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正在承受着国际减排的巨大压力。我国在今后发展的新动力是城镇化,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通过经济增长(投资增长、人力资本累积、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贸易等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碳排放的强度。本文研究目的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并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研究城镇化与碳强度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城镇化进程有利降低碳排放强度。针对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降低碳排放强度,本文最后提出我国必须要采取的相关措施。关键词 城镇化,碳排放强度,技术进步,消费升级
目 录
1 引言 1
2 城镇化概述及总体趋势 2
2.1 城镇化的概述 2
2.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3
3 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 3
3.1 经济增长效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4
3.2 消费升级效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8
3.3 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9
3.4 外贸开放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11
4 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12
4.1 模型设定 12
4.2 实证结果分析 12
5 城镇化背景下降低碳排放强度对策及建议 14
5.1 推进技术进步 15
5.2 优化产业结构 15
5.3 引导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倡导低碳消费观念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表1 2000201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3
表2 20012013年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5
表3 20002014年我国外商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7
表4 20072012年份外商投资的行业及产业分布单位:(亿美元,%)7
表5 2000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8
表6 20002015年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10
表7 20002014年我国外贸开放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11
图1 城镇化发展的型曲线 2
图2 我国20002014年主要代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变动趋势图 4
图3 我国19972013年全要素低碳技术进步指数及其构成 6
1 引言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每年都提高了约一个百分点。2011年第一次超过了50%,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相同。预计至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以上。到那时候城镇人口将达到8.3亿左右。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碳排放问题。中国作为现在的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正在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来减少碳排放。对于这样的现象,国务院在“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计划中提出“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15年,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下降17个% ”的目标。使城镇化进程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40%45%的目标作出贡献。因此,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承受着更大的节能压力。城镇化如何影响碳强度?我们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我们经济的绿色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城镇化对碳强度的影响。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从城镇化通过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投资增长、消费升级以及外贸开放等因素来研究,进而得出城镇化进程是否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让人们意识到了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必须要在各个地方推广发展的地步。之后针对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措施。
2 城镇化概述及总体趋势
2.1 城镇化的概述
2.1.1 城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城镇化也被称为城市化,由于不同的起点和研究对象,各个学科对城镇化的解释也是不同的:经济学中的城镇化定义为城乡转型过程的经济结构,随着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生产要素在各个环节流动的作用。在人口学中,城镇化定义为农村人口集中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虽然对于城镇化理解的各种学科是不同的,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城镇化不仅是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而且是不断扩大区域规模,增加城镇人数,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文明不断渗透到乡下地方的过程[1]。
城镇化是指各国家的人口集中到城镇中来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来表现的:一是城市中的人口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二是城镇的数目不断的增加。从社会结构转变的角度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和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的逐步转变向农村传播的过程;从经济结构变化上的角度来看,城镇化进程是农业活动对非农业活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空间结构上的变化来看,城镇化是生产要素和工业活动逐渐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之后再分散的过程[2]。
2.1.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阶段:第一个是初始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第二个是中间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和70%之间)、第三个是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3]。城镇化进程三个阶段中,中期阶段是三个阶段发展最快的,而城镇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是发展最成熟的,此时城镇的人口保持比较稳定。

图1城镇化发展的型曲线
中国的城镇化和发展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改革开放前后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中,城镇化的总体水平相对于现在比较低,它的发展进程也是比较缓慢的,这时候的城镇化进程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短期内,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过度的调整时期,城市镇进程的停滞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比较迅速[4]。
因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现行政策措施的调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快速追赶的过程。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提出的户籍制度改革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其间的发展中,城市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中的公共服务的建设以及城市中的房地产开发的发展也增加了很多,城市化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好的成效。
3 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46.html

好棒文