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伴随着银行风险不断积累,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第一,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显著为负,说明资产证券化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较高的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越高的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为负向影响;资产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为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其稳健经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 关于银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的观点 3
(二)关于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提升的观点 4
三、模型的设定及变量的选取 4
(一)模型的假设 4
(二)模型的设定 5
(三)数据的描述与说明 6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6
(一)基准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7
1、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7
2、银行层面控制变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8
3、宏观层面控制变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8
(二)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异质性检验 9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将一些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用最初的资产进行抵押、担保,通过金融机构对这些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重新组合,以基础资产的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转化成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和交易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信用级别较高,所以在进行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证券化时,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能够提高发行证券的质量,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造成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作为20世纪最主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资产证券化在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和改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交易参与的主体不断增多,交易的过程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的风险也日益显露,
资产证券化是影响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水平的关键因素。
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最初的时候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发行了资产支持证券(ABS)与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颁布文件命令银行不允许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到了201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文件准许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启动。2013年,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进一步扩大,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仅2014年一年,中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快速增加,达到3247亿元,比2005至2013年的总和还要多。等到了2014年年底,关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证监会和银监会相继颁发了对应的政策将其发行的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在目前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新启动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风险转移。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值得关注。
由于国外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关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研究较多。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没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只有一小部分学者用美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为负向影响,则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水平,提高银行稳定性,可以继续推行现在的模式,鼓励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反之若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则需要规范现有的业务运作,防止风险积累。本文最后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利于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缓解风险承担,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维持金融业稳定性。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没有形成统一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降低其总体风险承担能力,有利于金融稳定。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不利于金融稳定。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正是这种差异性凸显了研究该主题的必要性。
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达,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学者们更加重视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近几年开始逐渐发展,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较少。而且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对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业务对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学者们对这一类问题的认识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大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为负向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剩下部分学者认为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了银行风险,降低了银行自身经营稳定性。
(一)关于银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的观点
国外学者对此类问题研究较多,部分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负向影响,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
Mathias Dewatripont and Jean Tirole(2002)提出,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如果一个国家能对其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就会倾向于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那么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使其总体风险水平下降。Jiangli and Pritaker M(2008)and Casu B,Clare A and Anna S(2011)分别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抵押支持证券的确能降低商业银行的偿付风险。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 关于银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的观点 3
(二)关于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提升的观点 4
三、模型的设定及变量的选取 4
(一)模型的假设 4
(二)模型的设定 5
(三)数据的描述与说明 6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6
(一)基准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7
1、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7
2、银行层面控制变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8
3、宏观层面控制变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8
(二)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异质性检验 9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将一些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用最初的资产进行抵押、担保,通过金融机构对这些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重新组合,以基础资产的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转化成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和交易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信用级别较高,所以在进行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证券化时,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能够提高发行证券的质量,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造成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作为20世纪最主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资产证券化在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和改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交易参与的主体不断增多,交易的过程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的风险也日益显露,
资产证券化是影响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水平的关键因素。
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最初的时候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发行了资产支持证券(ABS)与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颁布文件命令银行不允许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到了201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文件准许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启动。2013年,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进一步扩大,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仅2014年一年,中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快速增加,达到3247亿元,比2005至2013年的总和还要多。等到了2014年年底,关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证监会和银监会相继颁发了对应的政策将其发行的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在目前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新启动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风险转移。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值得关注。
由于国外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关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研究较多。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没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只有一小部分学者用美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为负向影响,则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水平,提高银行稳定性,可以继续推行现在的模式,鼓励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反之若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则需要规范现有的业务运作,防止风险积累。本文最后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利于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缓解风险承担,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维持金融业稳定性。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没有形成统一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降低其总体风险承担能力,有利于金融稳定。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不利于金融稳定。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正是这种差异性凸显了研究该主题的必要性。
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达,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学者们更加重视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近几年开始逐渐发展,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较少。而且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对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业务对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学者们对这一类问题的认识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大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为负向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剩下部分学者认为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了银行风险,降低了银行自身经营稳定性。
(一)关于银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的观点
国外学者对此类问题研究较多,部分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负向影响,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其总体风险承担水平。
Mathias Dewatripont and Jean Tirole(2002)提出,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如果一个国家能对其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就会倾向于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那么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使其总体风险水平下降。Jiangli and Pritaker M(2008)and Casu B,Clare A and Anna S(2011)分别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抵押支持证券的确能降低商业银行的偿付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