述 2
1、食品营养标签的作用研究 2
2、消费者使用现状研究 2
3、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3
二、 理论框架 3
(一)个人特征 3
(二)产品属性涉入 4
(三)消费情境因素 4
(四)营养知识 4
(五)标签的认知水平 4
三、数据收集及统计 5
(一)问卷设计 5
(二)变量定义及赋值 6
(三)样本基本情况介绍 7
四、现状及描述性分析 8
(一)消费者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使用 8
1、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的使用 8
2、消费者对营养成分信息的使用 9
(二)消费者对包装食品的认知程度 10
(三)营养标签对消费者食品选购的影响 10
(四)对营养标签管理制度的认知和态度 10
五、实证分析 11
(一)模型构建 11
(二)实证模型分析 12
1、共线性分析 12
2、实证结果及检验 13
(三)模型结果解释 14
六、总结与建议 15
(一)主要结论 15
(二)政策建议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调查问卷 19
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我国已有慢性疾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如若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众多研究认为,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而欧美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是促进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最佳的市场化工具。营养标签向消费者提供了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导和促进健康消费的重要措施。2013年1月1日,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市场上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信息标示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企业营养信息标示行为得到了规范,而消费者对膳食搭配平衡的要求也在日益增强,但是当前情形下,消费者在选购包装食品时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营养标签我们却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本文将对南京市普通消费者展开调查,研究其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众多学者先后对本国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文献,角度多、方法新、样本量大,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对国内外近些年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将其主要分为3部分进了综述。
1、食品营养标签的作用研究
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是准确的营养信息的载体,其影响了消费者对营养素的摄入选择,和人们的健康的膳食方式有很大联系(Campos,2011)。Graham(2012)通过创新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对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的眼神变化信息进行记录,研究消费者对营养标签自我感知的关注程度是否与他的实际行动相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在标签格式清晰的条件下,消费者会关注营养标签,而且这种关注行为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Ollberding(2010)对2005—2006年的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营养标签会对消费者脂肪、钠和胆固醇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产生影响,但是他同时提出单独依靠营养标签并不能促进消费者的体质健康。
2、消费者使用现状研究
国内方面,这方面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内主要城市的居民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营养标签的认知情况和使用状况。叶蔚云(2010)对广州市600名成年人消费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基本信息、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等,研究结果显示只有6.1%的人能够完全理解标签信息,购买食品时从不或极少认真阅读营养标签的高达54.7%,而只有12.5%的消费者认为营养标签对其购买行为有很大影响。刘超群(2013)、高丽(2013)对大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KAP)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度高,但是使用度却不高,因此建议根据他们的群体特点,采用一些方法促使他们更多地使用营养标签。
国外这方面研究较多且样本量较大。Halit(2012)对土耳其26个地区1536名年龄在12岁到56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有76.5%的消费者使用食品标签,但是只有72.4%的会使用食品营养标签,并指出标示信息不准确、格式位置不固定等是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主要障碍。Cowburn(2005)通过文献综述认为,受调查活动目标的复杂性的影响,已有文献中调查得到的使用率相对实际数值总是偏高的,并应当对标签进行更多的标注来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使用频率。
3、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消费者使用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影响因素,从现有相关文献中可见一斑。Jacobs(2011)在南非超市对174位成年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经模型分析后发现,产品属性、人口特征和情境因素对于消费营养标签使用具有重大影响。Gomez(2012)研究了标签的形式是否会对消费者的认知和使用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标签形式对认知度和使用行为并无明显影响,但是消费者动机却会明显影响营养标签使用频率。Carrillo(2012)在西班牙的研究显示,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营养标签使用具有很大影响,食品营养标签对营养知识缺乏的人的几乎没有影响包装食品购买行为的作用。
国内方面来看,目前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偏少,以具体生活必需品为例,对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成为研究热点。陈卫平(2009)根据国外研究总结归纳出了20个影响因素,主要分为5个方面:个人特征、产品属性涉入、消费情境、营养知识和营养标签认知,他对北京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对营养的感知程度、营养知识、消费者认知水平等变量对营养标签的使用均影响显著。曾庆齐(2013)以5个城市的1993份问卷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认为性别、营养知识、对营养知识的重视程度、购物频率等9个影响因素对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具有较显著影响。
