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对于低碳大米的消费选择黑龙江的实证分析
在低碳农产品的生产消费环节中,消费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居民消费意愿的调查,选取大米作为研究对象,从家庭月收入、认知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分析居民对于低碳大米的支付意愿,最后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居民购买低碳大米的相关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低碳大米的消费主要与其价格、低碳农产品知识的认知程度、居民的家庭月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其中,价格越高,支付意愿越低;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认知水平对于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模型构建3
理论分析3
理论模型3
数据来源4
样本基本描述分析5
变量设定6
模型结果分析7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9
结论9
政策建议9
进一步研究方向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2
目录
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 5
表2:支付意愿百分比 5
表3:居民低碳大米关注度 6
表4:变量设置及说明 6
表5:模型估计结果 7
居民对于低碳大米的消费选择
——基于黑龙江省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由于当今时代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问题严重,具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点的低碳经济的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方向。然而各国政府以及实体经济部门多通过减少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忽视了低碳农业对于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普通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环境的危害巨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在我国对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中,其总体占据全球排放量的17%,而农业生产方面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占据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21%到25%,甲烷占据57%。与之相比下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降低温室气体含量、降低能耗与污染排放、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中重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组成部分。
在有关低碳经济以及低碳农业方面的研究中,消费者作为该模式下的最终需求方是低碳农产品市场是否可以长期存在并且发展下去的最终决定者。在低碳农产品的产品项目制定、市场发展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中,消费者起到反馈与引导的作用。消费者对于低碳农产品的消费行为不仅反馈出需求信息,还可以调节低碳农产品市场,成为市场的导向标。因此,从消费者着手研究其对于低碳农产品的消费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研究影响低碳农产品的消费选择的相关因素,探讨在一般农产品与低碳农产品的不同选择中所获得的不同效用偏好,对于消费者的利益需求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主要选取低碳大米作为探讨对象。低碳大米指在生产、加工以及运输整体环节中采用低排放、低消耗的方式来进行。其中,生产中的低碳指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降低能耗使用、合理使用农用机械并采用新型低碳生产的技术等;加工过程的低碳指采用低碳加工技术的打米机等。本文选取黑龙江为调研地点,黑龙江省优越的农耕环境为成为主要产粮基地提供了前提条件,其中大米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食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我国政府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工业基地污染排放的监测与限制中,对于农业生产中与减碳排放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的力度远低于工业排放的限制,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的提高、能耗的增长以及农用机械的污染严重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的低碳大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居民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且其长期以工业发展为主要经济动力的传统思想对于新型低碳农业概念的接受程度同样值得探讨。
基于如今时代对于低碳经济的倡导需求,农业部门在整体经济减碳量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整体低碳经济发展中基于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的重要性,对于消费者在低碳农产品的认知水平、选择意向等方面的有关研究可以有效促进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以及整体低碳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而大米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且作为东北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成为研究居民消费选择的目标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普遍对消费者低碳行为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国内研究虽然起步时间晚,但近几年也成果颇丰。张露等(2014)指出,当局政府和企业公司对低碳生产模式下的产物的宣传教育力度越大,则消费者在购置低碳农产品方面的行为呈现出的情况越好; 消费者对低碳模式下生产的农作物的认知度程度越高,则其在购买低碳农产品方面的行为呈现出的情况越好,且消费者的差异也同样致使在与购买低碳农产品相关的因素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本文调查问卷中调研了居民对于低碳农产品的认知情况,并将其列为研究目标之一。
国内目前研究中,对于低碳农产品的对象选择多为低碳猪肉。周应恒(2012)通过对南京城市消费者低碳猪肉的支付意愿的调查得出结论:低碳猪肉价格、消费者对于低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消费者个人特征如受教育程度等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我国低碳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而应瑞瑶等(2012)则通过研究消费者在低碳农产品消费过程中辨析其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进一步得出如果低碳技术生产方式下的猪肉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实现食用口感以及营养等方面的利己属性,消费者会显著降低对低碳猪肉的支付意愿。而在国外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代表性研究中,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若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CO2减排量达到100%,消费者可以分别接受大米、甜瓜以及西红柿的价格上涨空间为24%、22%、1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模型构建3
理论分析3
理论模型3
数据来源4
样本基本描述分析5
变量设定6
模型结果分析7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9
结论9
政策建议9
进一步研究方向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2
目录
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 5
表2:支付意愿百分比 5
表3:居民低碳大米关注度 6
表4:变量设置及说明 6
表5:模型估计结果 7
居民对于低碳大米的消费选择
——基于黑龙江省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由于当今时代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问题严重,具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点的低碳经济的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方向。然而各国政府以及实体经济部门多通过减少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忽视了低碳农业对于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普通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环境的危害巨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在我国对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中,其总体占据全球排放量的17%,而农业生产方面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占据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21%到25%,甲烷占据57%。与之相比下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降低温室气体含量、降低能耗与污染排放、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中重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组成部分。
在有关低碳经济以及低碳农业方面的研究中,消费者作为该模式下的最终需求方是低碳农产品市场是否可以长期存在并且发展下去的最终决定者。在低碳农产品的产品项目制定、市场发展以及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中,消费者起到反馈与引导的作用。消费者对于低碳农产品的消费行为不仅反馈出需求信息,还可以调节低碳农产品市场,成为市场的导向标。因此,从消费者着手研究其对于低碳农产品的消费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研究影响低碳农产品的消费选择的相关因素,探讨在一般农产品与低碳农产品的不同选择中所获得的不同效用偏好,对于消费者的利益需求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主要选取低碳大米作为探讨对象。低碳大米指在生产、加工以及运输整体环节中采用低排放、低消耗的方式来进行。其中,生产中的低碳指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降低能耗使用、合理使用农用机械并采用新型低碳生产的技术等;加工过程的低碳指采用低碳加工技术的打米机等。本文选取黑龙江为调研地点,黑龙江省优越的农耕环境为成为主要产粮基地提供了前提条件,其中大米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食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我国政府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工业基地污染排放的监测与限制中,对于农业生产中与减碳排放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的力度远低于工业排放的限制,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的提高、能耗的增长以及农用机械的污染严重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的低碳大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居民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且其长期以工业发展为主要经济动力的传统思想对于新型低碳农业概念的接受程度同样值得探讨。
基于如今时代对于低碳经济的倡导需求,农业部门在整体经济减碳量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整体低碳经济发展中基于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的重要性,对于消费者在低碳农产品的认知水平、选择意向等方面的有关研究可以有效促进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以及整体低碳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而大米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且作为东北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成为研究居民消费选择的目标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普遍对消费者低碳行为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国内研究虽然起步时间晚,但近几年也成果颇丰。张露等(2014)指出,当局政府和企业公司对低碳生产模式下的产物的宣传教育力度越大,则消费者在购置低碳农产品方面的行为呈现出的情况越好; 消费者对低碳模式下生产的农作物的认知度程度越高,则其在购买低碳农产品方面的行为呈现出的情况越好,且消费者的差异也同样致使在与购买低碳农产品相关的因素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本文调查问卷中调研了居民对于低碳农产品的认知情况,并将其列为研究目标之一。
国内目前研究中,对于低碳农产品的对象选择多为低碳猪肉。周应恒(2012)通过对南京城市消费者低碳猪肉的支付意愿的调查得出结论:低碳猪肉价格、消费者对于低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消费者个人特征如受教育程度等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我国低碳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而应瑞瑶等(2012)则通过研究消费者在低碳农产品消费过程中辨析其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进一步得出如果低碳技术生产方式下的猪肉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实现食用口感以及营养等方面的利己属性,消费者会显著降低对低碳猪肉的支付意愿。而在国外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代表性研究中,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若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CO2减排量达到100%,消费者可以分别接受大米、甜瓜以及西红柿的价格上涨空间为24%、22%、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