二、理论框架
消费者使用营养标签行为是一个搜寻信息、评估信息并据此作出决策的过程。依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只要额外的成本不超过额外的收益(如作出更健康的食品选择),消费者将会持续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因此,消费者通过权衡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作出食品营养标签使用的选择。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变量来看,消费者的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个人特征
不同个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行为的不同。在已有研究中,性别变量和年龄变量具有很高的一致性(Andreas),女性要比男性更多的使用包装食品营养标签(Govindasamy,Wang G;),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可能因为营养知识愈加丰富和对标签信息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会倾向于在平时的选购中更多的使用营养标签(Kim SY,Lazaridis)。
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即家中是否有16岁以下小孩或者65岁以上老人)这两个变量因素在国内研究中较为少见,规模越大或者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食品购买者往往会照顾到家庭其他成员对营养价值的特殊需求,因此可能搜寻营养信息以帮助自己的产品选购(Klaus,Carrillo)。而收入对营养标签使用具有不确定性。
(二)产品属性涉入
产品属性涉入是消费者将产品属性与特定情境目标相联结的程度,亦即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或消费者赋予产品属性的个人主观意识,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营养标签信息的搜寻与使用。本文主要采用的产品属性因素包括价格、品牌、口味、种类、方便性和营养价值6种。价格方面,重视价格的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阅读价格信息,从而约束了对营养标签的阅读(Lipinski)。营养价值方面,重视产品营养价值的消费者会在一定程度上舍弃其他成本,去理解营养标签的信息(Nayga RM)。而品牌、口味、种类对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作用研究具有不一致性。
摘要:合理使用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信息对消费者的膳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南京市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搜集到198份有效数据,利用描述性分析了解南京市消费者营养标签的使用现状,并用二元回归分析从个人特征、产品属性、消费情境、营养知识和标签的认知水平五个方面对其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现状不理想,只有31.8%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而只有11%的受访者每次都使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理解能力、年龄、营养知识等9个因素对其影响标签使用影响显著。最后,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制定法规等有效方式推动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使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关键字:食品营养标签消费者使用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现状综述 2
1、食品营养标签的作用研究 2
2、消费者使用现状研究 2
3、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3
二、 理论框架 3
(一)个人特征 3
(二)产品属性涉入 4
(三)消费情境因素 4
(四)营养知识 4
(五)标签的认知水平 4
三、数据收集及统计 5
(一)问卷设计 5
(二)变量定义及赋值 6
(三)样本基本情况介绍 7
四、现状及描述性分析 8
(一)消费者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使用 8
1、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的使用 8
2、消费者对营养成分信息的使用 9
(二)消费者对包装食品的认知程度 10
(三)营养标签对消费者食品选购的影响 10
(四)对营养标签管理制度的认知和态度 10
五、实证分析 11
(一)模型构建 11
(二)实证模型分析 12
1、共线性分析 12
2、实证结果及检验 13
(三)模型结果解释 14
六、总结与建议 15
(一)主要结论 15
(二)政策建议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调查问卷 19
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我国已有慢性疾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如若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众多研究认为,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而欧美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是促进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最佳的市场化工具。营养标签向消费者提供了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导和促进健康消费的重要措施。2013年1月1日,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市场上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信息标示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企业营养信息标示行为得到了规范,而消费者对膳食搭配平衡的要求也在日益增强,但是当前情形下,消费者在选购包装食品时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营养标签我们却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本文将对南京市普通消费者展开调查,研究其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众多学者先后对本国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文献,角度多、方法新、样本量大,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对国内外近些年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将其主要分为3部分进了综述。
1、食品营养标签的作用研究
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是准确的营养信息的载体,其影响了消费者对营养素的摄入选择,和人们的健康的膳食方式有很大联系(Campos,2011)。Graham(2012)通过创新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对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的眼神变化信息进行记录,研究消费者对营养标签自我感知的关注程度是否与他的实际行动相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在标签格式清晰的条件下,消费者会关注营养标签,而且这种关注行为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Ollberding(2010)对2005—2006年的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营养标签会对消费者脂肪、钠和胆固醇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产生影响,但是他同时提出单独依靠营养标签并不能促进消费者的体质健康。
2、消费者使用现状研究
国内方面,这方面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内主要城市的居民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营养标签的认知情况和使用状况。叶蔚云(2010)对广州市600名成年人消费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基本信息、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等,研究结果显示只有6.1%的人能够完全理解标签信息,购买食品时从不或极少认真阅读营养标签的高达54.7%,而只有12.5%的消费者认为营养标签对其购买行为有很大影响。刘超群(2013)、高丽(2013)对大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KAP)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度高,但是使用度却不高,因此建议根据他们的群体特点,采用一些方法促使他们更多地使用营养标签。
国外这方面研究较多且样本量较大。Halit(2012)对土耳其26个地区1536名年龄在12岁到56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有76.5%的消费者使用食品标签,但是只有72.4%的会使用食品营养标签,并指出标示信息不准确、格式位置不固定等是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主要障碍。Cowburn(2005)通过文献综述认为,受调查活动目标的复杂性的影响,已有文献中调查得到的使用率相对实际数值总是偏高的,并应当对标签进行更多的标注来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使用频率。
3、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消费者使用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影响因素,从现有相关文献中可见一斑。Jacobs(2011)在南非超市对174位成年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经模型分析后发现,产品属性、人口特征和情境因素对于消费营养标签使用具有重大影响。Gomez(2012)研究了标签的形式是否会对消费者的认知和使用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标签形式对认知度和使用行为并无明显影响,但是消费者动机却会明显影响营养标签使用频率。Carrillo(2012)在西班牙的研究显示,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营养标签使用具有很大影响,食品营养标签对营养知识缺乏的人的几乎没有影响包装食品购买行为的作用。
国内方面来看,目前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偏少,以具体生活必需品为例,对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成为研究热点。陈卫平(2009)根据国外研究总结归纳出了20个影响因素,主要分为5个方面:个人特征、产品属性涉入、消费情境、营养知识和营养标签认知,他对北京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对营养的感知程度、营养知识、消费者认知水平等变量对营养标签的使用均影响显著。曾庆齐(2013)以5个城市的1993份问卷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认为性别、营养知识、对营养知识的重视程度、购物频率等9个影响因素对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具有较显著影响。
二、理论框架
消费者使用营养标签行为是一个搜寻信息、评估信息并据此作出决策的过程。依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只要额外的成本不超过额外的收益(如作出更健康的食品选择),消费者将会持续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因此,消费者通过权衡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作出食品营养标签使用的选择。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变量来看,消费者的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个人特征
不同个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行为的不同。在已有研究中,性别变量和年龄变量具有很高的一致性(Andreas),女性要比男性更多的使用包装食品营养标签(Govindasamy,Wang G;),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可能因为营养知识愈加丰富和对标签信息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会倾向于在平时的选购中更多的使用营养标签(Kim SY,Lazaridis)。
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即家中是否有16岁以下小孩或者65岁以上老人)这两个变量因素在国内研究中较为少见,规模越大或者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食品购买者往往会照顾到家庭其他成员对营养价值的特殊需求,因此可能搜寻营养信息以帮助自己的产品选购(Klaus,Carrillo)。而收入对营养标签使用具有不确定性。
(二)产品属性涉入
产品属性涉入是消费者将产品属性与特定情境目标相联结的程度,亦即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或消费者赋予产品属性的个人主观意识,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营养标签信息的搜寻与使用。本文主要采用的产品属性因素包括价格、品牌、口味、种类、方便性和营养价值6种。价格方面,重视价格的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阅读价格信息,从而约束了对营养标签的阅读(Lipinski)。营养价值方面,重视产品营养价值的消费者会在一定程度上舍弃其他成本,去理解营养标签的信息(Nayga RM)。而品牌、口味、种类对营养标签使用的影响作用研究具有不一致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